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80696873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4页
- 出版时间:2017-07-01
- 条形码:9787806968734 ; 978-7-80696-873-4
本书特色
本书作为国学经典,是与《诗经》齐名的集部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源头之一。梁启超说:“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本书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可见。阅读欣赏本书是中国人基本的文化修养之一。张向荣编著的《楚辞解读》对楚辞作品作简明扼要的校勘、注释、分段及全文解读,意在为大学生和其他楚辞爱好者提供一种版本可靠、作品齐全、文意疏通的楚辞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对《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卜居》、《渔父》、《招魂》、《九辨》等楚辞作品进行了全面解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就让我们翻开本书,感受一下香草美人的美丽气息吧。
目录
《九歌》
《九章》
《天问》
《卜居》
《渔父》
《招魂》
《九辨》
节选
【当代阐释】 死亡的哲学:是终点也是起点诗歌里的死亡不是死亡,而是带着芳香的咏叹,是永不熄灭的献祭。
诗人的死亡亦不是死亡,而是灵肉合一的永恒,是时光无奈的陷落。
所以,我们不能用看待一般人生命的结束来看待屈原。首先,屈原的死是自杀。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在他的名作《西西弗的神话》中**句话就说到:“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屈原也是自杀,而且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个有名有姓可考的自杀的诗人。如果说,一般的自杀往往源于对现实的绝望,那么诗人的自杀更昭示着对自我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屈原的自杀,是中国古代诗人**次用生命对一个混乱时代做出的拒绝,这个拒绝犹如手势,提示身后那些也将不满于世事和人生的诗人们:即使整个世界都在迫害你,你仍然可以选择死亡来做*后无声的抗议。
第二,如何来看待屈原之死呢?屈原的死,从此昭告万古,华夏的土地上绝对不能出现背叛自己故乡的人。一个人可以不爱惜自己,但不能不爱惜自己出生的土地。屈原是死在楚国的,楚国虽然灭亡,但楚地的山川河流、一草一木都将记得他,楚国的人民和后裔也将记得他。屈原的死,赋予了中华民族以骨气,不论对面站着的是神灵还是皇帝,是侵略者还是刽子手,屈原从不会有任何的屈服。一个诗人只能在思考的时候低头,他绝不会习惯向任何恶势力低头。屈原的死,也让中国的知识分子更加有了良知,而统治这良心的只能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那句名言:“我所敬畏者,唯有天上之星空,与心中之道德律。”康德如此,屈原若地下有知,也将引以为知己的。
屈子说:当秋天来临后,**片落叶悄然落到我脚下的时候,我便知道,我的死期近了;当黄昏落下帷幕,*后一缕夕光穿过我耸立的高冠,我便知道,我该作别此生了;当我不能与我的君主实行美好的政治,我便知道,我该追随的人不再是楚王,而是彭咸。
这将是一个凝固的时间,从此之后,我的爱死了,恨也死了;我的君王将会失去王位,我的王国将会并人敌国的领土;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还会诬蔑我的纯洁,也再也不必挂牵我亲手栽下的香花芳草。
这不是屈子的诅咒,亦不是遗言,只是哀愁走到了尽头,如飞蛾扑火,覆水难收。然而他将歆享世代的永恒,人们将会讲出他的名字如同神灵。人终有一死,或者像一个诗人那样子死去,或者不像一个诗人那样死去。
屈原之死,对于他而言是生命的终点,肉体的消散;屈原之死,对我们来说是道德的起点,灵魂的凝聚。
【国学故事】 屈原与宓妃的故事 在《离骚》中,屈原曾讲述了一段他与宓妃的故事: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缳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缅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这段描写虽然不长,却在历史上很有名。宓妃是谁?屈原为何要去追求她?而宓妃又是怎样对待屈原的追求?让我们来听一听宓妃身后的故事……如果说屈原是历史上一个亦真亦幻的美男子,那么宓妃亦堪称中国神话中的美女。为了她的美丽,不论是神还是人都无法抗拒般地去追求。宓妃,是上古之世人面蛇身之神伏羲的小女儿,传说她美丽异常,在洛水边玩耍嬉戏之时,被河伯所爱慕。于是河伯故意在洛河里掀起轩然大波,吞没了宓妃,占有了她。
