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5128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38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111512837 ; 978-7-111-51283-7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系统阐述神经网络控制理论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应用的专业书籍,详细介绍了无速度传感器交流传动控制系统以及相关的理论,而这些理论是建立在空间矢量识别的经典控制理论之上。本书广泛收集并总结了基于电力电子器件的电气传动控制中的代表性结构和控制原理,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讨论了对现有系统的改进思路和完善的方向,使线性神经网络控制理论的应用与电气传动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能应用本书所介绍的人工神经网络(ann)理论来实现对电力电子器件的实时控制。本书涉及电力电子技术、神经网络控制、电气传动、电机学以及电力系统分析等内容,涵盖了电气工程学科中的几个主要领域,是系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中智能控制的优秀参考图书。全书共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阐述了电压源型逆变器及其控制,主要是帮助读者回顾有关的基础;第2部分介绍了以感应永磁同步电气传动为主的交流电气传动控制,此部分同样是为后续的实际控制对象做一个前期铺垫;第3部分则引出了线性神经网络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电气传动控制中应用的可能性,同时还验证了线性神经网络控制理论能够实现电气传动控制的理论依据,尤其是exin神经系统;本书的第4部分是对实际应用的描述,详细分析了电气传动中的电能质量问题,讨论了神经网络理论在电气传动中的参数辨识、无速度传感器的控制、电力有源滤波器以及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其中所涉及的仿真和实验结果也证明了应用神经网络理论实施控制的正确性。 若要全面和正确理解本书的精髓,需要读者具备电气设备和电力电子技术以及一些控制系统、信号处理、线性代数、数值分析的基本知识。本书适用于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者、执业工程师和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应用的相关人员学习、参考,同时读者也可通过书中各章*后所提供的相关参考资料来进一步理解书中所述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了神经网络在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气传动中的应用,阐述人工智能与电力电子的发展融合,这些都是战略新兴产业的热点技术方向,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目录

译者序原书序原书前言 第1章基本概念回顾:空间矢量分析11.1简介 11.2空间矢量的定义11.33→2和2→3转换  41.3.1非功率不变形式141.3.2功率不变形式51.3.3非功率不变形式251.4坐标变换61.5瞬时有功和无功功率7参考文献10 第1部分电力变流器第2章电压源型逆变器的脉宽调制142.1电压源型逆变器的基本原理142.1.1电流谐波162.1.2谐波频谱172.1.3*大调制指数182.1.4转矩谐波182.1.5开关频率和开关损耗182.1.6共模电压(cmv)192.2开环pwm202.2.1载波pwm212.2.2无载波pwm322.2.3超调制332.2.4共模输出*小化的sv-pwm技术342.2.5优化的开环pwm362.2.6开环pwm技术的实验验证372.3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闭环控制442.3.1闭环控制方式的分类442.3.2从六脉冲整流器到有源整流器532.3.3vsi的电流控制572.3.4vsi的功率控制64符号列表81参考文献82延伸阅读85 第3章电能质量863.1非线性负载863.1.1谐波源的电流源类型(谐波电流源)863.1.2谐波源的电压源类型(谐波电压源)863.2配电网谐波的传播883.3无源滤波器913.4有源电力滤波器933.4.1有源电力滤波器简介933.4.2并联和串联滤波器的基本操作问题953.4.3并联型有源滤波器953.4.4串联型有源滤波器1043.4.5paf和saf的比较1083.4.6混合型有源滤波器109符号列表116参考文献117第2部分电气传动第4章感应电动机的动态和静态模型1204.1简介1204.2电动机空间矢量的定义1204.3感应电动机的相电压方程1244.4定子坐标系下的空间矢量方程1254.5转子坐标系下的空间矢量方程1264.6广义坐标系下的空间矢量方程126 目录线性神经网络控制的电力变流器与交流电气传动4.6.1交互磁耦合电路1284.6.2转子磁链坐标系下的空间矢量方程1294.6.3定子磁链坐标系下的空间矢量方程1324.6.4励磁磁链坐标系下的空间矢量方程1344.7磁饱和条件下感应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1354.8感应电动机的稳态空间矢量模型1384.9感应电动机空间矢量模型的实验验证1424.10考虑槽影响的感应电动机模型1464.10.1含定子和转子槽影响的感应电动机空间矢量模型1484.10.2含转子槽影响的感应电动机空间矢量状态模型1504.10.3含转子槽影响的感应电动机空间状态模型1524.10.4含定子和转子槽影响的感应电动机空间状态模型1534.10.5考虑定子和转子槽影响的空间矢量模型的实验验证155符号列表163参考文献164 第5章感应电动机驱动控制技术1665.1感应电动机控制技术简介1665.2感应电动机的标量控制1675.2.1电压激励的标量控制1675.2.2电流激励的标量控制1745.3感应电动机的磁场定向控制1755.3.1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的原理1755.3.2转子磁通定向控制1765.3.3转子磁链的获取1785.3.4定子磁通定向控制1915.3.5磁化磁通定向控制1975.4感应电动机的直接转矩控制2025.4.1感应电动机中电磁转矩的产生2025.4.2定子磁链空间矢量与逆变器配置的关系2035.4.3电压空间矢量和控制方案的选择标准2045.4.4定子磁通与电磁转矩的估计2065.4.5dtc方案2095.4.6dtcemc2115.4.7经典dtc和dtcemc实验结果2145.4.8dtc-svm2175.4.9dtc-svm驱动的实验结果2195.4.10直接自动控制2195.4.11foc和dtc的比较223符号列表224参考文献225 