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礼德的新马克思主义语言研究取向

包邮韩礼德的新马克思主义语言研究取向

¥28.0 (5.1折) ?
1星价 ¥28.0
2星价¥28.0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8918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4
  • 出版时间:2016-09-01
  • 条形码:9787516189184 ; 978-7-5161-8918-4

内容简介

  《韩礼德的新马克思主义语言研究取向》通过探寻韩礼德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形成之路,剖析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与马克思主义语言观之间的学理渊源。从语言哲学研究的几个核心命题人手,以语言的发生论、本质属性论以及研究方法论等视角出发,同时以其他语言学流派,特别是结构主义和形式主义语言学流派对这些语言哲学命题的解读为参照,揭示了韩礼德的马克思主义语言研究思想和方法。研究表明,韩礼德的语言观体现了新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传承和发展。

目录

**章 引论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路径
第四节 研究目的
第五节 结构框架

第二章 研究概述
**节 马克思主义语言观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论语言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语言观内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研究现状
一 马克思主义语言理论与我国语言学的发展
(一)介绍引进和学习阶段
(二)应用和研究阶段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语言观
(一)近现代的继承与发展阶段
(二)当代阐释与研究阶段
第三节 韩礼德的语言观研究现状
一 韩礼德的语言观研究
二 韩礼德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研究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韩礼德与新马克思主义语言研究
**节 引言
第二节 韩礼德的马克思主义情结
一 韩礼德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二 韩礼德的新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研究之路
三 韩礼德的新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来源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在韩礼德语言观中的体现
一 韩礼德的超语言学观
(一)语言符号的社会性与语境论思想
(二)语言符号的评价性与评价理论
(三)语言符号的历史性与语义发生论
(四)语言符号的对话性与交换理论
二 韩礼德的语言功能观
三 韩礼德的整体性语言研究观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韩礼德的历史唯物主义语言观研究取向
**节 引言
第二节 唯心论与唯物论语言起源观
一 唯心论语言起源观
二 唯物论语言起源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语言起源观
(二)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起源观
第三节 韩礼德关于语言起源的唯物论思想
一 语言起源于意识的唯物论思想
二 语言起源于需要和人际互动的唯物论思想
第四节 韩礼德关于语言发展的演化思想
一 语言发展的语义演化观
二 语言发展的演化原因
三 语言发展的演化机制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语言的本质属性:韩礼德的社会实践观研究取向
**节 引言
第二节 语言本质观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韩礼德在社会实践论域下的语言本质观
一 韩礼德关于语言的社会属性论
(一)语言使用的社会化过程
(二)语言使用的功能与语境论思想
(三)语言产生和使用中的无意识性
(四)语言使用的工具性
(五)语言使用的其他社会特性
二 韩礼德关于语言的社会实践论
(一)语言对社会的表征性
(二)语言对社会的建构性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语言研究的方法论:韩礼德的实践辩证法研究取向
**节 引言
第二节 实践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内涵
第三节 韩礼德的实践辩证法思想
一 语言研究的总体性思想
(一)研究视角的总体性思想
(二)相容互补的总体性思想
二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语言实践观
(一)理论来源于实践
(二)理论为实践服务
第四节 其他语言研究路径和方法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研究发现及展望
**节 研究发现和结论
一 韩礼德对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传承
二 韩礼德对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发展
第二节 研究启示、不足及展望
一 研究启示
二 研究不足
三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卫真道对韩礼德和韩茹凯的采访录音转写
二 韩礼德专题采访
(一)专题采访活动方案
(二)专题采访录音转写
三 《马克思主义对我语言研究的影响》(译文)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何远秀,博士,现任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先后于2006年和2011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2011年暑期在英国的伯明翰大学作短期访问学者。现为重庆市翻译协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编著1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重庆市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主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