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化进程中的变革与自主发展-高校.产业与城市的联动模式

工业化进程中的变革与自主发展-高校.产业与城市的联动模式

1星价 ¥26.0 (5.3折)
2星价¥26.0 定价¥4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6020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8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516160206 ; 978-7-5161-6020-6

本书特色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是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深化型”转变。本书运用“技术-经济范式”,从社会积累体系演变的视角,探讨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模式变革、效率特性及其可持续性。   本书分析认为,探讨由20世纪90年代确立的、当前仍在维系的“资本深化”工业化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就必须从决定这种模式的内生因素和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两方面来考察。本书分析得出,在内生因素方面,这种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关键还在于,中国本土工业是否能够在愈趋严峻的国际竞争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克服由于全球资本投资收益普遍下降所带来的需求不足等方面的需求约束;在外部环境方面,也有赖于本土工业能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摆脱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依附和淘汰落后产能。   本书并以长春市为例,构建高校、产业与城市三位一体的联动模式,从技术创新视角探讨了当前“新常态”下,如何突破 “资本深化”模式的内外部约束,实现自主发展。

内容简介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是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深化型”转变。本书运用“技术-经济范式”,从社会积累体系演变的视角,探讨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模式变革、效率特性及其可持续性。本书并以长春市为例,构建高校、产业与城市三位一体的联动模式,从技术创新视角探讨了当前“新常态”下,如何突破 “资本深化”模式的内外部约束,实现自主发展。

作者简介

黎贵才,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全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于200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数量经济学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家》、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等国际国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王碧英,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曾在《当代财经》、《当代经济研究》等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