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60136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51
  • 出版时间:2017-08-01
  • 条形码:9787568601368 ; 978-7-5686-0136-8

内容简介

  鉴于张奎良教授突出的学术研究贡献和在国内学界的重要地位及影响,在张先生80华诞和从教56周年之际,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决定把张先生的多年研究成果,以比较全面系统的形式展现出来,满足哲学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学习和阅读之需,以便了解先生的学术思想、研究风格和学术贡献,把先生的研究在哲学领域传承下去,为此推出《张奎良文集》十卷。文集为张奎良先生自1982年至今取得的各项成果,包括著作、已发表文章、讲义、生活四个部分,各卷按照年代予以编辑。文集力图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再现张先生的学术研究轨迹和思想原貌。  《张奎良文集(第6卷)》随后收录张奎良先生2011年间公开发表于《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上的7篇学术论文,其主题涉及唯物史观、马克思晚年的多维历史观、人的本质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

目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石与灵魂
自序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
导论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篇章
上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起点
第二章 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脉络
第三章 从物本到以人为本的历史演进
第四章 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践意蕴
第五章 民、人民与人的概念解析
第六章 以人为本的“人”的特有含义
第七章 以人为本与世界历史同行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以人为本
第九章 回归以人为本:社会主义探索的*新成就
上编 结语以人为本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石

下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章 辩证法的实践范式与历史走向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与辩证法
第十二章 和谐社会与和谐辩证法
第十三章 和谐辩证法的理论资源与辩证的和谐观
第十四章 和谐辩证法的多维思考与理论意蕴
第十五章 和谐社会与个人自由:辩证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延伸
第十六章 和谐社会实体化误导及其内在逻辑
第十七章 和谐社会实体化的问题及其症结
第十八章 建立基于个性的和谐社会
下编 结语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灵魂
人概念的三层次——解析以人为本的人
关于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辨析
界定封建制:马克思廓清多维历史走向的*后努力
人生治学两相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与当代的规范表达
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问题的再思考
一体两翼——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关系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