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英美金融道路的历史经验与中国启示

英美金融道路的历史经验与中国启示

1星价 ¥17.6 (4.9折)
2星价¥17.6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8678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25
  • 出版时间:2016-08-01
  • 条形码:9787516186787 ; 978-7-5161-8678-7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研究英美金融体系的兴衰,以及中国如何通过互联网金融战略实现金融崛起。本书在“纵向”进行基于历史维度300年的时期比较,在“横向”进行基于国家维度的英美国别比较,得到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缺一不可的历史经验。以此为鉴,探讨在英美金融模式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中国应如何抓住机遇,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实现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竞合,以此构建效率与稳定动态平衡的新型金融体系,实现大国金融崛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英美金融体系的兴衰,以及中国如何通过互联网金融战略实现金融崛起。本书在“纵向”进行基于历史维度300年的时期比较,“横向”进行基于国家维度的英美国别比较,得到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缺一不可的历史经验。以此为鉴,探讨在英美金融模式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中国应如何抓住机遇,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实现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竞合,以此构建效率与稳定动态平衡的新型金融体系,实现大国金融崛起。

目录

导论 一 英国金融模式兴起与衰落:金融效率的视角 (一)英国金融革命的兴起: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 (二)英国金融模式的形成: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体系 (三)金融效率的缺失:走向集中垄断的英国银行体系 (四)英国金融模式的衰落:无法适应新经济内在需求 二 美国金融模式的兴起与衰落:金融稳定的视角 (一)美国金融模式的形成:投资银行体系概貌 (二)“大萧条”后的美国经济:为什么需要投资银行体系 (三)美国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投资银行体系如何推动 (四)金融稳定的缺失:美国工业化、去工业化、金融化的历史演进 (五)美国金融模式的衰落:兼谈“再工业化”的失灵 三 互联网金融兴起:中国的启示与实践 (一)“互联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灵魂 (二)互联网金融的内涵:替代还是融合 (三)诱致性制度变迁:互联网金融源头与演进 (四)激励性补充: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各自优势 (五)机遇与对策: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竞合 四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体系:默顿功能理论的解读 (一)便利性:如何提升金融体系清算支付功能 (二)合作性:如何提升融通资金和股权细化功能 (三)虚拟性:如何为资本配置提供更多元时间空间渠道 (四)开放性:如何强化金融市场的风险分担功能 (五)共享性:如何分享“大数据”和更充分的信息 (六)普惠性:如何在金融交易双方形成共同激励 五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稳定与效率:“大金融”框架的视角 (一)传承稳定器作用:明确银行体系的基础性地位 (二)发挥效率器作用:努力发展制度健全的互联网金融 (三)中国新型金融体系:基于“国家禀赋”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动态发展 六 结语与政策建议 (一)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 (二)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缺一不可 (三)关于中国互联网金融:五个基本判断 (四)关于中国金融的崛起:若干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伍聪,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互联网金融、国际货币以及货币政策。出版专著《负利率效应下的中国经济》、《人民币崛起》等,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要媒体发表专业文章4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多项课题和项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