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与和谐: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

多元与和谐: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战略选择

1星价 ¥35.7 (4.3折)
2星价¥34.9 定价¥83.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28069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420页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562280699 ; 978-7-5622-8069-9

本书特色

民族院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在办学宗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方法等方面均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办学体系,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成功范式。全书围绕“民族院校办学的多元文化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共生互补”这一主题,对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特点及其类型,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现状、问题以及国际化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揭示了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和规律。本书将民族高等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从民族高等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论,又以理论指导育人实践,从理论上阐明了以育人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探索了民族院校如何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通过文献查阅和资料收集, 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 深刻阐述了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特点、类型 ; 以六所国家民委委属民族院校为个案, 运用“解剖麻雀”的方式着重分析了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针对民族院校学生来源和民族地区需要, 探索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与途径。

目录

**章导论
**节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文献回溯与研究问题
一、文献回溯
二、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民族院校发展的历史回溯
**节新中国建立初期民族教育政策的初步形成(1949年—1956年)
一、新中国民族教育方针政策
二、少数民族教育行政体制政策
三、民族院校办学政策
四、双语教育政策及少数民族教材、教学用语及课程等的特殊
措施
五、少数民族教育经费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
六、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师资、支援师资的特殊政策
七、招生及生活待遇方面给少数民族学生适度优惠
第二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教育政策(1956年—1965年)

一、关于民族教育行政体制政策
二、帮助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重视双语教育政策
三、关于民族教育经费和内地支持边疆师资政策
第三节改革开放初期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1978年—1993年)
一、关于少数民族教育的法律体系及其基本原则
二、关于改革开放初期民族教育行政体制政策
三、深化民族院校办学体制改革政策
四、民族语文教学、双语教学和少数民族文字教材政策
五、继续在经费上给予民族教育特殊照顾政策
六、在招生中继续给予少数民族学生特殊照顾政策
七、民族教育的对口支援与协作政策
第四节21世纪以来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2000年至今)
一、党和国家颁布了系列民族教育的政策
二、民族院校创新实践和发展
三、民族语文教学、双语教学和民族文字教材建设政策
四、继续在经费上给予民族教育特殊照顾政策
五、继续加大民族教育的对口支援与协作政策
第三章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节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
三、大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点
第二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中华文化的一体多元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二、“两个共同”、“两个结合”与“两个关键”
三、“三个离不开”
四、“四个认同”与“四个重点”
五、“五个维护”与“五个坚持”
六、民族地区“六大特征”
第三节教育、民族关系与和谐理论
一、和谐概念的阐释
二、民族和谐的基本内涵
三、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五大发展理念下和谐教育的价值追求
第四章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
**节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国外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二、国内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第二节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
一、“纵向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通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三、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产学研合作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特点与类型
二、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的原则与制度
三、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第四节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一、高等学校定位分类
二、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影响因素
三、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价值取向
四、不同类型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第五章大类招生与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
**节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大类招生的含义
二、大类招生的背景及发展
三、大类招生的现实需求
四、实施大类招生模式的条件
第二节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优劣和要求
一、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优势
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劣势
三、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要求
第三节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二、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关注点
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第四节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一、转变培养理念
二、确定培养目标
三、更新课程体系
四、创新保障体系
五、改革评估方式
第五节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一、将产业发展需求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相关者多重角色,实现教育的“面向性”
三、构建“政产学研”有机链,有效对接产业发展
第六章委属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节六所委属民族院校的基本情况
一、成立时间和起源
二、校址和区位分布
三、招生情况
第二节六所委属民族院校的师资、学科、科研情况
一、师资队伍建设
二、学科建设
三、科研水平
第三节人才培养模式个案的实践探索
一、中南民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
二、中南民族大学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中南民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民族院校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研究
**节理论基础
一、顾客满意度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二节服务质量评估模型
一、KANO模型
二、SERVQUAL模型
第三节研究设计与样本数据筛选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样本与数据获取
三、调查样本的数据特征
第四节民族院校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一、独立样本T检验
二、教学质量满意度测评分析
第五节教学质量满意度测评分析
一、测评公式设计
二、测评结果分析
第八章民族院校教学质量保障标准研究
**节质量保障及教学质量
一、质量保障
二、质量保障理论基础
三、教学质量
第二节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一、发达国家与我国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比较分析
二、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特殊性
三、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关键指标
第三节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个案分析
一、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质量概况
二、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个案分析
第四节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策略
一、使命特殊,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理念
二、生源特殊,开展服务学生的教学对象保障
三、教学特殊,实施培养学生的办学条件保障
第九章民族院校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估研究
**节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
第二节国外本科教学评估及经验借鉴
一、部分发达国家本科教学评估现状
二、国外高等院校教学评估经验借鉴
第三节我国教学评估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评估工作的恢复与起步阶段(1977年—1985年)
二、评估工作试点与探索阶段(1986年—2001年)
三、评估工作完善与规范化阶段(2002年至今)
第四节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评估现状研究
一、调查设计
二、研究结果
三、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第五节民族院校发展性教学评估的对策和建议
一、以评促教,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以督促学,提升督导人员自身能力
三、以学评教,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以生为本,完善学生评教制度
第十章民族院校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节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概述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含义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内容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特征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相关的概念阐释
五、我国大学的国际化发展
第二节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标
一、观念国际化
二、 机构国际化
三、学生结构国际化
四、教师结构国际化
五、 课程国际化
六、科研国际化
七、国内外合作共同办学水平国际化
第三节我国民族院校国际化发展概述
一、我国民族院校的特点
二、我国民族院校国际化的溯源
三、我国民族院校国际化的成就
四、我国民族院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委属民族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一、委属民族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二、委属民族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第十一章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审思
**节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量与质的矛盾统一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量的增长与质变的非均衡性
三、对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理论的全面认识
四、后大众化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第二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观及主要矛盾
一、高等教育的质量观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
第三节影响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及其优化
一、学校组织因素
二、教师主导因素
三、学生主体因素
第十二章 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的战略选择
**节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的思考
一、民族院校办学特色的基本内涵
二、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
三、民族院校如何形成办学特色
四、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的理性思考
第二节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的目标与使命
一、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的目标
二、民族院校发展的使命
第三节民族院校内部治理及其法制化
一、民族院校内部治理及组织特征
二、大学章程与民族院校内部治理
三、民族院校法制化及其路径选择
第四节民族院校国际化及路径选择
一、大学国际化的可行性
二、大学国际化的途径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世忠,1963年生,湖北潜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基地主任,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学、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出版专著26部,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社科奖5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民族教育研究》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