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式动力-新诗论争的符号学考辨

包邮形式动力-新诗论争的符号学考辨

¥20.4 (7.3折) ?
1星价 ¥20.4
2星价¥20.4 定价¥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4867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55
  • 出版时间:2015-07-01
  • 条形码:9787561486702 ; 978-7-5614-8670-2

本书特色

中国新诗论争的基本形态和延伸开的诗学问题,构成一显一隐两条线索,显现的论述表层似乎是一连串的“主义”之兴替,而隐在的动力则是诗人们对新诗发展不倦地形式探索。乔琦、唐小林、赵毅衡编著的《形式动力--新诗论争的符号学考辨/中国符号学丛书》以1917—1949年的中国新诗论争作为研究对象,阐释了中国新诗发展的基本动力,运用符号学为读者提供一种理解历史的方式。

内容简介

  中国新诗论争的基本形态和延伸开的诗学问题,构成一显一隐两条线索,显现的论述表层似乎是一连串的“主义”之兴替,而隐在的动力则是诗人们对新诗发展不倦地形式探索。  《中国符号学丛书 形式动力:新诗论争的符号学考辨》以1917-1949年的中国新诗论争作为研究对象,阐释了中国新诗发展的基本动力,运用符号学为读者提供一种理解历史的方式。

目录

导论

**章 早期新诗“诗体演变”与诗性探寻
**节 被打开的双轴:从《尝试集》到《女神》
第二节 诗性:以《蕙的风》论争为中心

第二章 新诗的标出性
**节 “丑的字句”讨论与新诗语言的宽窄幅迭变
第二节 从标出性看新诗的走向
第三节 诗歌刺点:意义在文本断裂处产生

第三章 新诗“内容一形式”之歧解
**节 核心语及其展开
第二节 40年代新诗的“内容一形式”之争
第三节 《被围者》的形式结构分析

第四章 阐释之“度”与新诗的阅读困惑:以刘西渭、卞之琳等的讨论为例
**节 由“诗歌符号学”引起的批评
第二节 “诠释与过度诠释”之辩
第三节 “圆宝盒”的衍义:刘西渭与卞之琳的一段阐释公案
第四节 《圆宝盒》的诗歌符号学解读

第五章 新诗“晦涩诗学”
**节 不在之在与断裂的弥合:从“不通”说起
第二节 元语言冲突与晦涩诗学

结语:形式演化使新诗达到的新境界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乔琦,文学博士,任职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符号学与中外文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项。先后在《学术月刊》《南京社会科学》《文艺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