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学史新讲-全三卷
读者评分
4.9分

中国文学史新讲-全三卷

1星价 ¥77.1 (4.1折)
2星价¥75.2 定价¥18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36条)
ztw***(三星用户)

还没看,先来评价一下,书包装完好,看了一下评价都很高,安排在明年的阅读书单里。其实中图网可以追加一个追评功能,写书评用。

2024-10-30 08:30:08
0 0
***(三星用户)

整套书还可以,装帧也漂亮。文学史之前看的都是教材,这个说是新讲,不知道有什么新的见解,买来试试。

2024-10-14 00:46:0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672298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483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508672298 ; 978-7-5086-7229-8

本书特色

32开精装,中信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面向普通人的中国文学史,它重视体悟,以细腻的语言还原文学的感染力,像讲故事一样将中国文学的“一生”娓娓道来,帮你重新发现文学之美

采用新的叙述路线,使文学的体系更为明晰完整。这部书的主要线索是散文、诗、词、曲、小说等不同文体的发展流变,于是唐诗之后的宋诗、宋词之后的金元明清词,这些常受到忽视的作品也走上台前,中国文学中宝贵的“遗珠”纷纷呈现出夺目的光辉

对当代人来说,这部书会是来自文化之根的一封灵魂家书,它传递着中国人古老的思想与情怀,用丰沛、优雅、绵远的力量抚平喧哗时代的浮躁,帮你找回生活的诗意与从容

装帧精美,适合收藏。封面取自北宋画家许道宁《秋江渔艇图》,三卷可连成连绵的山水,意境高远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写给普通读者的中国文学史、写给当代中国人的灵魂家书。
学者、国学世家的传承者王国璎延续数代学人的追求,以半生知识积累、海内外百余年的积淀,用细腻亲和的笔调,重新讲述中国文学悠长跌宕的“一生”。从先秦的神话传说,一路走过灿烂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人丰沛的情感与思想跨越3000年岁月,在当代与我们重逢,并激发着血脉深处的共鸣。
这部文学史重视体悟文学之美,而且采用了不同以往的叙述路线——它不是单纯以朝代划分篇章,而是以文学体裁的流变为叙述线索,兼顾中西比较、发展大势、作者评述、作品精读与时代风潮。整部文学史如同一部宏大乐章,散文、诗、词、曲、小说等不同文体的“声部”时而独自奏响,时而震撼地合奏,时而彼此影响、应答。一口气读到终点,中国文学明晰的大格局已呈现在眼前,其壮美与丰饶则将久久震荡心魂。

