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思维

汉字思维

1星价 ¥26.8 (4.3折)
2星价¥26.8 定价¥63.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87219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92
  • 出版时间:2014-05-01
  • 条形码:9787532872190 ; 978-7-5328-7219-0

本书特色

    《汉字文化新视角丛书》为山东省宣传文化专项基金项目,主要研究了中国语言文化的汉字转向问题,立足于汉字本身固有的特点,综合利用语言学、解释学和文化学的*新成果,梳理、提炼并构建汉字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字的固化和语言的泛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与保存,进而探究民族心理与特质形成的文化路径。丛书力求穿透语言与文化分析中华文化的特有基因,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学理基础。

内容简介

    申小龙,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理论语文学研究主任。著有《中国句型文化》等专著20部;主编有《新文化古代汉语》等高校教材3部、“中国文化语言学”等丛书3套、《当代中国语言学论纲》等论集5部。

目录

总序
前言

**章 汉字思维的基础——象意性
**节 汉字的意指方式:从甲骨文谈起
第二节 意指方式的概念及研究综述
第三节 甲骨文意指方式之意义关系具体研究
第四节 甲骨文标记关系的意指原理分析

第二章 汉字的字形思维
**节 汉字构形的辩证思维
第二节 汉字构形的主体思维

第三章 汉字的字义思维
**节 汉字雏文的辩证构义
第二节 汉字字义的辩证引申
第三节 字义转化的语境制约

第四章 汉字的字音思维
**节 汉字声母的象征功能
第二节 汉字韵母的象征功能
第三节 汉字一字多音的文化整合功能
第四节 汉字的谐音妙用

第五章 汉字的叙事思维
**节 汉字与古代社会的建构
第二节 汉字与古代社会的运作
第三节 汉字与古代社会的观念形态

第六章 汉字的文学思维
**节 汉字的特色成就汉语文学奇葩
第二节 汉字组合创造文学语汇
第三节 汉语文学人物命名的意境

第七章 汉字的意象陈述功能
**节 汉字的意象性
第二节 汉字意象的诗性
第三节 汉语的“组块结构”与“名词中心”
第四节 名词的意象陈述功能

第八章 楼盘命名中的汉字思维
**节 楼盘命名的汉字视角
第二节 汉字的音节特征对楼盘命名的影响
第三节 楼盘通名中的汉字
第四节 楼盘专名中的汉字
第五节 汉字音韵在楼盘命名中的功能
第六节 汉字字形在楼盘命名中的功能

第九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思维
**节 对外汉字教学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对外汉字教学调查研究
第三节 教学策略与方法
展开全部

节选

  在中国远古历史上,商代曾将神鬼凌驾于人与人事之上。我们在汉字的构形中看到,许多自然现象被神灵化。例如:  “神”字,《说文》解释为“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然而这个引出万物的天神,其形象在汉字上却是附会于空中的闪电。  “帝”字,本义为天帝。《尚书·吕刑》中有“上帝监民”的说法。《说文》释“帝”为“王天下之号”。然而“帝”的神灵,在汉字构形上却是附会于草木花萼。殷商时人敬事鬼神,或迷信占卜,事无巨细,均求卜于鬼神,依鬼神的“指令”行事,如出入之凶吉、旬夕之安否、年岁之丰歉、风雨之有无等等;或以祭祀贿赂鬼神,幻想神灵趋从于主祭者的请求,于是有伐鼓而祭,舞羽而祭,献酒肉黍稷而祭。  占卜,多用烧灼龟甲,根据烧后的裂纹预测吉凶。甲骨文的“卜”字形像龟甲上因占卜烧过后出现的裂纹形。《说文解字》:“卜灼剥龟也,像炙龟之形。一日像龟兆之从横也。”“卜”也是象声字,其读音有如占卜时龟甲灼热爆裂时的爆裂声。  殷帝王在一年365日中,几乎无旬不祭,真可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祭祀可以消灾弥难,祈求福祉,报谢神灵。然而虚幻的宗教在中土终究不能持久。当风雨不验,祸福不灵,丰歉不时,吉凶不预之时,人们就开始怀疑了。殷后期卜辞中出现的“天”字,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天”字的构形,下方的“大”是一个正面舒展双臂的人形,上方的“一”指示人的头顶。由此可见,天的概念是和人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说文》在解释“大”的字形时说:“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在解释“天”的字形时更认为:“天,颠也,至高无上。”而这个“至高无上”,不是神学意义上的,而是人伦意义上的。段玉裁对这一点有很好的阐释:“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始者,女之初也,以为凡起之称,然则天亦可为凡颠之称。臣于君,子于父,妻于夫,民于食者皆曰天是也。”天的人伦意义显示出人对神的超越,人对主体自身价值的反思与肯定。  事实上,“天”字产生的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怀疑对神灵的执迷。殷代晚期的帝乙帝辛就已经不信任贞人的占卜,而开始自贞自占自卜了。根据《史记·殷本纪》的记载,当时的人已敢于“作木偶人,谓之天神,与之搏。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据《尚书·微子》的记载,当时的帝辛敢于“沈酗于酒,乃罔畏畏”,而“殷民乃攘窃神祗之牺牲用,以容将食,无灾”。商朝的灭亡,更使周朝的统治者“事鬼敬神而远之”,因为鬼神并未保佑虔诚事神的殷人,世间可畏的不是神而是民,与其残民事神,不如敬天保民。《尚书·康诰》记周公对康叔的诰语云:文王灭殷是由于“克明德慎罚,不敢悔鳏寡,庸庸(任用可用的人),祗祗(尊敬可敬的人),威威(畏可畏的事),显民”。他要求康叔“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义民,汝丕远惟(思)商荀成人宅(揣度)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他还指出:“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乃尽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义民。”在这里,人畏已经压倒了天畏。  春秋时代,人的地位进一步升高,“民为神之主”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人们认为“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祭祀以为人也”(《左传·僖公十九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左传·庄公三十二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祸福无门,惟人所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子产更明确宣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  ……

作者简介

    申小龙,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理论语文学研究主任。著有《中国句型文化》等专著20部;主编有《新文化古代汉语》等高校教材3部、“中国文化语言学”等丛书3套、《当代中国语言学论纲》等论集5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