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20066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2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521200669 ; 978-7-5212-0066-9

本书特色

《雪域心灯》辑录了藏族作家丹增近年创作的散文代表作22篇。其中《童年的梦》获“十月文学奖”,《生日与哈达》获“2009年中国优秀散文奖”,《丙中洛》、《雪域路之梦》、《阿妈拉巴的酥油灯》分别获《人民日报》2011、2013、2015年度征文优秀作品奖。

内容简介

作者丹增出生于虔诚的佛教世家,他三岁时就被削发剃度,送入佛门,作为小喇嘛进行藏传佛教的熏陶和训练。这些以他的亲身经历叙写的散文中弥漫着浓郁的藏文化的气息,西藏神秘、圣洁的历史、文化都在作者精彩、细致地叙述中呈现出来。
这本书是西藏文化的文学书写。

目录

1、童年的梦
2、生日与哈达
3、我的高僧表哥
4、早期恨与近期爱
5、忆母校念恩师
6、水顶寺的水
7、折嘎的新生
8、香格里拉
9、藏狗
10、牦牛颂
11、阿妈拉巴的酥油灯
12、雪域路之梦
13、生命的意义
14、第二佛陀
15、劫难中的秘密
16、大地是生命的祭坛
17、藏传佛教与女性
18、也谈《心经》
19、十世班禅大师进藏记
20、漫谈藏文
21、藏茶漫话
22、漫谈读书
展开全部

