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源的守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

源的守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

1星价 ¥29.9 (3.4折)
2星价¥29.9 定价¥8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597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39
  • 出版时间:2015-04-01
  • 条形码:9787516159712 ; 978-7-5161-5971-2

本书特色

方利山、汪炜等著的《源的守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精)》通过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这一个案的实验实践和理性思索,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理论体系提供一些新鲜的思想材料,给文化生态保护的“现在进行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启示。 本书为了直观、形象地展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进展和问题,还配发有关资料图片。

内容简介

  《源的守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通过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这一个案的实验实践和理性思索,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理论体系提供一些新鲜的思想材料,给文化生态保护的“现在进行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启示。《源的守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为了直观、形象地展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进展和问题,还配发有关资料图片。

目录

**编 文化徽州
引言
**章 文化生态和文化生态保护
一 文化生态
二 文化生态保护
第二章 徽州·徽州文化·徽州文化生态
一 说徽州
二 徽州文化简述
三 徽州文化生态
第三章 徵州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二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紧迫性

第二编 空间维系
引言
**章 “徽州”是一个特色文化生态空间
一 关于“空间”说
二 徽州文化生态空间四个层面
第二章 保护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的完整性
一 徽州文化生态是一个完整的空间
二 “徽州”须复名绩、婺应返徽
三 黄山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生态空间

第三编 文根坚守
引言
**章 徽州之域的自然生态保护
一 天人合一顺适自然
二 新安江水系生态保护
第二章 徽州古村落保护
一 着力把握徽州古村落文化内涵
二 在利用中保护的探索
三 胡适呵护故乡魂
四 徽州古村落慎用“整村推倒”
五 在项目开发中慎待徽州古村落
六 徽州古村落保护遗珠之叹
七 徽州古村落文化生态保护与“一村一品”
八 里方村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启示
九 徽州古街是徽州古村落保护的核心
第三章 徽州古民居保护
一 富有创新的“中国样板房”项目
二 “百村千幢”的“守住筋、骨、肉,传承精、气、神”
三 “牌子”、“里子”和“底子”
四 “新叶模式”与“百村千幢”
五 “异地保护”及异化
第四章 徽州古祠堂保护
一 遗产之珍品位一流
二 关注徽州女祠文化生态保护
三 “异地保护”中的毁坏
第五章 徽州其他古建遗存保护
一 徽州古牌坊及其保护
二 尊重历史,返归本真
三 徽州名人古墓保护
四 关注上叶威灵高庙-
五 徽州水碓保护
六 浙岭古碑窃案的思考

第四编 文魂呵护
引言
**章 徽州民俗保护
一 尚文重教邹鲁风
二 从古黟看徽州精神
三 徽州宗族文化生态保护
四 徽州“抬汪公”民俗保护
五 徽州方言保护
第二章 徽州民间传统技艺保护
一 万安罗盘制作传统技艺保护
二 黟县麻布手工制作传统技艺的保护利用
三 徽菜观音豆腐传统技艺的保护利用
第三章 徽州艺术保护
一 徽剧艺术保护
二 徽州建筑彩绘艺术保护
第四章 徽州文书保护
一 重要记忆遗产
二 徽州文书保护

