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评论(10条)
三台摘***(三星用户)

专业看吧。

2024-05-14 01:02:29
0 0
ztw***(一星用户)

很不错,服务也好。

2024-05-07 21:50:3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011883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404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200118834 ; 978-7-200-11883-4

本书特色

32开精装,北京出版社出版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载,《燕史》原书120卷,现仅存抄本十记34卷,为海内外孤本
顾炎武(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朱彝尊( 清代著名学者,曾参加编写《明史》)都曾以未睹《燕史》其书为憾
本书是迄今首个《燕史》的点校本,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即《燕史》存本十记34卷的点校本,下编辑录了《燕史》叙53篇、辨3篇、论89篇,辅以相关著述序跋、传记资料

《燕史》是明代郭造卿为戚继光纂写的一部反映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地方通志,也是记载中国古代自汉至唐燕地史事的大型史书。自脱稿起,该书的卷数就众说纷纭,加之《四库全书总目》未曾著录,公私目录亦多不载,其价值便受到当时及后世的瞩目。顾炎武(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朱彝尊( 清代著名学者,曾参加编写《明史》)都以未睹其书为憾。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记载,《燕史》原书120卷,仅存抄本十记34卷,为海内外孤本。
《燕史》分为燕政记、燕统记、燕雄记、燕镇记、燕督记、燕系记、燕裔记。记载史事详明周备,并附有郭造卿的叙记。
本书是迄今首个《燕史》的点校本,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系《燕史》存本十记34卷的点校本,以首都图书馆藏清抄本为底本,以福建省图书馆藏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两种清抄本为校本。下编为辑录部分,从《海岳山房存稿》中辑录《燕史》叙53篇、辨3篇、论21篇,从《海岳山房别稿》中辑录《燕史》论68篇;并辅以《永平府志序》《卢龙塞略叙》《海岳郭先生墓志铭》等篇著述序跋、传记资料方面的附录内容。使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燕史》的规模和编撰思路,以及郭造卿的个人生平及史学观点。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迄今为止《燕史》的首个点校本,分为上下两编。 

节选











作者简介

郭造卿(1532-1593),字建初,号玉融山人、海岳先生,福建福清人。
万历八年(1580年),郭造卿在戚继光的力邀之下入幕戚府,开始编撰《燕史》以及侧重于蓟镇历史和军事方略的《蓟略》。功名不就的郭造卿将《燕史》视为名山事业,用功极深。
万历十一年,戚继光调离蓟镇,十五年病逝于故乡山东蓬莱,此时《燕史》尚未完成。尽管缺少了资金和人力的支持,但郭造卿仍然留在蓟州继续修史。万历十八年,《燕史》《蓟略》草创初就,但卷帙浩繁,无人能为刻梓,郭造卿遂携书稿南归。万历二十一年六月,郭造卿于家乡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邱居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参加《全元文》工作,点校郝经《陵川文集》、刘因《静修文集》等元人文集12部(江苏古籍出版社2004版)。参加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工作,今译《后汉书五行志》及《元史》部分传记(上海大辞典出版社2004年版)。发表论文《郭造卿与燕史修撰》(《民族史研究》第六辑,民族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燕史的卷数传本与辑佚》(《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第1期)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