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发公共事件情景下舆情成长及其决策问题研究

包邮突发公共事件情景下舆情成长及其决策问题研究

¥30.2 (4.4折) ?
1星价 ¥30.2
2星价¥30.2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6581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5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509658154 ; 978-7-5096-5815-4

内容简介

  突发公共事件在给人类带来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的同时,往往还会发生连锁反应,触发一系列次生、衍生事件。舆情传播正是其中一种衍生事件,特指公众态度、情绪和观点等的扩散,不仅可能会加大其前导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难度,还可能会诱发新的社会安全事件,影响社会稳定。伴随新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舆情传播的这种双重作用体现得更加明显,其角色的重要性也得以大幅增强。在此背景下,《突发公共事件情境下舆情成长及其决策问题研究》运用超图与超网络、演化博弈论、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理论等理论与方法,并综合采用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机制设计与数理模型相结合、实证与仿真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着重研究了突发公共事件中舆情传播的成长机理(形成机制与形成结构、演进机理与演进动力学基础、演进路径与演进规律)与应急决策(应急决策范式及其动态适应性、应急预案的评估方法与启动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1.基于突发公共事件连锁反应的舆情传播形成机制  首先,将突发事件的结构化描述框架应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并据此进行了多案例研究,得到了突发公共事件的连锁反应机制。其次,运用超图构建了事件连锁反应超网络,并得到了其投影网络模型。进一步地,分析了模型的性质,并介绍了模型的应用。该机制和模型初步表征了舆情传播的形成源泉和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多案例研究人手研究了模型中舆情传播的形成机制和形成结构。研究表明: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属性、环境属性与舆情传播的环境属性间的共有关系是舆情传播形成的核心决定因素;舆情传播的形成结构既可能是“一对一”型,也可能是“多对一”型,需要视具体的案例而定;针对舆情传播的形成过程,预警和处置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舆情传播形成结构的探索及对形成结构中活跃属性的有效识别、及时引导和控制等方面。  2.舆情传播的演进机理与演进动力学分析  首先,通过多案例研究识别了舆情传播演进中的相关参与者,进而从舆情传播结构化描述中的属性层次分析了舆情传播的演进机理,并研究了参与者决策行为的集合描述框架及演进机理中参与者间博弈关系的规范表达。基于此,运用演化博弈论与期望值理论分别对公众间及公众与政府部门间博弈关系的动态演化均衡进行研究。其次,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有效性,并考查了参与者的心理认知差异对博弈均衡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舆情传播事件得以演进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间及公众与政府部门间的持续性博弈;参与者间博弈关系的演化均衡状态及其约束条件刻画了舆情传播演进的动力学基础和演进条件;中央政府可通过调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心理满足系数来改变舆情传播的演进方向;政府部门在干涉舆情传播的演进时应该探寻好时机。  3.考虑参与者间行为关系的舆情传播演进规律  首先,通过多案例研究识别了舆情传播的演进阶段,分析了公众在舆情传播演进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研究了各类公众间的行为转化及其与政府干预行为间的关系。其次,构建了舆情传播演进模型,分析了模型的平衡点和稳定性,得到了舆情传播的演进路径和演进规律及政府所应选择的管控方向。*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有效性,并考查了政府的不同干预行为对舆情传播演进路径和各类公众间行为转化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突发公共事件中舆情传播演进过程的实质是政府干预下公众间的行为转化历程,表现在具有不同传播状态的公众的数量变化;平衡点存在定理与稳定性定理反映了舆情传播的演进路径和演进规律;与无政府干预的基础情景相比,有政府干预的情景可改变各类公众数量比例的演进路径和影响不同类型公众间的行为转化。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及基本理论与方法
**节 突发公共事件连锁反应的文献综述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概念
二、文献梳理与评述
第二节 舆情传播成长机理的文献综述
一、舆情传播的相关概念
二、文献梳理与评述
第三节 应急管理的文献综述
一、应急管理的相关概念
二、文献梳理与评述
第四节 相关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超图与超网络
二、演化博弈论
三、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理论

