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0244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3
  • 出版时间:2017-06-01
  • 条形码:9787520302449 ; 978-7-5203-0244-9

内容简介

  《心理层面的儒家思想》以心理学思维为分析方式,以关怀为着力点,对此问题进行了探析:以德性的本体-本源为脉络,探析了儒家思想框架形成与发展的学理机制;对儒家“仁”为核心的人格结构和精神气质进行了讨论,阐述其功能及社会秩序之机理,修正了儒家缺乏功能之习惯看法;面对现代理性挑战,给出了儒家式的“自性德性”见解,亦由此对信仰多元性形成了的新解释。

目录

引言 儒家的意义世界与挑战
一 文化的意义世界及其核心
二 儒家的意义世界与现代挑战
三 研究内容
四 展开逻辑

**章 方法论
一 经典诠释的心理要求
二 心理层面分析的特征
三 问题中心取向
四 讨论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章 孔子“仁”终极观的形成及思想后果
一 思想演变解释的心理维度
二 “学”与“志”的养成
三 “礼”与“知”的显现
四 由“命”及“仁”
五 “乐”之境界
六 思想演变之趋势
七 “仁”对孔子思想的重构
八 儒家德性本体与本源问题的开启

第三章 儒家“人”的心理结构与精神气质
一 “人”与“仁”
二 “人”的心理结构要素
三 “仁”的整体机制
四 精神气质
五 “仁”精神之特征
六 “仁”理想人格的涵育

第四章 后儒“仁”的本体与本源拓展
一 孟子的“心”图式
二 朱子的“理”图式
三 阳明的“良知”图式
四 后儒“仁”之体源思想发展的趋势

第五章 “仁”终极观下的生命意义与社会秩序
一 “人之所以为人”
二 天道与人心的贯通
三 “仁”的价值系统与人间秩序

第六章 “仁”本体本源的现代理性阐释
一 儒家思想面临的“理性”挑战
二 近现代对儒家思想的反思及其问题
三 儒家理性化的心理解释
四 自性德性论
结语 作为精神资源的儒家思想
一 历史:挑战一经典诠释而一体多面
二 当下:“以理行道”的时代
三 展望:构建社会的心性理念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景怀斌,哲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儒家文化与社会治理、公共管理的认知基础、政府决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代表性著作有《心理意义实在论》《公务员职业压力:组织生态与诊断》《政府决策的制度-心理机制》《心理层面的儒家思想》等。另在《中国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China,《心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系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