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创新的采纳行为研究

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创新的采纳行为研究

¥24.2 (4.4折) ?
1星价 ¥48.4
2星价¥48.4 定价¥5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593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15-04-01
  • 条形码:9787516159385 ; 978-7-5161-5938-5

本书特色

高峰*的《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创新的采纳行为 研究》主要关注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创新的接受和采 纳行为。首先梳理了创新扩散理论、技术接受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等相关理论及其发展,并对国内外教育 领域技术创新采纳研究的现状、关心的焦点问题及研 究空间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研究的理论模型和假设,实证了高校在引进一项技术 创新后影响教师采纳和持续采纳创新的因素,以及这 些因素对不同创新采纳阶段的教师采纳行为的影响变 化。本书在丰富和深化现有理论的同时,对教育技术 的开发和教学信息化的推广具有较好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关注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创新的接受和采纳行为。首先梳理了创新扩散理论、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等相关理论及其发展,并对国内外教育领域技术创新采纳研究的现状、关心的焦点问题及研究空间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理论模型和假设,实证了高校在引进一项技术创新后影响教师采纳和持续采纳创新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不同创新采纳阶段的教师采纳行为的影响变化。本书在丰富和深化现有理论的同时,对教育技术的开发和教学信息化的推广具有较好参考价值。

目录

**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现实背景    二  理论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五节  论文结构和内容安排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节  创新扩散理论    一  创新特征与采纳速度    二  个人创新采纳决策过程    三  个人创新性与采纳者分类  第二节  技术接受模型及其发展    一  技术接受模型    二  技术接受模型的进一步发展    三  几个技术接受扩展和整合模型  第三节  计划行为理论及其发展    一  计划行为理论    二  解构的计划行为理论(dtpb)    第四节  社会认知理论  第五节  组织中的创新扩散过程    一  zaltman等人的早期研究:二阶段过程模型      二  后期进一步的研究:创新过程各阶段的细化    三  与it接受理论的综合  第六节  本章总结第三章  教育领域技术创新扩散和采纳研究综述  **节  文献来源、检索与选择  第二节  文献特征分析    一  发表时间和国别特征    二  文献涉及的技术创新类型    三  研究的被试    四  研究的理论视角    五  研究方法    六  研究的变量  第三节  影响因素及其与采纳行为的关系分析    一  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    二  创新特征    三  个人特征    四  组织因素    五  社会影响  第四节  本章总结第四章  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   **节  研究模型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研究变量和研究假设    一  使用行为和行为意向    二  创新特征     三  个人特征    四  组织因素    五  社会影响    六  不同采纳阶段各变量关系的变化    七  研究假设汇总  第三节  研究模型第五章  研究环境、测量工具、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节  研究环境-    一  教育技术创新的选择    二  研究对象的选择  第二节  问卷设计过程    一  问卷设计过程概述    二  研究变量的操作化及测量    三  小范围访谈    四  问卷小范围试测    五  信度和效度分析    六  *终问卷形成  第三节  正式问卷调查    一  样本选择及大小    二  数据收集  第四节  样本特征分析    一  样本描述统计    二  被试对各因素的认知差异    三  被试群体聚类分析 第六章  模型和假设检验分析  **节  分析方法  第二节  测量模型分析  第三节  结构模型检验    一  创新特征影响模型的检验    二  个人特征影响模型检验    三  组织干预影响模型检验     四  社会影响模型检验  第四节  本章总结第七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节  创新特征的影响    一  持续使用意向对使用水平的影响    二  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的影响    三  相容性感知的影响  第二节  个人特征的影响    一  自我效能的影响    二  个人创新性的影响  第三节  组织干预的影响    一  制度承诺的影响    二  促进条件的影响  第四节  社会影响因素的影响    一  主观规范的影响    二  社会形象感知的影响  第五节  综合分析第八章  研究结论、意义与展望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管理和实践意义    一  创新特征的影响方面    二  学校组织中的社群影响方面    三  组织干预的影响方面    四  个人特征的影响方面    五  不同采纳阶段不同类别的教师应该区别对待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    一  进一步拓展国内教育技术研究的边界,沟通教育技术    与社会科学学科的联系    二  将教师的认知信念作为高校组织内教育技术创新扩散的关键    三  从技术、个人、组织、社会影响4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了    影响教师采纳或持续采纳教育技术创新的因素及影响    机制    四  采用横向研究方法探讨了各影响因素不同采纳阶段的动态变化    五  识别了6类不同特征的采纳群体    六  进一步丰富了创新扩散和技术采纳理论  第四节  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节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附录:调查问卷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高峰,1967年生,山东聊城人。2004年、2014年分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并获管理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学组织行为、教育信息化、院校研究。近年在《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教育学术月刊物》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目前研究的课题有: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程度趋势,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早期阶段与学校组织的契合度,网络化教学方式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效度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