中国分体文学学史:小说学卷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4405690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52
- 出版时间:2013-09-01
- 条形码:9787544056908 ; 978-7-5440-5690-8
本书特色
谭帆等编著的《中国分体文学学史(小说学卷上下)》的研究目的在于梳理古人对于“小说”这一对象的认识和研究历史,通过对先唐、唐代、宋元、明代、清代这几个时期小说文体研究、小说存在方式研究和小说的文本批评这三个层面研究了中国小说学的整体内涵。该书突破了以往中国小说学的研究格局,同时为了使小说学研究更贴近中国小说史的发展实际,将中国小说学研究与中国小说史研究融为一体,从而勾勒出一部更实在、更真切的古人对“小说”文体的研究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先唐“小说”与小说学;唐代小说学;宋元小说学;明代小说学的基础观念;小说评点之萌兴及其衍流;“四大奇书”的文本阐释等。
目录
**节 前古典形态的词学
第二节 古典形态的词学
第三节 现代形态的词学
第四节 余论
**章 倚声之源流与体制
**节 倚声之源流
第二节 倚声与拍眼
第三节 配乐制腔与声党融字
第四节 倚声与制曲缀词
第五节 结语
第二章 诗馀与词体特征
**节 从“乐府之馀”到“诗馀”
第二节 诗馀之“诗”与词的起源
第三节 诗馀之“馀”与词体的价值判断
第四节 从体制之“馀”到音乐之“馀”
第五节 结语
第三章 杜诗变调与词体内质――以《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三首为考察中心
**节 引言:杜甫与词体――一个被忽略的话题
第二节 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三首中的词体神理
第三节 杜甫的“中唐”角色及“与古人为敌”的创作宗旨
第四节 杜诗在词史上留下的痕迹
第四章 《花间集序》与清艳词风
**节 “花间”的命名及阐释中的纠葛
第二节 《花间集序》与《花间集》之关系
第三节 清艳词风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
第五章 音情之悲与词体之尊――李清照《词论》新探
**节 《词论》撰述时间与词学渊源略辨
第二节 词史意识与尊体观念
第三节 悲音悲情与词的审美内涵
第四节 “故实”与词的富贵态
第五节 批评理念和批评方式的新变
第六节 余论:女性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困境
第六章 唐宋语境中的“以诗为词”
**节 亦诗亦词:从体式借鉴到体性传承
第二节 亦破亦尊:词体的本色与非本色
第三节 诗人句法:情感力度与“壮观”词风
第四节 古风男声:声调高逸与当世女音的悖论
第五节 结语
第七章 词之“哀感顽艳”说
**节 “哀感顽艳”的原始语境与魏晋哀艳文风
第二节 悲音悲情与词的情感内质
第三节 清代词学中的“哀感顽艳”之说
第四节 哀感顽艳与潜气内转之关系
第五节 结语:
第八章 词之“尽头艳语”说
**节 “尽头艳语”的理论渊源及基本内涵
第二节 “尽头艳语”的深层内涵
第三节 “尽头艳语”论的发展源流与接受背景
第四节 结语
第九章 词之“潜气内转”说
**节 “潜气内转”的声乐溯源:从喉啭长吟到词曲唱法
第二节 潜气内转与长调之笔法
第三节 钩勒、静字与长调结构之浑成
第四节 潜气内转:从书法、骈文批评到词学范畴
第五节 结语
第十章 《草堂诗馀》与明代词学
**节 引言
第二节 明代《草堂诗馀》接受之特色
第三节 明代《草堂诗馀》之评点各家
第四节 结语
第十一章 清代词学中的《诗》学话语
**节 《诗》学话语对清代词学的初步介入
第二节 《诗》学话语与清代词学的深层构建
第三节 余论:清代词学与经学之关系
第十二章 端木土采之词学思想
**节 端木土采的《碧瀣词》
第二节 端木土采的词学渊源
第三节 端木土采词学观念
第四节 端木土采对晚清词坛的影响
第五节 《宋词赏心录》与晚清“重拙大”词学思想溯源
第十三章 陈廷焯之词学思想
**节 前期词学思想与后期渊源
第二节 沉郁顿挫词说之解析
第三节 词史意识与正变观念
第四节 选本编纂与词学观念
第五节 选本批评与词学观念
第十四章 沈曾植之词学思想
**节 引言:《菌阁琐谈》的原著与重编
第二节 从香弱到险丽:游离在尊体与破体之间
第三节 词的声情相应与文体演变
第四节 与王国维词学渊源的汇合与分途
第五节 结语:传统意味与现代指向
第十五章 朱祖谋与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梦窗词风
**节 梦窗词的校勘及朱祖谋的词籍校勘之学
第二节 梦窗词集笺释:从朱祖谋到刘永济
第三节 从心追到手摹:梦窗词与晚近词风
第四节 清代学术视野中的清真词与梦窗词
第五节 热潮中的冷思:旧词学的结穴与新词学的启蒙
第十六章 词选经典:《宋词三百首》
**节 编选背景
第二节 编选过程及选本特色
第三节 流传与影响
第十七章 “纤”与况周颐之词学理论
**节 引言:“纤”与词体本色
第二节 词学史上的“纤”范畴
第三节 况周颐词论中的“纤”
第四节 “纤”与雅正
第五节 余论
第十八章 《人间词话》:文本的增删
**节 从手稿本到时报本:王国维生前的三次删订
第二节 从赵万里到佛雏:词学界的七次增补
