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血铸军魂-硬骨头六连老英雄赵春霖的传奇人生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铁血铸军魂-硬骨头六连老英雄赵春霖的传奇人生

¥22.6 (4.7折) ?
1星价 ¥22.6
2星价¥22.6 定价¥4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262***(三星用户)

品相挺好的,物美价廉。

2021-12-25 11:48:3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51232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9
  • 出版时间:2015-05-01
  • 条形码:9787515512327 ; 978-7-5155-1232-7

本书特色

★新形势下,把“两个一百年”台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更加需要强夭而精锐的军队,更加需要忠诚而智慧的战上。赵春霖老首长那一代前辈英雄已过耄耋之年,我们要传承他们宝贵的精神火炬,光大他们留下的优良传统,争取培养造就更多新时代的钢铁战上。希望战友们和我一起,来看一看《铁血铸军魂》这本书,认真地品读,用心去感悟,从中接受教育、净化心灵、砥砺精神。 ——赵克石

内容简介

  《铁血铸军魂:硬骨头六连老英雄赵春霖的传奇人生》以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系统记述了赵春霖同志的人生道路,较为详细地描写了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经历和战斗场面,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铁血铸军魂:硬骨头六连老英雄赵春霖的传奇人生》的出版,对新一代青年来说将是一本光荣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目录

前言
上部 苦涩的童年记忆
**章 生于乱世
第二章 乞讨度日
第三章 学徒生涯

中部 激越的战斗生涯
抗日战争篇
第四章 寻找八路军
第五章 如愿以偿
第六章 突破铁路封锁线
第七章 做梦都想当六连的兵
第八章 锋芒初露
延安大生产、大练兵篇
第九章 挖窑洞,一马当先
第十章 大生产,争当模范
第十一章 大练兵,争当能手
保卫延安篇
第十二章 爷台山反击战——雄威震敌胆
第十三章 离石攻坚战——如猿攀城墙
第十四章 围歼卓资山——似尖刀直插敌阵
第十五章 大同迂回战——奋身保护营首长
第十六章 激战西华池——伤愈归队舍生救战友
第十七章 青化砭伏击战——一马当先抓俘虏
第十八章 羊马河阻击战——独臂挡关阻敌兵
第十九章 再攻榆林城——伤未痊愈又负伤
抗美援朝篇
第二十章 拔“钉子”——冒险探敌情
第二十一章 夺高地——知己知彼出奇兵

下部 永燃的革命激情
第二十二章 革命工作没有高低之分
第二十三章 开赴东南沿海前线
第二十四章 在与癌症“拼刺刀”的日子里
第二十五章 沉甸甸的往事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铁血铸军魂:硬骨头六连老英雄赵春霖的传奇人生》:  赵家一年到头都舍不得点燃的麻油灯,这天晚上一直亮着。赵明珠一改往日的愁眉不展,这天晚上喜上眉梢,不停地虔心念叨着“菩萨显灵”。  送走了贺喜的客人,拨了拨油灯,他端详着吃完奶后酣然入睡的小宝贝,情不自禁地俯下身子,在那红扑扑的小圆脸蛋上亲吻。那种亲,轻得如芦花轻拂。  “瞧你,别亲痛了孩子。”妻子嗔怪着,自己却也轻轻地吻着儿子。  冀南二月夜,寒风透过土坯墙缝隙,吹得豆粒样的麻油灯火苗摇曳挣扎,终于在无力抗争中熄灭。  赵明珠摸黑脱下身上的破棉袄,盖在虚弱的妻子身上,一边憨厚地夸奖妻子为老赵家立了大功,说些心疼妻子虚弱疲劳的暖心话,一边合谋着给儿子取名字。“叫虎子吧,你看这孩子虎头虎脑,多可爱。再说,老虎厉害,将来不受欺侮。”  妻子有着农家妇女的细心和多虑,想到赵家几代单传,势单力薄,生怕儿子将来受人欺侮。“虎虽威武但也凶猛,凶猛就容易惹是生非。而且,老虎让人惊恐害怕,敬而远之,将来人缘不好,不可取啊。”  “瞧你,把腿拍得那样响,别吓着孩子。”妻子又是一阵嗔怪。  丈夫憨笑着伸下舌头,兴犹未尽,继续着带有文化意蕴的想象:“干脆叫春霖好了。春天的树木虽然是生津阳盛的时候,有了雨水才会更加旺盛,不如把林字上面再加上雨字。”  一缕昏黄的月光透过木格小窗,照进土坯屋,照在丈夫那充满希望之情的脸上。  从此,这个初临人世的小生命有了自己的名字——赵春霖。  从此,这个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本分农家有了更多欢乐。  从此,夫妻俩加倍辛勤耕作,为着养活儿子,养活这个家。  有人说赵春霖命太硬,生下来给赵家带来的都是穷。  有人说赵春霖的父亲是个读书人,没有力气干农活,所以家里连年被“穷”字追着屁股跑。  其实,在那个政府腐败、兵荒马乱的年代,天灾人祸接二连三,生活确实不易。  河渠镇名不符实,既无河也无渠,都是些怕旱易涝的胶泥地。当地人有个自我揭短的歇后语,叫“胶泥土捏娃娃——难(南)酥(苏)(赵春霖所在的村名)”。  赵春霖3岁那年秋天,宁晋遭遇涝灾,连续二十多天阴雨涟涟,村内村外,汪洋一片。赵家祖上留下那唯一一亩养家糊口的老坟地(地里埋着许多祖坟)低洼积水,种的玉米全被淹死了。地里颗粒无收,家里无米下锅,一家人在饥饿线上无力地挣扎着。父母亲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只好狠心把赵春霖的两个姐姐送人做了童养媳。  两个姐姐被人领走的时候,赵家像塌了天。父亲恨自己没本事,堂堂二个男子汉,家里的顶梁柱,竟然养活不了亲生骨肉。他像蔫了的倭瓜耷拉着脑袋流眼泪、抽闷烟,似乎要让那呛人的旱烟把满腹的惭愧、内疚带往九霄云外,母亲难以割舍身上掉下的亲骨肉,哭昏在地。两个尚在幼年的姐姐不愿离开这个“穷”家,一会儿抱住父母亲的腿跪在地上哭,一会儿又疯了似的跑进屋,抱住同样号啕啼哭的弟弟,“小霖子”、“小霖子”叫着。生离死别,骨肉难舍,那场景,无人不动容。  赵春霖5岁时,小妹妹只有2岁。那年天大旱,数月无雨,土地龟裂,禾苗枯死。赵家为了养家糊口,确切地说为了活命,不得不卖掉祖上留下的那亩老坟地,接着又贱卖了那三问用作藏身的土坯房。  萧瑟秋风吹落树上的片片黄叶,一家四口就要离开那座住了多年,虽然破旧却早已经习惯了的土坯屋。母亲忙着把破旧的衣服用布单子包起来,把锅碗瓢勺塞进篮子里,然后坐在门口的石头上喘着粗气。赵春霖趴在母亲腿上,看着地上的大包袱、小包袱,瞪着不解的杏核眼问:“妈,咱们为什么要搬家?”  “这房子卖给别人家了,已经不是咱们的了。”被贫穷折磨得骨瘦如柴的母亲个头不高,善良、温柔,摸着儿子的小脑袋认真地解释,像是在跟一个大孩子说话,又像是在释放胸中的郁闷。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