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社会稳定与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研究

社会稳定与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研究

1星价 ¥37.4 (7.2折)
2星价¥37.4 定价¥52.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5560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2
  • 出版时间:2015-07-01
  • 条形码:9787503556036 ; 978-7-5035-5603-6

内容简介

  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障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内在的联系。在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弱势群体,结构复杂、人数庞大。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受到忽视甚至被严重侵害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突出表现为劳资之间、穷人和富人之间、农村人和城市人之间、公民和权力机关之间矛盾的加剧,特别是近年来弱势群体的非常态群体行为,甚至是非理性、过激的恶性事件增多,这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社会问题。

目录

**部分 社会稳定与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背景研究
一、实现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一)社会稳定的基本内涵
(二)社会稳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三)当前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紧迫性
二、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稳定
(一)弱势群体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二)弱势群体权利保障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三)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现状
(四)弱势群体权利保障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
三、当前该项课题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社会稳定与弱势群体权利保障内在关系研究
一、弱势群体权利保障不足影响社会稳定的内因分析
(一)弱势群体的经济权益受损与社会稳定
(二)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合障碍与社会稳定
(三)弱势群体社会参与受抑与社会稳定
(四)弱势群体贫困加剧与社会稳定
(五)弱势群体阶层流动受困与社会稳定
二、弱势群体的行为倾向及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一)弱势群体的非组织化阻碍理性协商
(二)弱势群体行为易极端化冲击社会运行秩序
(三)弱势群体利益表达非司法化阻滞社会稳定
三、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
(一)保障弱势群体经济权益,实现社会公正
(二)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缓解贫富严重分化
(三)保障弱势群体权益,调和社会冲突
(四)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塑造政府公信力

第三部分 当代中国弱势群体权利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当代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类型学分析
(一)农民工
(二)城市失业人员
(三)农村贫困人口
(四)残疾人
(五)妇女
(六)儿童
二、我国弱势群体面临的主要权利问题
(一)弱势群体的贫困问题
(二)社会排斥对弱势群体的伤害
(三)维权成本高
(四)利益表达渠道的不畅
(五)“血汗工厂”与各类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等

第四部分 弱势群体保护的国际经验
第五部分 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机制、维护社会稳定的对策研究之一
第六部分 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的对策研究之二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共中央党校科研精品文库:社会稳定与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研究》:  (三)保障弱势群体权益,调和社会冲突  社会冲突是存在矛盾的双方在矛盾不可调和时,借助暴力手段实现自身意图的事件。近些年,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冲突也呈现出增加之势。既有弱势的个人与拆迁者对抗而发生的自焚维权,也有弱势群体集体行动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客观地看,排除公权力缺乏有效制衡和依法行政缺失因素,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观念和维护自身权益意识的持续增强,社会矛盾有效表达和解决途径的不足等原因都造成了群体性事件等社会冲突频发的现实。因此,应当将维护弱势群体权益作为从根本上调和社会冲突的必然选择。  保障弱势群体权益、调和社会冲突,不仅要重视权益的保障,还要重视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和有效社会参与。以乌坎事件为例,乌坎村的土地违法占用已经存在多年,但因涉及土地面积不大,大多数村民也自认“没什么办法”。当碧桂园项目大规模征地时,村民开始去镇和市政府静坐上访,连续十余次上访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才*终酿成了冲突。乌坎事件在弱势群体权益受损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中极具代表性。如果乌坎村土地出租、征收等事项的决定能够让村民作为所有者有效参与,如果村民在发现权益受损后多次向制度内解决途径要求救助时能够获得有效的帮助,乌坎征地纠纷酿成国内外都密切关注的社会冲突的几率将大大降低。因此,为减少因权益受损而引发的社会冲突,应当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此外,表达和社会参与的严重受限也容易使弱势群体与社会的关系漠然,一旦发生权益受损,其因制度内表达途径低效而演变为激烈社会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此,应当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构建起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针对弱势群体的特点,建立以相应的社会组织为主体的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建立起有效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协商沟通和救济救助机制,以维护弱势群体权益促进社会冲突的解决。  (四)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塑造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其与政府合法性互为表象。围绕弱势群体而发生的个体或群体性抗争活动对当前社会稳定的损害前已述及,深入分析引起抗争性活动的根本原因,公权力不作为、行使不当、错误等造成的官民矛盾占据了相当比重。在人类的法治历史上,私权先于公权而存在。按照自然法学派的观点,人们对私权的让渡是政府公权力得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私权的地位应当高于公权力,而公权力的存在目的应当是并唯一的是保护私权。但是,在现实中,尤其是中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不断膨胀和扩张的政府公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加之缺乏独立性的司法裁量,公权力正在成为侵扰弱势群体权益的重要来源。公信力尤其是基层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丧失现象非常严重。农村发生的土地征用补偿纠纷、城市发生的自有房产拆迁补偿纠纷是公权力缺乏有效制约侵犯弱势群体权益的明显例证,也是公众质疑政府公信力的源头。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