前言

总绪
本书《中国文学史新讲》,乃是针对中国文学作品自先秦至晚清,亦即民国之前,其演变过程与发展面貌的历史回顾。着重论述分析各种不同体式的文学类型,诸如诗歌、文章(包括散体古文与骈俪之文)、戏曲、小说诸文类的发展演变大势,并介绍不同时代的文坛现象,以及探讨各时代重要作家作品于文风流变中的承传与开拓,期望能够在历史进展过程中,掌握中国文学各种体式文类的时代风貌及演变轨迹。
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出版,东西学界均不遑多让,一般或以日本学者古城吉贞于1897 年出版的《支那文学史》,以及英国学者翟理斯(Herbert A. Giles)于1901 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为开山之作 a。唯以中文撰写者,则当推林传甲(1877 — 1922)为京师大学堂国文课程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讲义[光绪三十年(1904)印行,署名林归云]为先驱,至今已超过一百年历史。不过,林传甲于序言中自称,乃是仿日本早稻田大学笹川种郎《支那历朝文学史》[东京:博文馆,明治三十一年(1898)]之意而成书。按,林传甲的文学史,主要是依据中国传统学术范围为体例,其中包罗传统图书分类之经史子集,故而举凡文字、音韵、训诂、文章、群经,乃至金石、书法等均涉及,实际上类似有关中国国学的微型百科全书。其书的基本格局乃是按照时代先后,说明各类文体,介绍知名作者,尚缺少作品本身发展的“史观”。其后有黄人(1866 — 1913)于1905 年,继而曾毅于1915 年,先后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始将诗歌、戏曲、小说诸文类收入,或可视为中国文学史撰写的里程碑。直至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胡云翼《中国文学史》、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诸著的陆续问世,中国文学史的格局体例,方正式成形。近数十年来,海峡两岸均不断有学者致力于中国文学史的编写撰述,有的属多位学者的集体成果,有的则是个人成就。虽各有侧重与贡献,但格局体例已大致定型。
当今所见一般中国文学史的格局体例,大多以朝代的更替来划分文学发展的阶段。如先秦文学如何,两汉文学如何,魏晋文学又如何,等等;对于某一朝代的文学现象,亦提供时代背景,点出文坛风气,尤其是针对个别作家的身世遭遇、人格思想及其文学整体成就的详尽介绍,贡献均有目共睹。不过,本书则拟从不同的角度观点出发,亦即尝试从不同文类的文学作品本身的源流演变为笔墨重点,论述中国文学的发展演变状况。
当然,中国文学始终与其所处的朝代,有难以分割的关系。可是政治的“朝代”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学的“时代”。何况文学的发展演变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因为朝代旗帜的突然变换更替,随即展现出各自截然不同的风格特征。不过,撰写中国文学史面对的首要难题是,任何“史”的论述,毕竟离不开因朝代之轮替而可能产生的时代现象。因此,本书的结构,基本上仍然依循时代先后次序,且将朝代的称号列入,以备读者的掌握。诸如:中国文学的渊源始自先秦,起步与飞跃于两汉,成熟于魏晋唐朝,蜕变于宋元等。唯论述之际,则拟以某时期某种文学类型的形成发展的高峰,为笔墨重点,并追溯其前源,瞻望其后继。例如,中国诗歌中一些重要的类型,诸如拟古咏史、绮情相思、游仙隐逸、田园山水、咏物宫体等,其主要的类型特征,均形成于两晋南朝时期,于是依其成形的先后,分别作为论述两晋南朝诗歌发展的重点,并追溯各种诗歌类型的前源背景与发展方向。又如,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高峰是唐代的“传奇”,因而论及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则留待讨论“唐代”文学之际,方以传奇故事为笔墨重点,并且追溯其前身,亦即魏晋六朝文人笔记中志怪、志人故事的发生,以及唐传奇之后,两宋乃至明清文言短篇小说的继承与演变概况。其他文类,诸如散体与骈体文章、戏曲、白话小说,包括话本短篇、章回长篇等,亦尽量如是。或许可以与坊间以朝代划分文学发展阶段,且以诸朝代中个别主要作家的成就为关怀重点的文学史,有互补之益。
本书的撰写,实源自分别在新加坡大学及台湾大学任教期间,曾先后为中文系及外文系同学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稿,边讲边写,且逐年增补修改整理。由于中国文学史的范围庞杂,而笔者的专业有限,因此主要还是在前贤或当今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添一些个人的认识与见解,意图从宏观角度,将中国文学中诸文类作品发展的大概趋势与演变轨迹,掌握脉络,理出头绪而已。至于历代个别作家的身世遭遇与其作品的个人风格特征,已有其他文学史或相关专书专文可供参考,故而除了少数的例外,均不作详细的介绍。当然,对于个别作家的文学成就,实不容忽略,但本书重视的乃是,个别作家作品流露的时代特征,其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扮演的承先启后角色,以及其作品中显示的发展演变痕迹。
进入中国文学“历史的回顾”之前,或许应该先思考一番,什么是“中国文学”?在中国这样一个古老民族文化中孕育出来的文学作品,会显现哪些令人瞩目的传统特质?中国文学整体的发展演变,是否可以归纳出一个大概的总趋势?其作者主要包括哪些类群?作品中又有哪些常见的场域背景?

