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网络人际互动-网络实践的社会视野

网络人际互动-网络实践的社会视野

1星价 ¥34.6 (7.2折)
2星价¥34.6 定价¥4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469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6
  • 出版时间:2015-04-01
  • 条形码:9787010146959 ; 978-7-01-014695-9

本书特色

《网络人际互动》深入研究人类的交往实践发生的变革,进而揭示人类网络交往实践的本质、特征、结构、矛盾、规律等基础理论问题。通过梳理人际互动交往演变的历史具象,分析技术化社会的凸显而带来的人际互动形态的新变化,阐明了网缘式人际互动是人类崭新的交往互动样式,提炼了网络人际互动的基本行为模式,解读了作为网络人际互动信息中介系统的网络文本,并从网络人际互动对现实社会人际互动的影响等层面深入地研究网络人际互动的功能问题,诠释了网络人际互动的价值构成、实现途径与异化表现。本书力求语言流畅,思辨性强,适合科研院所、高校师生阅读。

内容简介

《网络人际互动》深入研究人类的交往实践发生的变革,进而揭示人类网络交往实践的本质、特征、结构、矛盾、规律等基础理论问题。通过梳理人际互动交往演变的历史具象,分析技术化社会的凸显而带来的人际互动形态的新变化,阐明了网缘式人际互动是人类崭新的交往互动样式,提炼了网络人际互动的基本行为模式,解读了作为网络人际互动信息中介系统的网络文本,并从网络人际互动对现实社会人际互动的影响等层面深入地研究网络人际互动的功能问题,诠释了网络人际互动的价值构成、实现途径与异化表现。本书力求语言流畅,思辨性强,适合科研院所、高校师生阅读。

目录

导论网络人际互动是人类交往实践活动的新样态
 一、网络人际互动化生着网络社会的人
 二、网络人际互动拓展着人类交往实践新场域
 三、网络人际互动形塑着人类交往实践新样式
**章 人际互动的演化与网络人际互动的生成
 **节 人际互动交往演变的历史具象
  一、血缘式人际互动的交往形态
  二、地缘式人际互动的交往形态
  三、业缘式人际互动的交往形态
 第二节 网络人际互动交往形态的生成
  一、技术化社会的出现与网络人际互动生成的环境
  二、网络空间的人际运行与网缘式互动交往新形态的生成
 第三节 网络人际互动生成的共时性演进
  一、网络人际互动生成的共时性体现在交往水平与手段间的同步发生
  二、网络人际互动生成的共时性体现在交往主体间的双向互动共生
  三、网络人际互动生成的共时性体现在多因素交互制约的同比辐射
  四、网络人际互动生成的共时性体现在交往的原生性与共享性的统一
  五、网络人际互动生成的共时性体现在交往的共生性与涵化性的统一
第二章 网络人际互动的本质与特征
 **节 网络人际互动的本质阐释
  一、网络人际互动的基本含义
  二、网络人际互动的内涵解析
 第二节 网络人际互动的基本特征
  一、网络人际互动基本特征的成因
  二、网络人际互动基本特征的呈现
第三章 网络人际互动的基本结构、行为模式与功能
 **节 网络人际互动的基本结构
  一、网络人际互动的要素结构
  二、网络人际互动的动力结构
 第二节 网络人际互动的基本行为模式
  一、互动愿景下的行为模式
  二、互动规模下的行为模式
  三、互动主体介入状态下的行为模式
  四、互动关系缔结下的行为模式
 第三节 网络人际互动的基本功能
  一、网络人际互动对网络社会生活的影响与作用
  二、网络人际互动对现实社会人际互动的影响与作用
  三、网络人际互动的“柠檬现象”的滋生与消解
第四章 网络人际互动的中介系统
 **节 网络人际互动中介系统的生成与释义
  一、网络人际互动中介系统生成之因
  二、网络人际互动中介系统的基本含义、种类、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 网络人际互动中介系统的载体:网络文本
  一、网络文本的含义解读
  二、网络文本的作用呈现
第五章 网络人际互动的价值:构成、实现与异化
 **节 网络人际互动的价值属性与构成
  一、网络人际互动的价值属性
  二、网络人际互动的价值构成
 第二节 网络人际互动的价值实现
  一、网络人际互动价值实现的条件:内生环境与外生环境的耦合
  二、网络人际互动价值实现的方式
  三、网络人际互动价值实现的成效
 第三节 网络人际互动价值的异化
  一、网络人际互动价值主体的异化
  二、网络人际互动价值客体的异化
第六章 网络人际互动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
 **节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超能启迪
  一、现实的人:网络人际互动研究的切人点
  二、多重的社会关系:网络人际互动研究的基本内核
  三、现实生活世界:网络人际互动研究的归宿
 第二节 中华人际互动思想的传承指归
  一、波纹差序:人伦关系互动的等级原则呈现
  二、礼尚往来:人情互动的关系依赖
  三、缘定终身:人缘互动的习惯归因
 第三节 西方人际互动思想的现代展示
  一、技术性视阈下的人际交往互动观
  二、关系性视阈下的人际互动观
  三、情境性视阈下的人际互动观
  四、社会性视阈下的人际互动观
第七章 网络人际互动与人的交往实践活动的新开拓
 **节 超越传统:基于网络人际互动的人的全面交往实践展示
  一、基于网络人际互动的经济交往实践全面推进
  二、基于网络人际互动的政治交往实践广泛介入
  三、基于网络人际互动的文化交往实践多维呈现
 第二节 面向未来:网络人际互动与人的交往实践活动的新发展
  一、网络人际互动推动人的交往实践活动进入新境界
  二、网络人际互动推动人的交往实践活动达到新阶段
  三、网络人际互动推动人的交往实践活动绸缪新规范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满意,1965年生,河北保定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和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主持教育部首届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团队重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社会实践研究”等省部级课题12项,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7),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6—2020),2013年度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第三届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教育厅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组成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四川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三等奖2次,四川省社科著作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