于是肉身死去的宓妃化作洛水之神,成为了河伯的女人。
但河伯只是垂涎宓妃的美貌,并不真的爱惜她。宓妃日夜在水府深宫里以泪洗面,终日郁郁寡欢,、只好用七弦琴排遣愁苦。这时,另一个半人半身的英雄——后羿来到了宓妃身边。后羿的妻子是嫦娥,却因为偷吃仙药而凌驾广寒宫,把后羿孤零零地撇在了人间。
后羿是孤独的,宓妃是痛苦的。
孤独的后羿听说宓妃的遭遇后,便仗义行事,将宓妃解救出深宫,并且与宓妃相爱。河伯听说之后,恼羞成怒,再次化作一条白龙潜入洛河,兴风作浪,吞噬了许多田地、村庄和牲畜。更扬言要把宓妃抢回去。而后羿挺身而出,拿出他当年射日的本领,一箭射中了河伯的左眼。把河伯赶走了。屈原曾在《天问》中讲述了这个故事:“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河伯而妻彼洛滨?”能让两个男人为此大打出手的女子,其美貌何如,可想而知。
从此,宓妃的传说越传越远,宓妃的美貌也愈传愈佳,所谓“北方有佳人,绝世难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纵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后代的人们,无法面对宓妃的真身,却每每在来到洛水之时与她在梦中相会。宓妃身后留下了一串风流韵事……那么,当屈原在现实中碰壁,被流放的时候,难免会觉得孤独。这是一种不被别人理解的孤独。屈原走到了洛水,也在梦中或曰想象中遇到了宓妃。
他差遣丰隆驾起五色祥云,寻找宓妃居住的地方。解下玉佩,想与她结为百年之好,于是拜托蹇修作媒人去见她,向她诉说倾慕。这位美女起初半推半就,但继而态度变幻、若即若离,*终对他不理不睬。
宓妃不知道什么原因拒绝了屈原的求爱。而屈原只得在夜晚默默地在洛水边看见她依靠着河边的石头休息,等黎明到来时又在洧盘边沐浴梳头。
爱而不得,屈原的男子之美没有被宓妃所欣赏。
于是屈原说:“她自恃美丽而骄傲,日日淫乐而邀游。这样美貌却又无礼。我只能放弃她求取别人。”屈原与宓妃的故事,神秘却又引人入胜。一个是世间*纯洁的美男子,一个是传说中*美好的女子,为什么却产生了龃龉?是宓妃不理解屈子的高洁,还是屈子不理解宓妃的情欲?屈子愤怒地批评宓妃是“淫乐而遨游”,这种指责正确吗?我想,这个故事只是说明了灵与肉的冲突。无疑,屈原是性灵的,而宓妃是情欲的。二者本应是阴阳相谐,灵肉统一的。然而这种统一只是一种奢望,在更多的时候,灵与肉是冲突的。正是这种冲突才造成了性灵的孤独和情欲的寂寞。
所以,宓妃在后来的故事,说明了她对性灵的若即若离的态度。
故事发生在历史上另一位诗人曹植身上。
据唐代的李善在《文选注》中的记载:曹植年少时,爱上甄家的小女儿。可是他父亲后来却把甄氏娶给了哥哥曹丕做夫人。曹植非常哀伤。又加上曹植与曹丕在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失败,曹植更是被曹丕所不信任。曹丕后来逼迫汉献帝退位,自己当了皇帝,还要求曹植必须呆在自己的封地里,除了每隔几年的觐见,平时不许到首都洛阳来。
又一年,恰好是曹植到洛阳觐见的日子。一到洛阳,曹植听说甄妃死了。原来,曹丕听信了郭贵妃的谗言,逼甄妃自尽。曹植听说后,更是无比悲伤。而曹丕亦晓得甄妃与曹植之间的感情,不免动了恻隐之心,便把她的遗物如玉钱、金带、玉枕等都赐给了曹植。
物在人亡,睹物思人,曹植不胜愁苦。离京后,曹植需经过洛水回到东阿。在洛水河边曹植忽然觉得天地氤氲,恍惚其神,看见甄妃与洛神宓妃合二为一,从水中冉冉而来,是那样的美丽:“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裱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她并不言语,只是与曹植恍惚相见,自荐枕席,洛水苍茫。二人依依难舍,不知过了多久,天地云开,日出洛水,宓妃消失于水波之中。
曹植悲喜交加,写出了千古名篇《洛神赋》。
这个故事虽然与屈原不同,但宓妃的形象却是一致的。美丽却也不乏情欲,灵与肉的对立与统一,在这两个故事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P34-38
……
作者简介
张向荣,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诗经学等。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她们
¥16.8¥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2¥2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41.5¥6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5.8¥45.0 -
山月记
¥14.8¥39.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4.3¥68.0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3.5¥45.0 -
林徽因讲建筑
¥8.7¥29.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