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心雕龙》三十说

《文心雕龙》三十说

1星价 ¥89.6 (7.0折)
2星价¥89.6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1921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475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303192199 ; 978-7-303-19219-9

本书特色

本书为《童庆炳文集》之一,以一种新颖的体例,即《文心雕龙》“道心神理”说、《文心雕龙》“奇正华实”说、《文心雕龙》“会通适变”说、《文心雕龙》“因内符外”说、《文心雕龙》“循体成势”说、《文心雕龙》“感物吟志”说等“三十说”论述刘勰对文体、文学创作、作品构成等的思考,读来饶有趣味,让人兴致盎然。

内容简介

本卷是作者处1994年至2005年治《文心雕龙》的成果集。主要内容包括: 《文心雕龙》“道心神理”说、《文心雕龙》“道心神理”说新探等。

目录

中国文学之道的美学解说 一、讲授“《文心雕龙》研究”缘起 二、我对刘勰《文心雕龙》的基本理解 三、我研究《文心雕龙》的旨趣《文心雕龙》“道心神理”说 一、对刘勰的“道”的四种解释 二、“天道自然”及其衍化 三、文原自然与“物感”说 四、余论《文心雕龙》“道心神理”说新探 一、刘勰的“原道”说是唯心主义的论调吗 二、“原道”说与“异质同构”说比较 三、“原道”说总结了中华古代的创作和理论《文心雕龙》“体有六义”说 一、“宗经”是“为文之用心”的关键 二、“体有六义”中的“体” 三、“体有六义”中的“六义”《文心雕龙》“文体”四层面说 一、争论中几种不同的意见 二、《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现实针对性和文化内涵 三、刘勰文体观念系统《文心雕龙》“奇正华实”说 一、刘勰“辨骚”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以“经典”为参照系,但不作为衡量标准 三、“奇正华实”说的理论意义《文心雕龙》“神与物游”说 一、“神思”的思想来源 二、“神与物游”作为艺术想象的基本特征 三、“神与物游”开展的条件 四、“神与物游”中两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文心雕龙》“胸中意象”说 一、刘勰“意象”说溯源 二、“窥意象而运斤”的基本意涵及其价值 三、刘勰“意象”说对后代诗学的影响与后代对它的呼应《文心雕龙》“感物吟志”说 一、中国“诗”的古典意义 二、诗歌生成四要素:“感”、“物”、“吟”、“志” 三、余论《文心雕龙》“因内符外”说 一、“体”的意义 二、“性”的意义 三、“体”与“性”的对应关系《文心雕龙》“风清骨峻”说 一、关于“风骨”内涵的十种不同解说 二、“风骨”是刘勰对文学作品内质美的规定 三、“风骨”生成的原因 四、“风骨”与“采”:内质美和外形美的统一《文心雕龙》“会通适变”说 一、《通变》篇的主旨:“通”还是“变” 二、“通变”的文论内涵——“会通适变”的“运动” 三、“通变”的关键在哪里《文心雕龙》“循体成势”说 一、“势”的五说 二、“定势”所定的是语体之势 三、语体之势运用的原则《文心雕龙》“情经辞纬”说 一、《情采》篇研究综述 二、文学审美论的成熟 三、情、采关系新解《文心雕龙》“镕意裁辞”说 一、刘勰“铬裁”论的现实针对性 二、“镕裁”的意义与功能 三、“三准”——镕意的基本功夫 四、“善删”、“善敷”——“裁辞”的基本要求《文心雕龙》“声得盐梅”说 一、汉语声律的发现及其在写作中的运用:由不自觉到自觉 二、《声律》篇对汉语文学声律基本内涵的揭示 三、诗文声律的产生和声情关系以及“声得盐梅”《文心雕龙》“章明句局”说 一、《章句》与文坛时弊 二、黄侃、刘永济等前辈学者的解释 三、安章宅句五大原则 四、“章明句局”说与营造语境《文心雕龙》“比显兴隐”说 一、三种不同角度的解说 二、赋比兴与情感表现 三、“比显兴隐”说的哲学解说《文心雕龙》“文外重旨”说 一、“隐秀”四说 二、“隐秀”的美学内涵 三、“隐秀”提出的背景和生成问题《文心雕龙》“杂而不越”说 一、同中之异 二、“杂而不越”说的美学内涵 三、“杂而不越”的文化蕴含《文心雕龙》“质文代变”说 一、研究状况:一致中的不一致 二、文学发展:“质文代变”、“质文沿时” 三、“质文代变”的系统原因《文心雕龙》“披文入情”说 一、“知音”作为文学鉴赏的高境 二、“披文入情”的障碍 三、“披文见情”的可能《文心雕龙》“繁略殊形”说《文心雕龙》“丽词雅义”说 一、赋的兴起及汉赋的成败得失 二、“丽词雅义”的矛盾结构 三、达到“丽词雅义,符采相胜”的途径《文心雕龙》“自然成对”说 一、刘勰叙述对偶历史发展三阶段 二、对偶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 三、对偶种类及其优劣《文心雕龙》论人与自然的诗意关系 一、中西方文学艺术中人与自然诗意关系的发现 二、刘勰的“心物宛转”说与后人的研究 三、“心物宛转”说的心理学解读《文心雕龙》“阴阳惨舒”说 一、《物色》篇的位置暗含社会与自然并列的思想 二、“阴阳惨舒”说及其现代解释 三、“联类不穷”、“情往似赠”与中国“绿色”文论的起点《文心雕龙》“物以情观”说 一、刘勰提出“为情而造文”的针对性和现实感 二、移入与移出: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运动 三、赋比兴:情感表现的三种方式《文心雕龙》“韶难郑易”说(初稿 一、乐曲的起源、功能和先王的态度问题 二、对作为一种文体的乐府的界说 三、乐府发展的史实和规律,《文心雕龙》“君子藏器”说 一、近代词人,务华弃实 二、批评者多,颂扬者少 三、君子藏器,待时而动后记代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童庆炳,1936年生,汉族,福建连城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被誉为“文坛教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家学会副会长。2015年6月14日18时18分,童庆炳教授因心脏病医治无效,享年79岁。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