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3479091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868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534790911 ; 978-7-5347-9091-1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心香一瓣”1980—2015年间百余篇名家怀人之作,分三个时段呈献给读者。《心香一瓣》的每一篇文章即是一个人,读来能了解这个人的一生精华,其中很多有趣的细节值得品味。本套书时间跨越三十六年,其中有些文章的作者也是后面文章被怀念的对象,集中起来读有种历史感。生离死别与古往今来,个人心绪与历史记忆尽在《心香一瓣》,一同品读,一同追忆。
内容简介
《心香一瓣》精选人民日报大地副刊资深栏目“心香一瓣”文章,从1980—2015年三十五年间的五百多篇怀念故人逝者的文章中选编百余篇集结成册。文章作者名家荟萃,能从中看到时代的流变,人与人交往的真挚感情,不同人对人生与生死大事的观点,得见那些不常见却尤其令人难忘的生命细节。
前言
“副刊文丛”总序
李辉
设想编一套“副刊文丛”的念头由来已久。
中文报纸副刊历史可谓悠久,迄今已有百年行程。副刊为中文报纸的一大特色。自近代中国报纸诞生之后,几乎所有报纸都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副刊。在出版业尚不发达之际,精彩纷呈的副刊版面,几乎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为便利的交流平台。百年间,副刊上发表过多少重要作品,培养过多少作家,若要认真统计,颇为不易。
“五四新文学”兴起,报纸副刊一时间成为重要作家与重要作品率先亮相的舞台,从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郭沫若的诗歌《女神》,到巴金的小说《家》等均是在北京、上海的报纸副刊上发表,从而产生广泛影响的。随着各类出版社雨后春笋般出现,杂志、书籍与报纸副刊渐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不同区域或大小城市,都有不同类型的报纸副刊,因而形成不同层面的读者群,在与读者建立直接和广泛的联系方面,多年来报纸副刊一直占据优势。近些年,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崛起,报纸副刊的优势以及影响力开始减弱,长期以来副刊作为阵地培养作家的方式,也随之隐退,风光不再。
尽管如此,就报纸而言,副刊依旧具有稳定性,所刊文章更注重深度而非时效性。在电台、电视、网络、微信等新闻爆炸性滚动播出的当下,报纸的所谓新闻效应早已滞后,无法与昔日同日而语。在我看来,唯有副刊之类的版面,侧重于独家深度文章,侧重于作者不同角度的发现,才能与其他媒体相抗衡。或者说,只有副刊版面发表的不太注重新闻时效的文章,才足以让读者静下心,选择合适时间品茗细读,与之达到心领神会的交融。这或许才是一份报纸在新闻之外能够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
1982年自复旦大学毕业,我进入报社,先是编辑《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后是编辑《人民日报》副刊《大地》,长达三十四年的光阴,几乎都是在编辑副刊。除了编辑副刊,我还在《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南方周末》等的副刊上,开设了多年个人专栏。副刊与我,可谓不离不弃。编辑副刊三十余年,有幸与不少前辈文人交往,而他们中间的不少人,都曾编辑过副刊,如夏衍、沈从文、萧乾、刘北汜、吴祖光、郁风、柯灵、黄裳、袁鹰、姜德明等。在不同时期的这些前辈编辑那里,我感受着百年之间中国报纸副刊的斑斓景象与编辑情怀。
行将退休,编辑一套“副刊文丛”的想法愈加强烈。尽管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方式的挑战,不少报纸副刊如今仍以其稳定性、原创性、丰富性等特点,坚守着文化品位和文化传承。一大批副刊编辑,不急不躁,沉着坚韧,以各自的才华和眼光,既编辑好不同精品专栏,又笔耕不辍,佳作迭出。鉴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将中国各地报纸副刊的作品,以不同编辑方式予以整合,集中呈现,使纸媒副刊作品,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中,以出版物的形式,留存历史,留存文化。这样,便于日后人们可以借这套丛书,领略中文报纸副刊(包括海外)曾经拥有过的丰富景象。