目录

【第—卷】
总绪
第—编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
第—章绪说 028
第二章古代神话 032
第三章第—部诗歌总集—《诗经》 062
第四章作家文学的开端—“楚辞” 098
第五章叙事文学的前驱—历史散文 130
第六章说理文章的肇始—诸子散文 154
第二编中国文学的起步与飞跃:两汉文学
第—章绪说 180
第二章两汉辞赋的发展 182
第三章史传文学的楷模—司马迁《史记》 211
第四章两汉诗歌的发展 232
第三编乱世文人的心声: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
第—章建安风骨—雅好慷慨 279
第二章文学的自觉 305
第三章正始之音—诗杂仙心 320
第四编中国诗歌主要类型的形成:两晋南朝诗歌之发展
第—章绪说—环境背景 342
第二章拟古咏史之怀 354
第三章绮情儿女之思 383
第四章仙隐玄虚之咏 398
第五章田园山水之情 431
第六章咏物宫体之盛—“齐梁诗” 455

【第二卷】
第五编中国诗歌发展之高峰:唐诗发展演变历程及其余波
第—章绪说 493
第二章唐诗的前奏 — 隋诗概览 507
第三章初唐诗坛 — 走向盛唐 519
第四章盛唐之音 544
第五章中唐风貌 591
第六章晚唐夕晖 615
第七章唐诗的余波荡漾 629
第六编散体古文发展之高峰:唐宋古文的盛行及其后续
第—章绪说 720
第二章唐前骈文的兴盛 727
第三章文章复古的主张 741
第四章唐代古文的发展 746
第五章宋代古文的复兴 784
第六章古文地位的巩固 — 金元明清散体古文 816
第七编文言短篇小说发展之高峰:唐人传奇及其后续
第—章绪说 892
第二章唐传奇的先声 — 魏晋六朝笔记小说 898
第三章唐传奇的开拓与创新 910
第四章唐传奇的后续 945
第八编唐宋词的发展演变及余响
第—章绪说 960
第二章词为“艳科”的形成与蜕变— 晚唐五代词 969
第三章宋词的茁长与演变— 北宋词 986
第四章宋词的极盛与渐衰— 南宋词 1010
第五章宋词的余响 — 金元明清词 1040

【第三卷】
第九编元散曲之兴起发展及后续
第—章绪说 1078
第二章散曲风格的形成 1085
第三章元散曲发展大势 1094
第四章元人散曲的后续—明清散曲 1131
第十编中国戏曲发展之双峰:元杂剧与明清传奇
第—章元杂剧绪说 1144
第二章元杂剧的先声—中国戏曲的萌生与形成 1150
第三章元杂剧兴盛的环境背景 1175
第四章元杂剧的发展历程 1181
第五章元杂剧的体制特征 1214
第六章元杂剧的文学特质 1223
第七章明清传奇的茁长演变 1238
第八章明传奇的兴隆与发展 1253
第九章清传奇的全盛与渐衰 1284
第十一编白话短篇小说之发展与后继
第—章绪说 1318
第二章白话短篇小说的前驱—敦煌变文与话本 1321
第三章白话短篇小说的形成—宋元话本 1335
第四章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晚明“拟话本”涌现 1358
第五章白话短篇小说的成熟—《三言》与《二拍》 1361
第六章白话短篇小说的后继 1381
第十二编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发展历程
第—章绪说 1388
第二章章回小说的前驱—宋元话本 1396
第三章章回小说的问世与定型—元末明初至明中叶 1403
第四章章回小说的繁荣—嘉靖、万历年间 1420
第五章章回小说的鼎盛—明末清初至晚清 1437
第六章章回小说的夕阳—晚清谴责小说的风行 1459
后记 1475
参考书目 1477
展开全部

节选














作者简介

王国璎
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曾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叶嘉莹、袁行霈教授分别合开中国文学相关课程,1994年返回母校台湾大学中文系任教,讲授中国文学史。从事教学与研究三十余载,主要研究方向是汉魏六朝诗及唐宋诗词,著作有《中国山水诗研究》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