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61580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1
- 出版时间:2015-03-01
- 条形码:9787516158081 ; 978-7-5161-5808-1
本书特色
明清是封建礼教强化的时期。妇女的地位在伦理 与规范层面被降低。然而恰恰是在这一时期,才女作 为一种群体成为士人阶层的普遍现象,并且相当多的 才女是越出闺房的限制,形成才女网络和与男性交往 的才人网络。如何理解才女群体对于明清社会形态的 影响就成为女性主义盛行以来的文学和史学研究热点 。张杰编著的《熟悉的陌生人》从社会学的“陌生人 ”视角出发,将才女群体视为一种与西方陌生人迥异 的陌生人类型,是熟人社会中的熟悉的陌生人,是既 远又近者,这种远不是西方意义的文化或社会地位等 既定的由空间的外来性引发的,而是在士人群体内部 内生的陌生性。这种陌生性由于是内生的,从而对士 人来说是无害的,而成为一种全新的异质性体验,具 有个体性、与社会的距离性和流动性等中国传统社会 普遍缺乏和遮蔽的异质性特征,但同时又拥有空间的 接近性和对社会规范的顺从性(一致性)的特征。通 过熟悉的陌生人这一概念的建构,本研究进一步描述 和解释明清才女群体的兴起作为一种陌生人,其存在 与被容忍是与其特定的社会空间建构联系在一起的。 在才女建构的交往规范迥异于礼法空间的异质空间中 ,才女群体作为陌生人的个体性以及基于个体因素的 平等交往法则得到确立和发展。但是这种异质空间由 于其建构主体与社会空间规范的一致性的特征,使得 才女必须放弃其流动能力,成为规训的从而安全的个 体,其所建构的异质空间必须具有空间边界的自闭性 才能被地域社会所容忍。
内容简介
才女群体作为一种人际类型,拥有与社会规范的不一致性,但是又被地域社会所容忍甚至接受。作为一种人际类型,从抽象的理想型的角度来看,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才女群体究竟是什么?这种群体与其身处的江南地域社会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如何从社会学的视角中去理解和解释呢?翻开张杰编著的《熟悉的陌生人》吧,从书中寻找这些答案。
目录
**章 文献综述
**节 关于才女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 关于陌生人的研究综述
一 美国的陌生人类型学研究
二 欧洲的陌生人与现代性理论研究
第三节 陌生人视角下的才女群体
第二章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节 社会空间的研究视角
一 齐美尔陌生人概念的空间隐喻
二 社会空间的秩序生产: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思想
三 福柯的异质空间思想
第二节 社会空间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与陌生人
一 地域社会:中国传统社会的中观视角
二 家庭空间:去个体化社会空间的生产
三 异质空间:陌生人的空间表征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确定
一 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 研究方法的选择
第三章 内在的陌生人:才女群体的成员资格与异质性
**节 才女群体的成员资格
一 诗文之才:才女群体的个体性特质
二 妇德:才女群体的社会性特质
三 才德兼备:才女群体的异质性与同质性
四 才色俱全:才女群体的身体魅力与成员资格
第二节 个体性与情感性:才女群体内在的陌生人体验
一 诗文之才与才女的个体性体验
二 才女的家庭空间位置生产与个体性体验
三 才女的情感性体验与异质性
四 才女群体的内在的陌生人体验
第四章 外在的陌生人:才女群体的异质空间建构与陌生人转换
**节 家中的陌生人与家庭异质空间的建构
一 才女的异质性与家庭空间秩序的悬置
二 金童玉女:才女择婿的个体性匹配
三 才女与夫婿:闺房的异质空间建构
四 神仙眷侣:家庭异质空间的拓展与社会展现
第二节 社会的陌生人:才女群体与社会异质空间的建构
一 才女群体与公共性异质空间建构
二 才女网络与私人性异质空间建构
三 才女网络与想象性异质空间建构
第五章 才女群体、空间争夺与地域社会的空间生产
**节 家庭空间秩序对才女群体的规训
一 才女福薄:家庭空间秩序对才女群体的污名
二 陌生人对于家庭空间生产的威胁
第二节 职业才女对流动性异质空间的建构:以汪玉轸和骆绮兰为个案
一 才女对男性才子交往网络的进入和流动性异质空间的建构
二 才女的生活化交往方式和独立才人网络的建构
第三节 反抗与规训:才女群体的逃离战术和地域社会秩序生产
一 才女群体的空间逃离战术
二 才女私逃与地域社会的等级化秩序再生产
第四节 才女群体、家庭竞赛与地域社会的空间生产
一 女才:家庭空间运行的性别需求
二 才女与课子:地域社会内的家庭竞赛
三 才女与地域社会运行
第六章 熟悉的陌生人:才女群体、异质空间与中国社会的互构
**节 地域社会中的陌生人及其特征
第二节 内生性陌生人、异质空间与地域社会的互构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张杰,男,1975年生,江苏扬州人,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网络社会心理学、传播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各一项,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开放时代》《妇女研究论丛》《青年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9.8¥3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5.3¥1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7¥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5.0¥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2.2¥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7.2¥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33.6¥59.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5¥32.8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19.2¥52.0 -
理解生命
¥10.5¥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6.3¥38.0 -
中国人的精神
¥14.8¥29.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23.9¥39.8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那时的大学
¥12.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