“副刊文丛”设想以两种类型出版,每年大约出版二十种。
**类:精品栏目荟萃。约请各地中文报纸副刊,挑选精品专栏若干编选,涵盖文化、人物、历史、美术、收藏等领域。
第二类:个人作品精选。副刊编辑、在副刊开设个人专栏的作者,人才济济,各有专长,可从中挑选若干,编辑个人作品集。
初步计划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编选,然后,再往前延伸,直到“五四新文学”时期。如能坚持多年,相信能大致呈现中国报纸副刊的重要成果。
将这一想法与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兄沟通,得到王兄的大力支持。如此大规模的一套“副刊文丛”,只有得到大象出版社各位同人的鼎力相助,构想才有一个落地的坚实平台。与大象出版社合作二十年,友情笃深,感谢历届社长和编辑们对我的支持,一直感觉自己仿佛早已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在开始编选“副刊文丛”过程中,得到不少前辈与友人的支持。感谢王刘纯兄应允与我一起担任丛书主编,感谢袁鹰、姜德明两位副刊前辈同意出任“副刊文丛”的顾问,感谢姜德明先生为我编选的《副刊面面观》一书写序……
特别感谢所有来自海内外参与这套丛书的作者与朋友,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构想不可能落地。
期待“副刊文丛”能够得到副刊编辑和读者的认可。期待更多朋友参与其中。期待“副刊文丛”能够坚持下去,真正成为一套文化积累的丛书,延续中文报纸副刊的历史脉络。
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2016年7月10日,写于北京酷热中
目录
比我淋更多的雨
—— 悼念雪峰同志
说与做
——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他奋斗了一生
—— 深切悼念我的爸爸蔡楚生 蔡晓云
记司徒乔二三事 马国亮
悼田家英 杨 述
“ 田汉” 欢迎田汉
—— 记南国社到晓庄师范演出 戴自俺
忆立波 吴黎平
《钱毅的书》纪事 钱小惠
蜡炬成灰
—— 痛悼杨述 韦君宜
忆斯诺 马国亮
春蚕丝未尽 赵清阁
怀念林淡秋同志 姜椿芳
悼念李健吾同志 戈宝权
父亲回来了 冼妮娜
潘汉年夫妇*后的日子 钟叔河
她不该被遗忘
—— 忆关露 萧 阳
冬天的回忆
—— 记美学家吕荧之死 姜葆琛
敬悼冯乃超同志 锡 金
别了,用之! 唐 韬
悼念梁宗岱老师 卢祖品
老舍先生在重庆 杨伯峻
典型常在
—— 哀鲁思同志 柯 灵
怀念之的 荒 煤
谁在拨弄八音匣? 唐 瑜
我想告诉他…… 露 菲
忆郭绍虞先生 鲍史采
祭于潮 徐 迟
追念王昆仑同志 刘梦溪
心灵的护佑
—— 怀念我的父亲傅抱石 傅益瑶
道是相知能换泪
—— 悼念宋振庭同志 舒
周总理话家常 舒
怀念胡风先生 骆宾基
关于丁玲 孙 犁
哭秦似 冯英子
沉默的金婚 叶稚珊
纪念温德先生 杨 绛
我与阿达 韩 羽
忆万春老师二三事 章宗义(六龄童)
风雨同舟三十年
—— 纪念李立三同志 李 莎
感怀叶帅同胞情 马万祺
悼念梁实秋先生 冰 心
忆朱光潜先生 林焕平
万世师表叶圣陶 萧 乾
一个爱国的作家
—— 怀念沈从文老师 汪曾祺
跋涉者的人格力量
—— 我所认识的萧军 刘景华
朱东润先生二三事 公今度
一代报人溘然长逝 刘尊棋
“ 泉下故人多”
—— 悼念李何林同志 李霁野
悼英儒 徐怀中
怀念袁牧之同志 夏 衍
怀念周扬先生 佐藤纯子
盼你魂兮归来
—— 悼陈敬容同志
节选
相信生活,相信爱
铁凝
汪曾祺老离开我们13年了,但他的文学和人格,他用小说、散文、戏剧、书画为人间创造的温暖、爱意、良知和诚心却始终伴随着我们。
汪曾祺先生总让我想到母语无与伦比的优美和劲道。他对中国文坛的影响,尤其是对中、青年一代作家的影响是大而深刻的。一位青年评论家曾这样写道:“在风行现代派的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叙述唤起了年轻一代对母语的感情,唤起了他们对母语的重新热爱,唤起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他用非常中国化的文风征服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因而又显出特别的‘新潮’,让年轻的人重新树立了对汉语的信心。”他像一股清风刮过当时的中国文坛,在浩如烟海的短篇小说里,他那些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的名篇,无可争辩地占据着独特隽永、光彩常在的位置。能够靠纯粹的文学本身而获得无数读者长久怀念的作家真正是幸福的。
