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俗文化视阈下的先秦两汉文学

包邮风俗文化视阈下的先秦两汉文学

1星价 ¥43.0 (7.2折)
2星价¥43.0 定价¥6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5997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9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516159972 ; 978-7-5161-5997-2

本书特色

昝风华著的《风俗文化视阈下的先秦两汉文学》从创作主体作家层面入手,考察了本阶段作家及其创作活动与风俗文化之间的关系;然后论述文学的发展演变趋势、文学的地域特色与风俗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且分别论述了先秦两汉诗赋、叙事散文、说理散文与风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揭示风俗文化对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

内容简介

昝风华著的《风俗文化视阈下的先秦两汉文学》将先秦两汉文学置于风俗文化的视阈下加以观照,对其面貌、特质和发展规律提出较多新见。先秦两汉时期,文学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固然受到过当时正统文化的重要影响,但也时时处处会受到风俗文化的影响。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先秦两汉文学作者及其创作活动与风俗文化之间的关联,先秦两汉文学的发展流变和地域特色与风俗文化之间的关系,并按文体分别论述了风俗文化对先秦两汉时期的诗歌辞赋、叙事散文和说理散文,以及上述各体文学中的代表性作品的影响。本书通过对先秦两汉文学中有着厚重历史积淀和独特审美价值的风俗文化因素的开挖,较多地展示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潜在之意味、醇深之滋味、会心合意之趣味,拉近了其与当今现实社会和大众日常生活的距离。

目录

绪论
**章 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作者及其剑作活动
**节 先秦两汉文学作者对风俗文化的接触和了解
一 先秦两汉时期的采诗观风制度
二 先秦两汉文人学者对风俗文化的关注和探究
三 风俗文化对先秦两汉文人学者的约束和渐染
四 先秦两汉文入学者对待风俗文化的基本态度
第二节 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作者之创作活动
一 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作者之书写和论说对象
二 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作者之写作艺术
三 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作者之创作机缘
第二章 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的发展流变和地域特色
**节 风俗文化与先秦文学的发展流变
一 风俗文化与上古至殷商文学风貌
二 风俗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风貌
三 风俗文化与战国文学风貌
第二节 风俗文化与秦汉文学风貌与其发展流变
一 风俗文化与秦汉文学的总体风貌
二 风俗文化与汉代文学的发展流变
第三节 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的地域特色
一 先秦两汉时期风俗文化的地域差别及地方风俗对个人的浸染
二 地域风俗与先秦两汉文学作品的题材内容、场景人物描写及语言运用
三 地域风俗与先秦两汉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第三章 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诗歌辞赋
**节 综论
一 乐舞游艺风俗对先秦两汉诗歌辞赋作品之生成的推动作用
二 风习性思想意识对先秦两汉诗歌辞赋的浸染
三 民间诗赋对先秦两汉文人诗歌辞赋的影响
第二节《诗经》怀人思归作品的风俗化抒情模式
一 服饰类风俗事象与《诗经》怀人思归主题
二 婚娶类风俗事象与《诗经》怀人思归主题
三 采集类风俗事象与《诗经》怀人思归主题
四 舟车类风俗事象与《诗经》怀人思归主题
结语
第三节 楚辞中的服饰描述
一 服饰与人格之美
二 服饰与用世之志
三 服饰与忧结之情
四 楚辞服饰描述的相关社会文化背景
第四章 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叙事散文
**节 综论
一 先秦两汉叙事散文中的风习性思想意识
二 风俗文化对先秦两汉叙事散文之叙事模式的影响
三 风俗文化对先秦两汉叙事散文之人物形象的影响
结语
第二节《左传》中的饮食叙述
一 《左传》饮食叙述所反映的春秋时期饮食之功用
二 《左传》饮食叙述的文学意义
结语
第三节《国语》中的观人记述
一 《国语》观人记述所反映的观人途径和手段及其文化内蕴
二 《国语》观人方法的进步意义和不足之处
三 《国语》观人记述的文学功能
结语
第四节 时代风俗与《史记》中的父母形象
一 预言家
二 权威者
三 偏心之人
第五节 汉代风俗与《汉书》人物兴身起家模式
一 由占卜看相到富贵腾达
二 由奇貌异事到发迹尊显
三 由谦恭谨厚到名高位重
四 由旧恩阴德到持宠流庆
余论
第五章 风俗文化与先秦两汉说理散文
**节 综论
一 先秦两汉说理散文中的神秘信仰意识
二 先秦两汉说理散文对风俗文化的批判和理论匡正
三 风俗文化对先秦两汉说理散文之写作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孟子》与时代礼俗
一 孟子对待交际礼俗的态度
二 孟子对待事亲礼俗的态度
三 孟子对待丧葬礼俗的态度
余论
第三节 《庄子》相术思想及其文学意义
一 《庄子》对世间相术的看法
二 《庄子》所主张的观人相物方法
余论
第四节 《淮南子》“悲”、“乐”论与风俗批判
一 《淮南子》中对何谓悲、何谓乐的问题的认识
二 《淮南子》中对如何处理悲、乐之名与悲、乐之实的关系问题的认识
三 《淮南子》中对悲、乐与治身、养民之关系的认识
结语
主要引用和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昝风华,女,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各一项。独立完成学术专著两部;参编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有多篇学术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摘编论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