第6章感应电动机驱动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2276.1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简介2276.2基于模型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2276.3基于各向异性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2286.4基于模型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2296.4.1开环积分2296.4.2逆变器的非线性2346.4.3电动机参数不匹配2356.4.4估计器和观测器2386.4.5开环速度估计器2396.4.6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2426.4.7全阶luenberger自适应观测器2466.4.8全阶滑模观测器2526.4.9降阶自适应观测器2536.4.10扩展卡尔曼滤波器2576.5各向异性的无速度传感器技术2586.5.1旋转载波技术2586.5.2基于有限元的旋转载波下感应电动机凸极的分析2626.5.3脉动载波技术2686.5.4高频激励技术2696.6驱动感应电动机无速度传感器技术的总结274参考文献275 第7章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2787.1简介2787.1.1直流无刷电动机2787.1.2交流无刷电动机2797.1.3永磁体2807.2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空间矢量模型2827.3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器的控制策略2877.3.1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器的磁场定向控制2877.3.2转矩控制的驱动器2897.3.3转速控制的驱动器2957.3.4直接转矩控制2977.4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器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3027.4.1基于各向异性的无速度传感器技术3027.4.2基于模型的无速度传感器技术315参考文献325 第3部分基于神经网络的正交回归第8章基于神经网络的正交回归3288.1adaline和*小二乘问题简介3288.2线性回归的方法3298.2.1ols问题3298.2.2dls问题3298.2.3tls问题3298.3*小主元分析和mcaexin神经元3308.3.1一些mca的应用3308.3.2神经网络方法3308.4mcaexin神经元3318.4.1初始过渡过程的收敛性3318.4.2mca神经元的动态特性3328.4.3动态稳定性和学习率3348.4.4数值计算的考虑3358.4.5加速技术3378.4.6仿真3378.4.7mca神经元的总结和展望3428.5tlsexin神经元3428.5.1稳定性分析(几何方法)3448.5.2收敛域3458.5.3非泛型tls问题3488.6线性*小二乘问题的泛化3518.7gemcaexin神经元3528.7.1gemcaexin误差函数临界点的定性分析3538.7.2getls误差函数的分析(几何方法)3548.7.3临界图:中心轨迹3548.8getlsexin神经元3568.8.1getls的收敛域3578.8.2规划3578.8.3加速后的mcaexin神经元(mcaexin+)359参考文献361 第4部分应用精选第9章电动机的*小二乘法和神经网络辨识3669.1感应电动机的参数估计3669.2磁通模型对参数变化的敏感度3679.2.1电流磁通模型的敏感度3679.2.2电压磁通模型的敏感度3739.3磁通模型失准对控制性能影响的实验分析3789.4电动机参数变化的在线跟踪方法3799.5使用普通*小二乘法的感应电动机参数的在线估计3809.5.1在普通参考坐标系下的空间矢量电压方程3809.5.2磁化曲线估计3849.5.3普通*小二乘法辨识3859.5.4rls算法3859.5.5信号处理系统3889.5.6应用实验的测试装置说明3919.5.7仿真与实验结果3929.6在饱和与非饱和条件下的有约束条件的*小化感应电动机参数估计方法3959.6.1有约束条件的*小化**方法3969.6.2有约束条件的*小化第二方法4019.7使用总体*小二乘法的感应电动机的参数估计4129.8在foc和dtcim驱动器中应用基于rls的参数估计方法对磁通模型进行适应4219.9静止状态im参数的估计425符号列表429参考文献430 第10章带apf能力的神经网络增强型单相dg系统43710.1简介43710.2基本工作原理43810.3adaline设计规则43910.3.1陷波器运行44110.3.2带通运行44210.3.3matlab-simulink中的实现44410.3.4与传统数字滤波器的比较44410.3.5nn带通滤波器与pll:理论上的比较44510.4电流参考值的生成44710.5多谐振电流控制器44710.6稳定性问题44910.7试验台45310.8实验结果45410.8.1apf接入45410.8.2功率参考值接入45710.8.3负载波动45910.8.4nn滤波器与锁相环的对比46110.8.5nn滤波器与p-q理论的对比46210.8.6与国际标准的对比46310.9apf接入步骤465参考文献466 第11章交流驱动器的神经网络无位置传感器控制46811.1基于nn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46811.2基于bpn的mras转速观测器46911.2.1bpnmras观测器的在线训练47111.2.2bpnmras观测器的实现47211.2.3bpnmras观测器的实验结果47211.3基于ls的mras转速观测器47411.3.1olsmras观测器的实验结果47511.3.2tlsexinmras观测器48011.3.3改进的欧拉神经网络自适应模型49111.3.4mcaexin+mras观测器49611.4tlsexin全阶luenberger自适应观测器49811.4.1im的状态空间模型49911.4.2自适应转速观测器49911.4.3基于tls的转速估计49911.4.4tlsexin全阶自适应观测器的稳定性50211.4.5tlsexin全阶luenberger自适应观测器的实验结果50511.4.6实验对比测试51511.5mcaexin+降阶观测器51811.5.1降阶观测器方程51811.5.2基于mcaexin+的转速估计51911.5.3观测器增益矩阵的选择建议52011.5.4计算的复杂度52111.5.5mcaexin+降阶自适应观测器的实验结果522附录a控制的实现方案526附录b测试装置说明531符号列表534参考文献535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