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学人丛书晚清民初的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学人丛书晚清民初的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

1星价 ¥38.0 (5.5折)
2星价¥38.0 定价¥6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2228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41
  • 出版时间:2017-06-01
  • 条形码:9787303222858 ; 978-7-303-22285-8

本书特色

近代中国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是一个庞大且具特殊意义的课题,这是近代史上中西学术交会、互渗、裂变与再造的复杂过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本书从两大面向展开:一是探讨中国传统学术自身的分化,一是梳理西方科学式知识在中国的建构与实践。试图借此考察中国近代性的全面发展,建立中国学术本位,重启中西对话。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知识转型与知识传播是一个庞大且具特殊意义的课题,这是近代目前中西学术交会、互渗、裂变与再造的复杂过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本书从两大面向展开:一是探讨中国传统学术自身的分化,一是梳理西方科学式知识在中国的建构与实践。试图借此考察中国近代性的全面发展,建立中国学术本位,重启中西对话。

目录

从“六经”到“二十一经”:19世纪经学的知识扩张与典范转移/张寿安 一、前言 二、历代“经数”与“经目”的变化及其学术史意义 三、沈涛“十经”与段玉裁“二十一经”说 四、龚自珍“六经正名” 五、刘恭冕“广经说” 六、结语:知识扩张与典范转移 民初知识分子对科学、宗教与迷信的再思考/黄克武 —、前言 二、中西文化交流与近代中国灵学研究的兴起 三、上海灵学会的“科学”宣称:科学、灵学相得益彰 四、中西灵学之融通:严复对科学、宗教、迷信关系之思考 五、催眠术与灵学之纠结及其“科学”宣称 六、《新青年》对灵学之批判:科学与迷信之二分 七、思想的延续:从灵学辩论到科玄论战 八、结语 知识传播与集体认同之载体:历史、记忆、教科书/沙培德 —、前言 二、历史教科书与历史知识的生产 三、历史教科书与集体记忆的型塑 四、近代中国历史教科书的书写特色 五、结语 “世界史地”与“国际法”知识和近代东亚“地理想象”的生产、流通与嬗变:回顾与思考/潘光哲 一、前言 二、“共同知识文本”的问世 三、深化“共同知识文本”的理解空间 四、结语 清代检验典范的转型:人身骨节论辨所反映的清代知识地图/张哲嘉 一、前言 二、清代医学所认识的人身骨节 三、清代检验知识之加速进展 四、乾隆、道光间对《检骨图》、《检骨格》的商榷 五、许撻对《检骨图》、《检骨格》的全面检证 六、结语 律例本乎圣经:明清士人与官员的法律知识论述/邱澎生 一、前言 二、歧义的“法家”:明清士大夫对法律知识的不同评价 三、好生之德与哀矜之情:为何以及如何研读法律? 四、经书与法律的再次整合:由《慎刑宪》到《祥刑经解》 五、结语 布鲁门巴哈在东亚——“人分五种说”在东亚的传布及文本比较/孙江 一、前百 二、来华西人与“人分五种说” 三、“人分五种说”在日本的传布 四、“人分五种说”在清末民初的传布 五、人种概念:一个比较 晚清中国“阅读世界”之一瞥——略论晚清士人对“万国公法”知识的接纳/章清 一、前言 二、“新文化史”所推动的“阅读史”与“书籍史 三、“公法”知识:被动性的接纳 四、“万国公法”与“春秋大义”:外交事务的“势”与“义” 五、引导下的“阅读”:“春秋大义”成为主导 六、日记:私人的阅读 七、余论:理解“现代性”的屏障 青年戴震:18世纪中国士人社会的“局外人”与儒学的新动向(1740—1750)/胡明辉 一、前言 二、商人和科考 三、掌握经典 四、东林讲学及《与是仲明论学书》 五、经学方法论 六、结语与反思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寿安,河南省嵩县人。1951年生于台湾省。台湾大学中文系学士、中文研究所硕士,香港大学哲学博士(1986)。曾任香港浸会大学讲师、美国Seton Hall大学助教授,现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明清学术思想史、礼学思想史。著有《以礼代理:凌廷堪与清中叶儒学思想之转变》,《龚定庵学术思想研究》,及《清中叶徽州义理学之发展:从戴震、程瑶田到凌廷堪》、《十七世纪中国儒学思想与大众文化间的冲突:以丧葬礼俗为例的探讨》、《礼教与情欲:近代早期中国社会文化的内在冲突》及《清代扬州学派研究之前瞻》等论文二十余篇。1996年并以《以礼代理》一书荣获**届“中研院”年轻研究人员著作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