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生食品安全

花生食品安全

1星价 ¥12.7 (4.9折)
2星价¥12.7 定价¥2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6326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45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511632678 ; 978-7-5116-3267-8

本书特色

本书在国内外花生食品安全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控制的基本经验,根据我国花生及其制品生产、贮藏和加工的特点,对花生食品安全危害物的种类、危害物的控制技术和方法、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转基因花生研究现状及其安全性评价进行了系统介绍,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解决我国花生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作为一部指导生产实践、提高知识水平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学术性兼知识性论著,本书适合于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的科教人员、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行政管理人员、食品加工与流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的教材,或博士研究生及专业培训班的参考书籍。

内容简介

本书在国内外花生食品安全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控制的基本经验,根据我国花生及其制品生产、贮藏和加工的特点,对花生食品安全危害物的种类、危害物的控制技术和方法、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转基因花生研究现状及其安全性评价进行了系统介绍,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解决我国花生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作为一部指导生产实践、提高知识水平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学术性兼知识性论著,本书适合于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的科教人员、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行政管理人员、食品加工与流通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的教材,或博士研究生及专业培训班的参考书籍。

目录

**章花生食品安全危害的种类

一、生物性危害

二、化学性危害

第二章花生食品安全危害控制

一、花生种植过程中的危害控制

二、花生贮藏过程中的危害控制

三、花生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危害控制

四、花生食品包装过程中的危害控制

五、在花生食品生产企业推行HACCP体系

第三章花生食品中霉菌毒素的危害控制

一、花生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二、花生食品中的黄曲霉等毒素的检测

三、花生食品中的黄曲霉等毒素的限量标准

四、花生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削减措施

五、运用HACCP原理分析花生黄曲霉毒素的预防和控制
(曾义等,2007)

第四章转基因花生及其安全性评价

一、转基因花生的生产现状

二、转基因花生的安全性评价

附录我国有关转基因产品的相关条例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博士,研究员,男,1979年2月5日出生,汉族,山东省阳谷县人。2001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04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7年7月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工作,2017年1月晋升为研究员。任国际食品技术学会会员(IFT)、国家真菌毒素科技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主要从事食品真菌毒素防控和脱毒理论与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经费108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1项、97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发表文章75篇,其中SCI文章31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申请发明专利24项;所指导硕士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2人次、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1人次。筛选获得能够高效抑制真菌生长和真菌毒素产生的天然植物提取物3种,阐明了其抑制机理;一年的小仓和中仓应用证明3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均能有效抑制真菌生长和毒素产生,可替代目前粮仓应用的剧毒、易燃的磷化氢;构建了粮油产品真菌菌群高通量测序平台,揭示了花生储藏过程中黄曲霉的发生机制,建立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原理;采用荧光高光谱成像系统,研发出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玉米和花生的分选去除技术,搭建了快速分选去除平台,研发出了黄曲霉毒素污染谷物的快速分选去除设备。研究成果“花生加工黄曲霉毒素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及应用”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第二完成人),成果创新的关键技术、产品与装备已经在青岛天祥食品集团、山东鲁花集团等5家企业推广应用,2013-2015年累积新增销售额46.43亿元,新增利润5.41亿元,新增税收0.81亿元。博士,研究员,男,1979年2月5日出生,汉族,山东省阳谷县人。2001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04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7年7月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工作,2017年1月晋升为研究员。任国际食品技术学会会员(IFT)、国家真菌毒素科技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主要从事食品真菌毒素防控和脱毒理论与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经费108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1项、97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发表文章75篇,其中SCI文章31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申请发明专利24项;所指导硕士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2人次、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1人次。筛选获得能够高效抑制真菌生长和真菌毒素产生的天然植物提取物3种,阐明了其抑制机理;一年的小仓和中仓应用证明3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均能有效抑制真菌生长和毒素产生,可替代目前粮仓应用的剧毒、易燃的磷化氢;构建了粮油产品真菌菌群高通量测序平台,揭示了花生储藏过程中黄曲霉的发生机制,建立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原理;采用荧光高光谱成像系统,研发出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玉米和花生的分选去除技术,搭建了快速分选去除平台,研发出了黄曲霉毒素污染谷物的快速分选去除设备。研究成果“花生加工黄曲霉毒素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及应用”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第二完成人),成果创新的关键技术、产品与装备已经在青岛天祥食品集团、山东鲁花集团等5家企业推广应用,2013-2015年累积新增销售额46.43亿元,新增利润5.41亿元,新增税收0.81亿元。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