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空间界积机制与计量

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空间界积机制与计量

1星价 ¥37.4 (5.5折)
2星价¥37.4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387896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175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503878961 ; 978-7-5038-7896-1

本书特色

田耀武、贺春玲、田华禹、黄志霖、曾立雄等编 *的《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空间累积机制与计量》系统 地总结了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计量等方面*前沿的学 术成果。结合作者长期对三峡库区兰陵溪流域森林土 壤碳的长期监测,提出了该流域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 碳的回归关系模型,农地造林的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及 平衡机制,评估了该流域土壤有机碳存储量与固定速 率的机制构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模 型,并应用于不同气候带的4个林场、兰陵溪流域以 及河南省三级林业区划区任意深度土壤有机碳的计量 。

内容简介

田耀武、贺春玲、田华禹、黄志霖、曾立雄等编著的《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空间累积机制与计量》系统地总结了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计量等方面*前沿的学术成果。结合作者长期对三峡库区兰陵溪流域森林土壤碳的长期监测,提出了该流域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碳的回归关系模型,农地造林的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及平衡机制,评估了该流域土壤有机碳存储量与固定速率的机制构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模型,并应用于不同气候带的4个林场、兰陵溪流域以及河南省三级林业区划区任意深度土壤有机碳的计量。

目录

第1篇 森林土壤有机碳 第1章 土壤有机碳1.1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有机碳1.2 森林生态系统碳库1.3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与全球气候变化 第2章 森林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2.1 研究流域与研究方法2.2 SOC-SOM转换系数2.3 BD-SOM的回归关系2.4 BD-SOC的回归关系 第2篇 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累积 第3章 土壤有机碳与环境因子的回归关系3.1 研究流域概况3.2 调查样地的设置3.3 土壤样品采集及分析3.4 数据分析3.5 兰陵溪流域土壤有机碳分布及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3.6 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3.7 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3.8 土壤有机碳密度与环境多因子回归 第4章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激发效应4.1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激发效应4.2 土壤化学计量与土壤激发效应4.3 根系与土壤激发效应4.4 莎草诱导的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 第5章 经营管理与土壤碳的固定5.1 气候变化对森林土壤碳库储量的影响5.2 土壤结构对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影响5.3 森林更新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5.4 树种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5.5 施肥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5.6 土壤呼吸与土壤碳储量 第6章 农地退耕后桤木林地土壤碳的累积6.1 实验设计6.2 植物6Bc值的变化6.3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组分比重的影响6.4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6.5 土壤团聚体组分SOC中6”c值的变化6.6 土壤团聚体组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的变化 第7章 退耕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7.1 实验设计7.2 指标测定7.3 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年动态7.4 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层动态7.5 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与累积速率7.6 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平衡7.7 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动态7.8 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格局动态变化 第8章 三峡库区植被种类与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8.1 实验设计8.2 SOC量的变化8.3 根生物量的变化8.4 土壤SOC中δ13C值的变化8.5 SOC增量与F值的关系8.6 土壤剖面SOC迁移转化 第9章 林分土壤碳的积累动态9.1 实验设计9.2 成熟林地和农地土壤碳和氮含量9.3 退耕后土壤碳和氮密度的变化9.4 退耕后土壤性质的变化9.5 退耕地土壤碳和氮固定潜力9.6 土壤质地对土壤碳和氮的积累9.7 退耕后土壤碳轻质组分和惰性组分的变化 第10章 外氮、磷、硫养分添加对森林重组有机质的影响10.1 实验设计10.2 凋落物腐殖质化率与营养液的制备10.3 土壤培育10.4 数据处理10.5 森林凋落物与土壤细粒有机质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10.6 土壤细粒有机碳含量的动态变化10.7 土壤细粒有机碳在整个培育期间的增量、增幅与转化率10.8 土壤细粒有机碳含量的动态及凋落物腐殖质化率10.9 森林土壤氮磷养分的调控 第3篇 森林土壤碳的计量 第11章 土壤有机碳计量方法11.1 计量的概念11.2 森林土壤碳计量方法11.3 土壤有机碳模型 第12章 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12.1 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的研究意义12.2 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的研究方法12.3 深度分布分析12.4 土壤有机碳的深度分布影响因素 第13章 森林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模型13.1 垂直分布模型构建的方法13.2 垂直分布模型构建的结果13.3 垂直分布模型的验证13.4 垂直分布模型讨论 第14章 不同气候带内土壤有机碳深度分布模式14.1 不同气候带内森林土壤有机碳深度分布模型的构建14.2 SOC的深度分布模型14.3 调试期模型模拟能力14.4 模型验证期模拟能力评估14.5 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值的估算14.6 模型的局限性 第15章 河南省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15.1 河南省林业发展三级区划15.2 土壤取样与有机碳密度的测定15.3 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深度分布模型的构建15.4 模型模拟效果评估15.5 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估算15.6 土壤有机碳的深度分布15.7 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深度分布格局15.8 河南省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估算15.9 林区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15.10 土壤有机碳深度分布模型的适用性15.11 任意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的计量 第16章 森林土壤有机碳研究展望16.1 土壤碳固定速率的精确估算16.2 碳氮过程的耦合机制16.3 气候变化对森林土壤碳储量及碳固定速率的影响16.4 区域森林土壤碳汇功能的评估 参考文献 附图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