节选

童年的梦
我的家乡位于西藏那曲地区的比如县境内,永远流不尽的怒江从我家旁边的河谷里静静地流淌了千万年。河谷上方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丛中藏式楼房错落有致,仿佛一座与世隔绝的修行庙宇,那儿就是我儿时的家。由于我的父亲是世代艺家,家境算是殷实,仅雕塑创作室就有五百多平方米。我父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我出生时,父亲请了二十个高僧大德为我念经祈诵吉祥,一念就是三个月。且不说是否灵验,望子成龙的心愿却是不分民族的,表达的形式也千奇百怪。喇嘛们念经要做大量的供奉,用糌粑和酥油相拌做成的“朵玛”供奉给诸佛菩萨之前,人也可以食用,这种供果在西藏风干物燥的环境里可以保存很久。到我四岁多时,家里的早茶还是我出生时做的“朵玛”,是用酥油茶泡烂干固的糌粑砣砣。
记得在那年的深秋时节,怒江开始逐渐消瘦,也碧绿亮丽起来。河谷上方的森林换上了金黄色的衣装,像一个雍容华贵的贵妇人把华丽的衣袍顺手抛在巨大的山岗上,无数红色的野山果寂寞地点缀其间,仿佛一颗颗等待远行人的心。人们都知道,当山上的野山果都熟透变红时,外出的马帮就该回来了。
从拉萨回来的马帮铃声穿越河谷两岸金色的森林,穿过了人们寂寞等待的心,让长久的期盼像太阳突破云层,把吉祥的喜讯带给家乡翘首盼望的人们。这些戴着皮帽、背着土枪走南闯北的好汉们出去将近半年了,他们克服了一路上人和非人的灾难,让自己的脚底趟过一座又一座雪山,驮出去家乡的羊毛、羊绒、山货、药材,千里迢迢地从拉萨运回来镀金的佛像、闪光的银器、艳丽的绸布、日用的百货以及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各式舶来品——它们是一些在藏语词汇里也叫不出称谓的西洋玩意儿,派不上多少大用场,但却是头人、贵族们标榜时尚、追逐虚荣的某种标志。那种感觉有些像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戴一副不撕掉商标的蛤蟆镜。虽然那时西藏的大门依然向外界紧紧关闭,世界认为它被铁幕笼罩,遥远神秘,但那些坚忍而顽强的马帮们,像穿越门缝的风,时不时给人们带来家乡以外的清新空气。
就像一个盛大的节日拉开了序幕,家乡的人们已经把目光拉得跟马帮们去拉萨的道路一样长,已经在心中积蓄了足够多的等待和梦想。康巴汉子们刀鞘上的装饰要闪耀如夜空中的星星,姑娘们身上的穿戴和佩饰要绚烂似凌空飞跨的彩虹,以及为神龛前的诸佛菩萨添上新的供奉,农事和日常生活所需的新奇日用品,全都寄托在马帮们的驮架上。但是马帮的铃声也给家乡的人们带来一阵小小的惊慌,出远门的人回来了,家里还没有打扫卫生哩。
在过去西藏的贵胄人家,相当注重礼节。有客人自远方来,主人要穿盛装,家中上上下下都要打扫卫生,打茶备酒,烹牛宰羊。如是特别重要的客人,如活佛或官员,还要派人到路口煨桑。那时由于地僻人稀,道路险峻,人们交往多有不便。去别人家做客和家里来了客人,都是一件大事。一般来讲,重要登门拜访者要先送去书信,既是通报,也顺带问候主人。这种书信现在已经见不着了,藏语里叫“沙布扎”。它是一个做工考究的长方形木盒,上面有盖,下盒底层涂上酥油,然后撒上一层木头燃烧后的白色细灰,用竹笔在上面写上字,向主人通报将要去贵府拜访的事宜,然后盖上封盖,交与人事先送去。主人家收到“沙布扎”后,将盒底的木灰抹去,再撒上一层新灰,便又可给客人回信了。这是由于那时藏地缺少纸张而时兴的一种特殊书写工具,既保密,也庄重。现在想来,“沙布扎”是西藏往昔生活习俗的绝佳见证,是原始书信往来的绝妙之技,今日再用也绝非落后与逊色。
马帮虽然不是什么重要客人,但绝对是对寂寞清净的日常生活的一种冲击。由于我家四周树林茂密,视线受阻,声音也传得不远,当听到马帮的铃声时,客人差不多已经快到家门口了。年轻人不需要吩咐,早就楼上楼下地忙得脚底翻飞,清扫客堂,烧水打茶,腾空马厩,准备草料。他们都是些聪明伶俐的家伙,知道*需要他们干什么。父亲面含微笑,似乎全家人中就他早已知道一个谜底将要解开。家中的女孩们显得更为激动一些,她们聚在一起,叽叽喳喳、面色红润,谁知道这次她们又能得到些什么样的奢侈品呢?
记得那时家里摆着一些来自印度的糖果、拉萨的佛像、山南的氆氇、林芝的杯碗。我父亲就有一架英国产的望远镜,像一个烟筒,外面紫色的漆已经脱落,露出铜壳的黄斑。一队马帮,不仅给人们带来生活的方便和实惠,更带来了欣喜和欢乐,甚至心灵深处的震撼。父亲的那架望远镜曾经让一个老喇嘛百思不得其解,他不明白在望远镜里怒江对岸峭壁上的花儿为什么会近在眼前?当时他一手举着望远镜,另一只手向开放在河谷对岸的花儿伸出手去,就像要去抚摸一下它们,以证实这些花儿是否真实存在。当他放下望远镜时,这个熟读经书的高僧郑重其事地对我父亲说:“洋人这个隐藏着神通的东西没有经过心的修持,不能给我们带来精微、清明的正见。它不是洋人的法术,就是魔鬼迷惑我们的心的阴谋。”

作者简介

丹增,藏族,生于西藏比如,毕业于西藏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和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中央候补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现任中国笔会中心会长。先后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顾问,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西南大学、四川大学、西藏民族大学特聘教授。
出版散文集《小沙弥》、《小活佛》、《我的高僧表哥》、《阿妈拉巴的酥油灯》、《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部分散文翻译成英文、阿拉伯文、匈牙利文、俄语、日文出版。
小说《神的恩惠》获“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江贡》获“2011年《百家》小说奖”“2012年《小说选刊》双年奖”;报告文学《太平洋风涛》获“亚州华人文学奖”;散文《童年的梦》获“十月文学奖”,《生日与哈达》获“2009年中国优秀散文奖”,《丙中洛》、《雪域路之梦》、《阿妈拉巴的酥油灯》分别获《人民日报》2011、2013、2015年度征文优秀作品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