第五编 源的守望
引言
**章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
一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举措
二 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意义评析
三 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紧迫性
第二章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一 保护区建设是“徽州文化特区”建设
二 保护区建设要有一个好的总体规划
第三章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现在进行时
一 2008年现状和建言
二 徽州文化“非遗”保护六点建议
三 保护区建设需要强力推进
四 保护空间、守住真魂
五 2010年保护实验区建设状况分析
六 加强保护区建设的学理探索
七 保护区建设需合力、要实招
八 保护区建设的三点思考
九 从国家战略角度把握保护区建设
十 2012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探析
十一 城镇化背景下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
十二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之愿景
十三 徽州、热贡文化生态保护比较研究
附录一 徽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
附录二 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源的守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   正是在这八百多年期间,徽州地域在中华文明史上有两次历史性大崛起,一次是宋代徽州名臣辈出以程朱理学兴盛为标志的徽州政治大崛起,一次是明清时期以徽商鼎盛为标志的徽州经济大崛起。这期间徽州“区域总体全面发展”,系列学术流派和著名文化品牌的产生使得“徽州”之地“商成帮、学成派、名人成群”,蔚成了世人瞩目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依托徽州而存在,没有徽州,哪来徽州文化?“徽州”地名本身就是历史厚重、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徽州”是在数千年风雨沧桑、时代演进、蒸育胚变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单元。“徽州”是徽州文化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特定时段典型代表之文魂赖以安身立命之所。没有地理历史的徽州,物态和非物态的各类徽州文化*终将“魂飞魄散”、脉断魂丧。“徽州”不仅仅是一个地域名号,更是一种特色地域的文化认同、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的乡土认同、历史认同和社会认同。朱熹虽生在福建尤溪,却至少在著作中216次执著地署上徽州故乡的名字;胡适、陶行知更是时时以家乡“徽州”为自豪,至于包括婺源、绩溪在内的广大徽州草根百姓,“徽州”从来就是他们世代相守的栖身地域、精神家园。他们即使帝有“生在徽州,前世不修,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无奈,但“玩在杭州、死在徽州”的故土情怀却始终强烈。徽州民谚所谓“徽州狗,打死不离家门口”,凸显了“徽州”在徽州人心中的重量。在1987年那种情势下,用“黄山”取代“徽州”,有一些比较复杂的特殊原因,有短视,也有无奈。为了“打黄山牌”,发财致富,对“徽州”这一金字招牌无意识之中弃之如敝屣;现在看来,确是“没有文化、没有历史知识”的表现。在当时有人极力想将“黄山”从“徽州”割离,鼓噪“黄山”和“徽州”没有关系的时候,此举措又是力保“徽之黄山”这一徽州文化生态空间的无奈之举。现在“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已设立,“徽州”为保护区而复名也正是顺理成章。当时将“徽州”改称“黄山”,不仅违反了国家有关法规,不符合更改程序,而且进一步造成了地名混乱,出现了“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原县级黄山市、乡级黄山区”等名称,概念相杂,给百姓生活和外地游客造成了极大不便。至今合肥东站等许多长途汽车站还在为这么多纠缠不清的名称而多费口舌、大伤脑筋。二十多年来这一改名已浪费了国库巨额的行政成本,招致了国人上下普遍一致的激烈反对。“徽州”再不复名,政府公信力将进~步丧失。当然,毫无疑义,“徽州”的复名,绝不是要舍弃“黄山”,不再“打黄山牌”。“徽之黄山”历来是徽州这顶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它一直就是徽州文化生态的重要空间,是“徽州”须臾不可分割的血肉肌体。徽州复名,“打黄山牌”将更有文化内涵,更有强势后劲。事实是,本来就不应该把“徽州”、“黄山”对立排列,“徽州”和“黄山”从来就不是非此即彼的取舍关系。清康熙间,封建统治者取“徽州”和“安庆”二府之首字,构成“安徽省”。“徽州”是“安徽”这一文化称谓的来由之一。现在安庆尚存,“徽州”消失,“安徽”得名的由来失去了一半。这种对历史文脉的随心所欲,本身就是很不严肃的儿戏之举。   为什么绩溪必须“返徽”?绩溪必须返徽,理由有五:一是绩溪自梁大同元年(535年)始割歙县东乡置县,1500多年来一直属徽州地域。虽为徽属小县,却历来是徽州的重要县份:史志记载,徽州之得名,一说就是因绩溪境内有大徽水、大徽村、徽岭,因以为名。二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绩溪和徽州的歙、休、祁、黟、婺各县由于相同的特殊地理自然环境、相同的社会历史变迁情况,相同的程朱阙里文化氛围,相同的徽商经济影响,共同形成了徽州特有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在徽州文化的形成和兴盛过程中,绩溪的三胡礼学。汪华文化、徽戏、徽菜、徽墨、徽建等特色文化板块,构成了整个徽州文化的有机躯体。绩溪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腹地,是徽州文化物质遗存和活态遗存赖以安身立命的重要生态空间之一。三是1987年绩溪一夜之间被强行剥离徽州母体,举世皆惊。这一折腾,不仅无端巨增行政成本,糟蹋纳税人钱财,而且生生扯裂徽州文化的文脉传承,肢解了徽州文化整体生态空间,严重违逆民心民意。造成20多年来民间的激烈反对,抗议不断。对绩溪的区划变更,是*不得人心的败笔。四是由于区划的乱折腾,加上“行政主导一切”,绩溪域内的徽州文化生态空间,至今无法在统一筹划下得到有效保护。徽州文化旅游无法在统一规划中得到科学发展,行政区划的现状成了目前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的主要障碍。五是徽州之域,人们秉承中华优良传统,崇文尚礼,其“徽州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和积淀,人称徽州为“东南邹鲁”。由于婺源有宋代大儒朱熹,绩溪有现代世界文化名人胡适,婺源被称作徽州的“鲁”,绩溪则被认作徽州的“邹”,绩溪被从徽州割离,造成“东南邹鲁”的文化残缺,是对文化的一种嘲弄和不敬。   ……

作者简介

  方利山,安徽省歙县人,黄山学院研究员,民盟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理事,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安徽省徽州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徽学丛刊》副主编。安徽省朱子学学会副会长。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故园徽州文化促进会、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戴震研究会副会长。民盟安徽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民盟黄山市委文化委员会主任。政协黄山市第三、四届委员会委员。  《戴震全集》《戴震学术思想论稿》《戴学新探》《徽州学概论》《朱熹与徽州》等著作编委和主要执行编辑。  《徽州文化全书》策划人和撰稿人之一。  《中国徽州文书》第二卷主编,《汪世清谈徽州文化》主编之一。  《戴学纵横》撰著《徽州学散论》《徽商品谭》《徽州文化生态保护文汇》《徽州学散论》(续集)等著作。  参编参撰《胡适评传》《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等26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获社科优秀成果奖19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课题首席专家、主持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徽州宗族祠堂调查、研究及保护对策”课题首席专家、主持人。美国“乡村中国团队乡村中国房屋样板房”项目组成员。  黄山市文化大市建设专家组成员,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汪炜,徽州师专中文系毕业,攻南京大学城市资源管理学院研究生。从事教育、社会科学等方面工作。曾任黄山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徽州师范校长、黄山市社科联主席等职。曾任《中国农村教育》《徽州社会科学》杂志和《徽州文化大辞典》《新安江文化调查》主编。主持编著《黄山旅游史话》《徽州五千村》《中国徽州古街》等著作。安徽省徽学会副会长,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会长,黄山市政协文教医卫体委员会主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