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二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此书很好!
这套书封面、装帧、印刷、纸张均不错,只是价格很贵。卷一封底说明文字说这套书共四卷,而卷二、卷三的封底又说这套书共五卷,那就应该是五卷了。不过卷一、卷二是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而卷三改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封面风格均一致,但书背脊的布纹面分别是棕、蓝、红色,卷三是2019年1月才出版的,后两卷应该还没出版。卷一主要是夏志清在耶鲁读书期间的通信,所以对耶鲁治学方面的描述较详细,感觉老牌名校对学生的教育训练确实有一套,夏志清和大陆的李赋宁是耶鲁一个系的同学,李要早一两年,夏对李的语言天赋很佩服。另有一本三联出的《留学时代》里各有夏志清和李赋宁的回忆文章,对耶鲁留学生活描写很详细,也互有印证,也与此本书信互有印证。
- ISBN:978721308341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93
- 出版时间:2017-09-01
- 条形码:9787213083419 ; 978-7-213-08341-9
本书特色
夏济安、夏志清昆仲,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界的两大巨擘。他们早年从求学到进入学术研究的阶段,正是近现代中国东西方学术与文化交融的密集期,他们置身其中,参与并见证了这个历程的复杂和艰辛。期间他们的往来书信由夏志清先生珍藏六十余载,经夏志清太太王洞女士授权,苏州大学季进教授注释整理,首次向外界披露。
本书收录了1950年到1955年间夏志清、夏济安兄弟两人的通信。我们可以看到夏志清如何从一位年轻的求学者,一步步成长为国际著名学者,也可以看到夏济安如何流转各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努力奋斗的艰辛。在滞留海外的岁月里,夏氏兄弟在薄薄的航空信纸上以蝇头小字写下生活点滴、欲望心事,还有种种文学话题。这对兄弟志同道合,也是难得的平生知己。夏氏兄弟以书信记录生命的吉光片羽,兼论文艺,竟然饶有魏晋风雅。
内容简介
夏济安、夏志清昆仲,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界的两火巨擘,他们早年从求学到进入学术研究的阶段,正是近现代中国东西方学术与文化交融的密集期,他们置身其中,参与并见证了这个历程的复杂和艰辛。期间他们的往来书信由夏志清先生珍藏六十余载,经夏志清太太王洞女士授权,苏州大学季进教授注释整理,抢先发售向外界披露。
王洞主编的《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1950-1955卷2)(精)》分为四卷,收录了一九四七年夏志清赴美求学到一九六五年夏济安因病逝世的十七年问,兄弟两人的通信六百余封。在这些书信中,他们聊家常,谈感情,论文学,品电影,说抱负,议时政,推心置腹,无话不谈。从中我们可以真切地触摸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那一代学人的心路历程。
目录
作者简介
夏志清(1921-2013)生于上海浦东,原籍江苏吴县。上海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抗战胜利后任教北京大学英文系。1948年考取北大文科留美奖学金赴美深造,1951年获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先后执教美国密歇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匹兹堡大学等校。1961年任教哥伦比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1969年为该校中文教授,1991年荣休后为该校中文名誉教授。
夏济安(1916-1965)原籍江苏吴县,夏志清兄长。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毕业。曾任教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香港新亚书院。1950年赴台后任教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赴美,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研究。1965年因脑溢血病逝于美国奥克兰。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中国小说史略
¥15.4¥3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2¥26.0 -
她们
¥16.0¥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门
¥14.4¥42.0 -
到山中去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7¥15.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美,在此时,此身,此地
¥15.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