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全译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202118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824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512021181 ; 978-7-5120-2118-1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线装书局出版
★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 特邀请国内精通儒学的专家学者,合力编成此书,由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陶新华教授逐段进行翻译
★要想探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奥秘、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四书五经》可说是不可不读的入门书
★ 任何一个稍具古文基础的读者都可以轻松阅读
我国自古就是个重视典籍的国家。这一方面是出于对文字本身的偏爱,文字阅读成为一种超越日常心境的快乐,进而又能于此获取知识,通晓道义;另一方面则出于对传统的偏爱,既然无法以单纯的记忆去保存和回溯传统,那么书籍自然便成为再现传统,认识传统的*佳载体。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典籍中,《四书五经》无可争议地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南宋淳熙年间,我国著名教育家朱熹将这四种著作用作小学教科书,并为它们作了注解,叫作《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四书》一名由此得以流传。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多从(四书》中出题,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考生的必读书.《五经》包括《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始有“五经”之称。因《四书》和《五经》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同是士子求取功名的必读之书,所以后人将其合刻为(四书五经》。明代已有学者将“四书五经”用于书名,可见(四书五经》合刻本不会晚于明代。 ,
《四书五经》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正宗传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四书五经”成了金科玉律,儒家学者纷纷通过对其的笺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现象成为经学史上的一大景观。在这些经书及对其的诠释中,儒学的精神特质得到了鲜明的体现,简而言之就是“内圣外王”的理想诉求和“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从哲学角度看,儒家极度重视从宇宙本体说明人的存在,从而确立人的地位和价值。
在20世纪初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时代的精英们举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儒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中国建立后,儒家思想彻底失去了它作为政治意识的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上下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儒学声威由此一落千丈。新时期以来,随着“现代化”口号的提出,中国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变,思想解放也迈开了步伐,在多元化的选择中,儒学亦从式微逐步走向复兴。在对儒学的继承和发扬方面,*引入注目的要数现代新儒家学派。新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为一批思想活跃、在海内外有相当影响的港台和海外华裔学者,他们称自己的儒学复兴为“儒学第三期发展”,以与先秦儒学和宋明理学两大时期相衔接。新儒学的思想特征可概括如下:一、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二、中体西用的基本态度;三、道德上的哲学追求;四、推重直觉的思维方式。新儒学出现后,在受到一些人认许的同时,也受到了另一些人的严厉批评。批评者认为儒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现代化只能起阻碍作用,现代化意味着对儒学的超越和克服,而绝非儒学的复兴。二者的争论相持不下,但无论孰是孰非,作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仍不失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耀眼的珍珠,它不但在文学、史学、哲学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解决现代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诸如犯罪、环境污染、道德沦丧等不利后果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但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圈都将继续产生深远而持续的影响。合理地继承和发扬其优秀的内涵,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天的读者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社会,要想探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奥秘,(四书五经》可以说是不可不读的入门书。有鉴于此,我们特邀请国内精通儒学的专家学者,合力编成此书,以飨广大读者。
本书内容包括“四书”和“五经”共九个独立的部分,每一部分前均对该部分用一段文字加以介绍,每部分体例均采用“原文一注释一译文”的方式。原文采用的是通行的底本;注释采用简注方式,读来通俗易懂;译文对照原文全译,力求词意准确、行文流畅、用语通俗。虽然《四书五经》词义古奥,但相信经过我们的注译,任何一个稍具古文基础的读者都可以比较轻松的阅读。
内容简介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目录
大学
大学
中庸
中庸
论语
卷一
学而**
为政第二
卷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卷三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卷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卷五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卷六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卷七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卷八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卷九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卷十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孟子
梁惠王上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梁惠王下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公孙丑上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二册
公孙丑下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滕文公上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滕文公下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离娄上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离娄下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万章上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万章下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告子上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告子下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尽心上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尽心下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尚书
尚书序
虞夏书
尧典
舜典
〇大禹谟
皋陶谟
益稷
禹贡
甘誓
〇五子之歌
〇胤征
商书
汤誓
〇仲虺之诰
〇汤诰
〇伊训
〇太甲(上)
〇太甲(中)
〇太甲(下)
〇咸有一德
盘庚(上)
盘庚(中)
盘庚(下)
〇说命(上)
〇说命(中)
〇说命(下)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周书
〇泰誓(上)
〇泰誓(中)
〇泰誓(下)
牧誓
〇武成
洪范
〇旅獒
金滕
大诰
〇微子之命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同
〇蔡仲之命
多方
立政
〇周官
〇君陈
顾命
康王之诰
〇毕命
〇君牙
〇同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注:带“〇”号者为伪古文尚书)
……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第六册
节选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陶新华,男,汉族,湖南醴陵人。
1988年至1995年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1995年至1997年,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1997年至2000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2000年2002年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后。2002年至2010年,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副教授、副师级干部。2010年至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
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主攻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史、军事史和文化史。在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期间,为本科生讲授过《中国古代通史》、《魏晋南北朝史》等课程。在国防科技大学工作期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过《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中国文化史》、《历史学通论》、《史学理论与方法》等课程,总课时1600余计划学时。为本科生进行第二课堂学术讲座14次,为研究生进行学术讲座1次。作为科技哲学方向硕士生指导教师,指导科技哲学硕士生2届,并协助指导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多名。独立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军事训练著作2部,参编研究生教学教材1部。1部专著被教育部和清华大学联合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全本发布。
在《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社会科学战线》、《中华文史论丛》等核心刊物独立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余篇,在一般学术刊物独立发表研究和教学论文10余篇,指导研究生发表论文3篇。有些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有些被《新华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进行论点介绍。独立完成湖湘文库古籍校点著作8部,并分别撰写内容提要。多次应邀参加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科技哲学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言。
-
东京梦华录
¥17.0¥46.0 -
杜牧诗文选译
¥4.9¥14.0 -
上古神怪物语(山海经图谱)
¥26.5¥69.8 -
庄子选译
¥5.9¥18.0 -
诗经-先民的歌唱
¥18.3¥39.8 -
宋代传奇选译
¥6.6¥22.0 -
知道几句三字经
¥21.1¥49.0 -
世说新语
¥12.0¥46.0 -
彩色图解山海经
¥14.9¥55.0 -
随园食单(图文本)
¥10.2¥30.0 -
浮生六记
¥7.9¥15.0 -
柳宗元诗文选译
¥4.9¥18.0 -
素书
¥10.0¥39.8 -
荀子选译
¥6.2¥19.0 -
陶渊明诗文选译
¥5.1¥16.0 -
欧阳修诗文选译
¥7.4¥20.0 -
论语注译(修订版)
¥11.2¥34.0 -
王维诗选译
¥6.0¥20.0 -
楚辞选译
¥7.9¥15.0 -
清代文言小说选译
¥6.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