第三节 删改与增补:一场力量并不均衡的拉锯战
第十九章 王国维的境界说及其范畴体系
**节 王国维的生平与学术
第二节 “人间词话”之“人间”释义
第三节 王国维的词学范畴及其范畴体系
第二十章 叶恭绰的清词研究与新体乐歌之观念
**节 叶恭绰的词学渊源
第二节 清词文献的编纂:从《广箧中词》到《全清词钞》
第三节 通变观念之下的清代词史与词派
第四节 新体乐歌:新文学与新音乐的互激
第五节 余论
第二十一章 詹安泰之词学思想
**节 詹安泰的词集校勘与笺注之学
第二节 以体制、作法、精神构建新的词学理论体系
第三节 立足文本、注重新变的词史研究
第四节 余论
第二十二章 唐圭璋与晚清民国词学的源流和谱系
**节 唐圭璋的学术史视野与晚清民国词学
第二节 端木垛、陈廷焯与晚清民国的词学源流
第三节 朱祖谋与晚清民国的词学谱系
第四节 王国维与晚清民国词学的潜流
第五节 唐圭璋对晚清民国词人的散点透视
第六节 结语
第二十三章 邱世友之词学研究
**节 古典词论的历史与体系
第二节 学术史意识与时代审美思潮
第三节 传统方法与现代视野
第四节 余论
第二十四章 晚清民国的词体观念
**节 盘桓在新旧与真妄之间:晚清词体观念的诗学背景
第二节 以词为诗与以诗统词
第三节 耆旧新声:宋词旧唱与新体乐歌
第四节 声文合一:值得期待的词体发展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本书各章发表情况一览
后记
节选
今人对于“评点”的理解大多持一种传统的观念,即“评点”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批评方式,其中“评”是一种与文学作品连在一起的批评文字,“点”即为圈点。但也有一些研究者为“评点”作出了新的界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这样几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评点的含义有广、狭之分,狭义的评点专指批点结合的形式,离开作品的评论不包括在内。广义的评点是开放的概念,凡是对作家和作品的评论都可以纳入评点学范畴”。故“评点”的“常用语则有‘批’‘评’之分。‘批’也是‘评’,但‘批’在形式上必须与被批作品结合,离开原作则无从批,而‘评’在形式上是可以脱离原作的”①。这种意见将文学评点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内涵,在用词上亦将“批”与“评”分开,貌似对“评点”的内涵作出了精细的界定,实则混乱了文学评点的实际内涵,将“评点”这一特殊的文学批评形式作了无限制的扩大,按照这种意见,所谓“评点”实际等同于一般的文学批评,这种界定也就抽去了评点作为文学批评一种形式的特殊性。这样,所谓评点史研究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取代文学批评史研究。故这种观念显然不合理。
另一种意见则是对文学评点的研究作了反思,指出对于“评点”的研究,“我们过去常强调其批评的一面,即认为它是对文学进行批评和评议的一种形式,表达自己文学观念的一种方式”,认为这种研究“并不完整”,并将文学评点这一概念在语序上作了调整,以“评点文学”替代了以往的“文学评点”,那什么是“评点文学”呢?研究者作了这样的界定:“评点文学是一种由批评和文学作品组合而成又同时并存的特殊现象,具有批评和文学的双重含义。它既是一种批评方式,同时又是一种文学形式;既是一种与文学形式密切相关、结合在一起的文学批评形式,同时又是一种含有批评成分、与批评形式连为一体的文学形式。因为通常来说,文学批评和文学作品尽管都属文学领域之内,但却是两种属性,两种文本。……所以,评点文学是一种兼有文学批评和文学作品双重属性的特殊文学形态。”
……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
她们
¥15.0¥46.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35.0¥58.0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21.4¥49.8 -
遇见动物的时刻
¥17.4¥58.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8.9¥2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4¥26.0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23.0¥45.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7.6¥2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21.9¥49.8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1.8¥68.0 -
山月记
¥23.0¥39.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20.6¥4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3.3¥68.0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