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96302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3
- 出版时间:2014-08-01
- 条形码:9787509630273 ; 978-7-5096-3027-3
本书特色
第三产业是中国重点发展的行业,其比重提高较快,形成了第三产业过快发展与制造业向国际过快转移比重逐渐下降共存的局面。由于第三产业当中的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收益率高,吸引了资金从实体经济抽逃,加剧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此消彼长。如果对这一情况不加以纠正,势必造成服务业过高和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过低的产业空心化的恶果,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基于以是背景,杨海洋所著《制造业国际转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制造业国际转移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中国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内容简介
在承接制造业转移30多年后,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大幅增长,中国制造业出现了向外转移的迹象。《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学者文库(第1辑):制造业国际转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认为制造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经济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学者文库(第1辑):制造业国际转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以美国和德国制造业为样本,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对中国制造业转移进行了区位分析。在此基础上,《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学者文库(第1辑):制造业国际转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指出,中国经济要获得较快的稳定增长,必须保持制造业较高的比例,要利用制造业向外转移这一机遇,淘汰落后产能,同时通过产业升级,进一步形成和发挥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目录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0.2 研究对象、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1 制造业转移与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1 制造业与制造业转移的概念
1.1.1 制造业的含义
1.1.2 制造业转移的含义
1.1.3 制造业中心变迁及制造业转移的历史过程
1.2 经济增长的主要理论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经济增长的含义
1.2.2 经济增长的各种理论
1.3 制造业转移的主要理论及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理论
1.3.2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
1.3.3 技术扩散(外溢)理论
2 制造业对经济平稳增长的作用分析
2.1 制造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2.1.1 制造业与投资/储蓄的关系
2.1.2 制造业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2.1.3 制造业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
2.1.4 制造业与资源禀赋的关系
2.2 制造业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分析
2.2.1 制造业对就业的影响
2.2.2 制造业对物价的影响
2.2.3 制造业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2.2.4 制造业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2.3 制造业的其他作用
2.3.1 制造业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2.3.2 制造业与产业空心化
2.4 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2.4.1 制造业与**产业的关系
2.4.2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
2.4.3 制造业的产业链作用
3 制造业转移与经济平稳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3.1 世界部分主要经济体2010年截面数据的计量分析
3.1.1 世界37个主要经济体2010年经济增长与制造业产出在GDP中的比重间的相关性分析
3.1.2 制造业产出在GDP中的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分析
……
4 国际制造业转移发生的条件及中国向外转移的可能性分析
5 我国应对制造业转移的对策分析
节选
《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学者文库(第1辑):制造业国际转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库兹涅茨曲线正是反映了这一规律。在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变化呈现出一个倒“U”字形的曲线。库兹涅茨的这一模型包括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这种二分法类似于刘易斯的二元结构,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的过程也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会导致农业产业向现代工业产业转移,在这一过程中,收入的分配差距会发生一个倒“U”字形的变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农业占产业结构比重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开始上升时,这时原有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结构被打破,而重构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一阶段,收入分配的差距会逐渐拉大,从而形成倒“U”字形的上升阶段,直至顶峰。到了经济转型的后期,社会秩序逐渐稳定,经济结构已经逐渐成型,这时收入分配中的不公正问题会逐渐减少,收入的分配会趋于平等,这时,就会由倒“U”字形的顶峰逐渐降下进入经济发展的末端。 库兹涅茨对于经济增长的结论是:现代经济增长要建立在农业部门比重下降,非农业部门比重上升的基础上,农业部门的生产率也要有明显的提高。库兹涅茨认为,工业部门,特别是制造业产出在GDP中的比重的上升,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并推动人均收入的普遍上升。库兹涅茨的这一结论,支持了本书的观点。① 1.2.2.8国内外其他研究成果 综合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可以看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与实证结合的层面。在理论研究中,已经开始逐渐超越了索洛一斯旺模型,越来越向内生增长理论聚集。强调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也突出研究了社会组织架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巴伦特(Parente)和普雷斯科特(Prescott)指出,发达国家通过制度设计,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吸引先进的生产技术。兰德斯(Landes,1998)认为,中国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是中国在近代不能有效吸引外国技术的原因,因此中国错过了**次工业革命。 目前中国学者重点研究的是中国经济增长问题。方颖、赵扬(2011)分析了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通过计量分析,认为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为正。朱富强(2011)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目前所碰到的瓶颈,是无序式的粗放型增长,必须从粗放到集约,从无序到有序,要一个成熟和完善的社会制度来保障经济的持续增长。李子联(2011)认为,目前中国经济要想持续增长,必须突破五个方面的约束条件,包括人力资本、资源环境等。翁媛媛、高汝熹(2011)对过去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增长经验进行了回顾研究,指出“两高一资”(高增长、高能耗和高投资)的过度扩张的方式必须要改变,提出了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从结构调整、人力资本、科技资本投资和城市化发展等几方面人手,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张宇(2010)通过对中国接受FDI的情况分析,指出中国外资依存度过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应从开放经济视角构建空间增长模型。这可能使我国的经济增长偏离*优路径,在解决办法上,张宇指出,FDI的技术溢出有一定作用。李萍、高楠(2009)分析了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30年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技术水平三种因素的作用分别是27.1%、53.8%、43.60/0,指出,如果不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只凭借资本的投入,中国经济增长会处于“边际报酬递减之痛”,要认识到技术进步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刘伟、张辉(2008)重点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产业结构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有一定作用,但边际效用递减,市场化的力量被技术进步的力量所取代。王任飞、王进杰(2007)运用协整理论和VECM分析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和Granger的因果关系,进而证明了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增长中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卫兴华、侯为民(2007)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已羟碰到了资源供给、投资和消费结构协调、产业优化和扩大就业等难点问题,中国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来保障经济的健康和持续的增长。 ……
作者简介
杨海洋,1973年6月2日出生于四川省会理县。西南财经大学人文(通识)学院教师,副教授,经济学博士。1994年7月参加工作,2004年被评为副教授,2009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UCSD学习。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增长、制造业国际转移、国际经济与国际政治关系。讲授《宏观经济学原理》、《国际经济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政策与教育》等课程。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1.8¥68.0 -
博弈论
¥9.9¥38.0 -
国富论
¥11.3¥35.0 -
看得懂的经济学-哈佛教授最受欢迎的经济学课
¥19.7¥58.0 -
斯密评传
¥19.8¥45.0 -
图解资本论
¥15.4¥46.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10.5¥35.0 -
1949-2009-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27.0¥55.0 -
资本论
¥22.7¥59.8 -
星际迷航经济学 科幻、经济学和未来世界
¥16.4¥49.8 -
中世纪商业合伙史
¥24.5¥49.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29.6¥58.0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5.0¥35.0 -
日本的反省-走向没落的经济大国
¥18.2¥35.0 -
财富从哪来
¥20.8¥65.0 -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
¥16.8¥48.0 -
博弈论
¥25.9¥49.8 -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修订版)2023新版
¥46.9¥69.0 -
英国的经济组织
¥12.6¥18.0 -
盐铁论
¥24.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