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考据学语境下的戏曲理论

清代考据学语境下的戏曲理论

中华戏剧史论丛书之一

1星价 ¥51.0 (7.5折)
2星价¥51.0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58620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18
  • 出版时间:2017-11-01
  • 条形码:9787532586202 ; 978-7-5325-8620-2

本书特色

《清代考据学语境下的戏曲理论》由经学与戏曲之关系入手,揭示考据学渗入戏曲理论的历史事实,阐析清代曲论与考据学之历史渊源、曲论之特征;选择不同时期代表性曲论家与著作进行个体特征辨析,如毛奇龄、孔尚任、焦循、梁廷枏乃至王国维,总结出清代考据学语境下曲论演变之特点与得失,由此而及民国曲论之继承与变化。本书以哲学、历史视野观照,以历时性视角为脉络,通过跨学科研究方式,系统、完整地概括了考据学语境下的清代曲论演变历史。

内容简介

《清代考据学语境下的戏曲理论》通过跨学科研究方式,揭示清代戏曲理论的特点,角度新颖,引证详实,乃古代戏曲理论研究者、 尤其是清代戏曲理论研究者必读之书。

目录

总序序一序二绪论**章 清代戏曲理论与考据学渊源 **节 清代考据学概说 一、清代考据学之学术特征 二、义理与经世 第二节 清代考据学渗入曲论的历史原委与学理缘由 一、历史原委 二、现实缘由 第三节 考据学语境下戏曲理论之历史演变 一、明代以前相关戏曲考据 二、明代戏曲理论中考据方法的出现 三、清代戏曲理论的变化第二章 清代考据学思潮下戏曲理论演变趋向 **节 以曲为经:六经与戏曲关系的解读 一、诗教观下清代戏曲理论变化 二、“今之乐犹古之乐” 三、“义则《春秋》” 四、“变化也似乎《易》” 第二节 以曲为史与以史为曲:曲事与史事关系的解读 一、从“诗史”观到“曲史”观 二、戏曲叙事“虚实论” 三、曲史互证方法的运用 第三节 以礼代理与以礼节情:“发乎情止乎礼义”的重释 一、“以礼代理”学术思想由来 二、从“发乎性情止乎义理”到“发乎情止乎礼义”第三章 清前期戏曲理论中的考据学倾向 **节 考据学萌芽时期“集成”戏曲理论之时代特征 一、金圣叹与《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二、李渔与《闲情偶寄》 第二节 毛奇龄:曲学考据之先导 一、通达的戏曲观 二、考据学与曲学之贯通 第三节 毛先舒:正统学者曲论倾向之代表 一、曲韵与古音学研究之贯通 二、诗学理论与戏曲理论之贯通 三、史学与戏曲关系之辨 第四节 孔尚任:以曲为史之典范 一、以曲为史的创作动因 二、经史之学与传奇之道的融汇 三、以著史之法著传奇 第五节 《传奇汇考》:戏曲本事考据集大成者 一、《传奇汇考》之整理概况 二、来集之与《传奇汇考》 三、《传奇汇考》之考据学特征第四章 清中期戏曲理论中的考据学风尚 **节 音韵学的繁荣与戏曲理论之变化 一、沈乘麐与《韵学骊珠》 二、徐大椿与《乐府传声》 第二节 李调元:考据学与曲话的历史嬗变 一、曲话文体的定义 二、李调元考据之特点与“二话”得失 三、融汇诸家,铸为新论 第三节 凌廷堪:礼乐思想主导下的曲论探索 一、《燕乐考原》之戏曲音律研究 二、《论曲绝句》三十二首的特征与复古倾向 第四节 焦循:考据学家曲论研究之典范 一、经学思想主导下考据方法的运用 二、易学思想主导下的戏曲理论 【附录】 金德瑛《观剧绝句》及其影响第五章 清晚期戏曲理论中考据学传统与革新 **节 梁章钜与平步青:笔记中的戏曲考据的深化与局限 一、梁章钜与其曲学考据 二、平步青与其曲学考据 第二节 梁廷枏与杨恩寿:考据学与曲话之总结 一、梁廷枏与《藤花亭曲话》 二、杨恩寿与《词余丛话》《续词余丛话》 第三节 姚燮:以考据学为传统曲论之大成者 一、考据学与《今乐考证》之编著特征 二、《缘起》与综合艺术论 第四节 王国维:考据学与戏曲理论的转型 一、去儒家之“是”及“纯学术”研究 二、中西之学,各取其长余论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