汪曾祺先生总让我想到“真性情”。这是一个饱含真性情的老人,一个对日常生活有着不倦兴趣的老人。他从不敷衍生活的“常态”,并从这常态里为我们发掘出悲悯人性、赞美生命的金子。让我们知道,小说是可以这样写!窃以为,一个人不能将真性情投入生活,又如何真挚为文?有句俗语叫做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但在汪老这里却并非如此。他的人生也坎坷颇多,他却不容他的人生如“戏”;他当然写戏,却从未把个人生活戏剧化。他的人生就是人生,就像他始终不喜欢一个形容叫做“作家去一个地方体验生活,”他更愿意说去一个地方生活。后者更多了一份不计功利的踏实和诚朴,也就说不定离文学的本质更近。一个通身洋溢着人间烟火气的真性情的作家,方能赢得读者发自内心亲敬交加的感情。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呢。能达此境界的作家为数不多,汪老当是这少数人之一。
汪曾祺先生总让我想到“相信生活,相信爱”。因为,他就是相信生活也相信爱的,特别当他在苦难和坎坷境遇中。他曾被迫离别家人,下放到坝上草原的一个小县劳动,在那里画马铃薯,种马铃薯,吃马铃薯。但他从未控诉过那里的生活,他也从不放大自己的苦难。他只是自嘲地写过,他如何从对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达到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他还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这并不是说,汪曾祺被苦难所麻木。相反,他深知人性的复杂和世界的艰深。他的不凡在于,和所有这些相比,他更相信并尊重生命那健康的韧性,他更相信爱的力量对世界的意义。我想说,实际上汪曾祺先生的心对世界是整个开放的,因此在故事的小格局里,他有能力呈现心灵的大气象。他曾在一篇散文中记述过他在那个草原小县的一件事:有一天他采到一朵大蘑菇,他把它带回宿舍精心晾干收藏起来。待到年节回北京与家人短暂团聚时,他将这朵蘑菇背回了家,并亲手为家人烹制了一份极其鲜美的汤,那汤给全家带来了意外的欢乐。
……
今天,在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怀念他、热爱他的人们以这样的规模和如此的隆重来追忆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人物,这一方水土的文化财富,使我感受到高邮润泽、悠远的文化积淀;我也愈加觉得,一个民族,一座城市,是不能没有如汪老这样一些让我们亲敬交加的人呼吸其中的。也因此,这纪念活动的意义将会超出文学本身。它不仅让我们在21世纪这个竞争的压力大于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相互赠予的时代,依然相信生活、相信爱,也唤起我们思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当怎样珍视和传承独属于我们民族的优雅的精神遗产,当怎样积攒和建设理性而积极的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
虞金星,文学硕士,人民日报记者、大地副刊编辑,现居于北京。作品有散文、文学评论等。文笔优美流畅、观点新颖。
-
十三邀2:偶像是生意,是符号,是忍辱负重(八品)
¥23.4¥60.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孤独海子:海子经典诗选
¥16.7¥45.0 -
理想青年:朱光潜谈修养
¥14.7¥49.0 -
我是一只骆驼
¥19.2¥32.0 -
祖国旅店
¥15.2¥49.0 -
藏族民间故事-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
¥18.9¥63.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7.1¥68.0 -
诗经演
¥14.0¥39.0 -
我与地坛
¥27.2¥28.0 -
战争与和平(上下)
¥31.2¥7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汉字里的中国
¥17.1¥45.0 -
茶馆
¥9.0¥36.0 -
美好的生活:失败与想象力不可或缺(中英文对照)
¥12.8¥39.9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32.4¥49.8 -
活出生命的本真
¥14.4¥45.0 -
一曲难忘
¥13.3¥35.0 -
在荒乱的生活中,求一点上进
¥8.1¥30.0 -
有苦有甜过生活
¥13.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