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研究

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研究

1星价 ¥44.0 (5.5折)
2星价¥44.0 定价¥8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6143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91
  • 出版时间:2013-12-01
  • 条形码:9787511614353 ; 978-7-5116-1435-3

本书特色

    《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研究》由胡志超所著,本文在对发达国家花生等土下果实联合收获工艺技术与设备结构形式消化吸收与系统研析基础上,根据我国花生品种、种植农艺、作业条件、经营规模和模式等生产实际,采用基础研究与产品开发并举,部件优化与整机研发并重,吸纳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结合,并强化自主创新,紧扣市场,重点突破、攻克关键、全面提升的技术路线,理论分析、台架试验、田间试验、提升优化等方法相结合并贯穿整个研究内容,研究开发出能一次完成花生挖掘、输送、清土、摘果、清选、集果、秧蔓处理等所有收获作业的花生联合收获设备,以期为研发土下果实联合收获设备提供借鉴和参考。

内容简介

《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研究》由胡志超所著,本文在对发达国家花生等土下果实联合收获工艺技术与设备结构形式消化吸收与系统研析基础上,根据我国花生品种、种植农艺、作业条件、经营规模和模式等生产实际,采用基础研究与产品开发并举,部件优化与整机研发并重,吸纳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结合,并强化自主创新,紧扣市场,重点突破、攻克关键、全面提升的技术路线,理论分析、台架试验、田间试验、提升优化等方法相结合并贯穿整个研究内容,研究开发出能一次完成花生挖掘、输送、清土、摘果、清选、集果、秧蔓处理等所有收获作业的花生联合收获设备,以期为研发土下果实联合收获设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目录

**章  导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花生收获机械现状
    1.2.2 国内花生收获机械现状
    1.2.3 国内花生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分析
  1.3 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收获工艺流程与总体设计
  2.1 我国花生种植农艺和生物学特征
    2.1.1 种植农艺
    2.1.2 生物学特征
  2.2 设计要求
    2.2.1 符合中国目前花生生产的农艺要求
    2.2.2 符合目前我国的农业经营规模
    2.2.3 主要性能指标
    2.2.4 结构紧凑,降低成本
  2.3 收获工艺流程设计
    2.3.1 花生联合收获作业模式选定
    2.3.2 摘果形式比较与选定
    2.3.3 花生起秧方式
    2.3.4 其他作业工序与部件
    2.3.5 整机作业流程和部件组成
  2.4 总体设计
    2.4.1 整机布置方案及工作过程
    2.4.2 行走方式
    2.4.3 传动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挖一拔组合式起秧装置研究
  3.1 分禾装置设计
  3.2 扶禾装置设计
    3.2.1 结构设计
    3.2.2 扶禾链条速度
    3.2.3 花生秧蔓扶禾过程分析
  3.3 夹持输送链设计
    3.3.1 结构设计
    3.3.2 夹持输送链速度的研究
  3.4 挖掘铲的设计
  3.5 扶禾器、挖掘铲、夹持链的配置位置
    3.5.1 满足的作业要求
    3.5.2 位置关系的初步确定
    3.5.3 花生起秧性能验证试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清土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
  4.1 清土装置类型与特点
    4.1.1 上下摆拍板式
    4.1.2 横向摆拍板式
    4.1.3 差速链杆式
    4.1.4 往复振动筛式
    4.1.5 升运链式
  4.2 清土装置类型的选择
  4.3 花生植株在清土段的运动分析
    4.3.1 清土装置结构设计
    4.3.2 拍土板运动解析
    4.3.3 清土运动过程分析
    4.3.4 花生果系在清土通道受拍击次数
  4.4 拍土板主要参数的确定
    4.4.1 拍土角振幅和清土频率
    4.4.2 清土通道长度
    4.4.3 拍土板与夹持链的位置配置
    4.4.4 拍土板高度
  4.5 清土装置的参数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摘果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
  5.1 摘果装置总体结构设计
  5.2 半喂入花生摘果试验台的设计
  5.3 摘果辊简与夹持输送链配置方式
    5.3.1 平行配置方式
    5.3.2 倾斜配置方式
  5.4 摘果过程运动特性分析
    5.4.1 摘果叶片结构与摘果机理简析
    5.4.2 摘果过程中花生果系的理想运动轨迹
    5.4.3 摘果频率
    5.4.4 摘果强度
  5.5 摘果装置的优化试验
    5.5.1 摘果叶片形式
    5.5.2 摘果辊筒叶片个数
    5.5.3 双摘果辊筒配置方式
    5.5.4 摘果叶片结构参数研究
    5.5.5 摘果作业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5.5.6 单因素试验
    5.5.7 摘果作业性能的响应曲面法优化试验
    5.5.8 摘果过程防地膜缠绕技术研究
    5.5.9 摘果装置优化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秧蔓抛送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
  6.1 秧蔓抛送装置总体结构设计
  6.2 夹持链、抛送链型号选定
  6.3 夹持链、抛秧链、压板的三角区设计
    6.3.1 夹持链、抛秧链夹角
    6.3.2 压板形状及其与夹持链、抛秧链的距离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整机性能试验与作业参数优化
  7.1 样机制造与特点
  7.2 主要-眭能指标
  7.3 收获时间对作业性能的影响试验
    7.3.1 试验对象
    7.3.2 试验设备和仪器
    7.3.3 试验方法和试验内容
    7.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7.4 土壤含水率对作业性能的影响试验
    7.4.1 试验对象
    7.4.2 试验设备和仪器
    7.4.3 试验方法和试验内容
    7.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7.5 机器主要参数对作业性能的影响试验与参数优化
    7.5.1 试验设计与试验结果
    7.5.2 试验结果分析
  7.6 示范应用与产业化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设想
  8.1 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内容
  8.3 后续研究工作的设想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胡志超,男,汉族,1963年2月生,西安市蓝田县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现代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兼机械研究室主任、全国农机化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农业部收获机械专业科技创新咨询组组长。   长期从事农业技术设备研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收获与产后加工技术与装备,先后负责和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近期获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30多篇,获优秀论文奖20多篇,获国家专利5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30多项。   先后获“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江苏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科技创新标兵”、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所带领的科研团队2013年荣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2010年和2013年分别被授予“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