第三章 基于突发公共事件连锁反应的舆情传播形成机制
**节 突发公共事件的连锁反应机制
一、多案例研究及其结构化描述
二、连锁反应机制设计
第二节 突发公共事件的连锁反应模型
一、基于超图的连锁反应超网络
二、超网络的投影网络模型
第三节 模型的性质与应用
一、性质分析
二、模型应用
第四节 模型中舆情传播的形成机制
一、多案例研究及其结构化描述
二、共性分析与形成机制提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舆情传播的演进机理与演进动力学分析
第五章 考虑参与者间行为关系的舆情传播演进规律
第六章 舆情传播成长中应急决策范式及其动态适应性
第七章 舆情传播成长中应急预案评估方法与启动策略
第八章 研究工作总结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突发公共事件情境下舆情成长及其决策问题研究》:  (一)应急方案生成的影响因素和生成方法研究  王庆全等(2009)分析了知识供给的敏捷性对评价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作用,从应急响应主体间知识交互的供需视角,设计了应急决策知识供给的敏捷性评价方法。陈兴等(2010)在给出协同矩阵、协同网络和协同系数等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应急协同决策模型,其不仅可以体现多部门的协同决策,还可以确保决策具有动态性。姜艳萍等(2011)考虑了应急方案的动态调整问题,分析了不同方案间所具有的相关性和转换成本,构建了一种能够用于方案调整的风险决策方法。Yang等(2012)通过梳理应急响应中的序贯博弈(突发公共事件与决策者间的关系),构造了特定场景中应急处置预案的确定方法。邬文帅等(2012)指出,应急响应中的信息存在模糊性,单一方法不容易得到有效决策,为此,他们综合了灰色系统理论、模糊理论和多目标决策理论,研究出一类模糊多目标应急决策方法。Wang等(2013)构造了一种带有时间序列的序贯决策模型,用于处理建筑火灾所需求到的资源调配决策问题。Araz等(2013)认为,过往应用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桌面演习方法难以有效度量参与者在演习过程中的作用,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混合桌面演习方法。王亮和王应明(2013)指出,伴随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决策者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所产生的损失时,其心理决策的参考点可能会动态改变,进而他们引入前景理论刻画了这种可能的动态改变行为,并构建了一类动态应急决策方法。Liu等(2014)指出,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为应急处置对象的决策往往为风险决策,并以累积前景理论为工具设计了一种相应的决策方法,该方法以前景价值为指标实现了处置方案的评价。郑晶等(2015)根据当前案例和历史案例的相似性、方案在当前和过往应急中的应用效果,将证据推理和案例推理进行结合而设计了应急方案的生成方法。  (二)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汪季玉和王金桃(2003)分析了应急预案对于应急决策的重要性,并借助智能技术研究领域中的案例推理方法,建立了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朱晓峰等(2007)在分析了政府中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现状和特征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改进的系统模型,合理整合了应用层、网络层、信息系统层和存储层,有效协调了指挥系统和信息系统。于华等(2009)深入研究了恐怖袭击事件所具有的特征,通过调研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处理恐怖袭击事件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分析了我国在设计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时所应该重视的难题。李玉海等(2010)详细介绍和分析了网络舆论可能出现的危机,并探讨了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于这类危机应对过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功能特征及实施策略。吴健宏和翁文国(2011)通过同时优化疏散距离、避难场所数目及人员配置均衡等目标,提出了多目标决策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用于解决避难场所的选址问题和避难人员的配置问题。Fogli等(2013)认为,传统的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有两类:一类以用户为核心而设计,另一类以活动为核心而设计,但这两类系统都具有难以避免的不足。为此,他们在分析了目标用户、支撑环境、功能结构和应用领域四个模块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决策支持系统(以知识为核心)。Alvear等(2013)提出了一种可以应对隧道与公路中事故的决策支持系统,其不但可以测度事故的规模大小及所需处置时间,而且可以给出可供选择的处置策略。Wang等(2015)设计了一种可移动的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用于无资料水域中水质量的突发事故预警和应急评估。  ……

作者简介

  王治莹(1987-),男,山东济南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就职于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危机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中心(CMDS-Center)负责人。研究方向:舆情危机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优化与决策。2016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应急管理委员会会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安徽省社科普及规划项目和安徽工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博士创新项目2项,硕士科技基金重点,一般项目3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培育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项)。《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学报》及《系统管理学报》等期刊审稿人。以首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期刊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和国家自科基金委管理学部指定A类10余篇).出版专著(四作)1部;获安徽工业大学**届青年拔尖人才“青年英才”、京东杯安徽省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天津市及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硕士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奖学金优秀奖等学术奖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