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工城市就业:搜寻渠道与匹配路径:search constraints and matching path

包邮农民工城市就业:搜寻渠道与匹配路径:search constraints and matching path

¥39.4 (8.2折) ?
1星价 ¥39.4
2星价¥39.4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1805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22页
  • 出版时间:2018-05-01
  • 条形码:9787308180511 ; 978-7-308-18051-1

内容简介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城市稳定就业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且事关我国经济转型和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也受到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落后的思想观念、较低的劳动技能、疏离的社交网络、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城乡二元的制度限制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韩洪云、梁海兵著的《农民工城市就业——搜寻渠道与匹配路径》希望通过对农民工城市就业:搜寻渠道与匹配路径的研究,探索促进农民工城市稳定就业的制度与经济因素,以期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目录

上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动因与决定因素
第1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动因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现状
1.2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3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约束
1.4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构成
第2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决定因素
2.1 政策变迁
2.2 理论解释
2.3 区域特征
2.4 决定因素
中篇 农民工城市就业:工作搜寻与匹配机制
第3章 研究基础:研究内容、方法与数据
3.1 问题指向
3.2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3.3 核心概念界定
3.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5 数据来源
3.6 可能创新点
第4章 文献综述:搜寻匹配理论演进逻辑
4.1 引言
4.2 搜寻:经济行为人逐利之手段
4.3 匹配:市场剩余分配的实现机制
4.4 转换:摩擦和利益冲突下的抉择
4.5 文献总结与启示
第5章 工作搜寻:渠道选择与性别差异
5.1 两个问题
5.2 文献考察:工作搜寻、渠道选择与性别差异
5.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4 研究设计
5.5 搜寻行为的性别差异与渠道选择检验
5.6 结论与启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作匹配:决策机制与路径识别
6.1 农民工工作匹配:生存与发展的权衡
6.2 匹配机制文献梳理
6.3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6.4 变量界定与数据来源
6.5 匹配机制的识别分析
6.6 结论与启示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工作转换:资本积累与收入效应
7.1 工作转换、资本积累与收入效应:文献脉络
7.2 工作转换与收入效应:理论逻辑与模型
7.3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7.4 转换行为的实证考察
7.5 本章小结
下篇 农民工城市就业的福利效应
第8章 农民工城市就业福利分析:生命历程与福利缺失
8.1 文献述评
8.2 农民工城市就业的生命历程
8.3 案例来源
8.4 农民工就业目标从收入到福利的嬗变历程:案例分析
8.5 福利缺失视角下促进农民工城市就业稳定的可能方案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农民工城市就业与社会福利:作用机制与群体差异
9.1 农民工工作转换、福利缺失与中国情境
9.2 理论依据与实证研究
9.3 本章小结
第10章 农民工城市就业与福利改善:医疗补贴与健康投资
10.1 农民工城市就业的福利实现
10.2 模型与数据
10.3 实证结果分析
10.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农民工城市就业状况调研问卷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