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296523
  • 装帧:一般雅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1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301296523 ; 978-7-301-29652-3

本书特色

《定力: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的成书源自作者——组织管理领域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杨百寅教授——坚实的国学功底、对西方世界和中国社会的深刻洞察。得益于早年接受的系统的数学训练,杨百寅教授有着缜密的逻辑思维;在海外学习工作的十几年让他对西方世界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而浓厚的家国情怀驱使着他的研究和思考都紧紧围绕中国的实际问题。 杨百寅教授认为,中国社会还面临种种挑战,其中深层次的挑战是缺乏严谨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意识形态观点的基本思想大相径庭,常常令理论工作者为此争论不休,实践工作者及高层次领导者往往又为贫乏的理论和杂乱无章的现实所困惑苦恼。 《定力:中国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虽然不能全面系统地解答中国社会变革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但试图构建一个分析思考的理论框架,并以兼收并蓄的融合视角探讨新时代三源合流的可能性及逻辑基础。杨百寅教授坚信中国未来发展需要这样的定力——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思想的精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化理念的深层角度,对当下如何走出迷茫,依靠何种“定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探究。作者相信,唯有对影响中国当下主要的思想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吸取各种思想体系的精华,实现融会贯通,我们的民族复兴之路才会有坚实的思想基础。 贯穿本书的是作者倡导的知识三元论。作者建议,我们要运用“中庸之道”的智慧来防止各种极端事件的发生,做到守正、致和与随变;价值观应当是开放、包容和多元的,但主导的价值导向应当清晰和明确。在治理经济方面,应当综合运用道德、政府和市场这三种力量;在治理社会方面,也要综合运用德治、法治和政治这三种治理模式的精华,并根据实际变化不断动态平衡,防止社会治理模式的僵化与失衡。 本书系统地分析了知识的引力、思想的活力、文化的魔力、主义的动力、现实的压力、理性的张力、理想的魅力、变革的阻力以及复兴的定力,为中国当下的转型提供重要思维参考框架和坐标。

目录

目录

知识的引力/ 001
11自然的束缚知识的力量/ 004
12思想的构件知识的内核/ 009
13论整体思维鉴内在逻辑/ 012
14知识之发展螺旋式上升/ 024
15知识的活性良知不可缺/ 033
本章小结/ 036
思想的活力/ 037
21混沌的世界思想的活力/ 039
22析中国社会辨多元思想/ 042
23传统的思想稳定与和谐/ 044
24西方之理念民主与科学/ 057
25社会主义兴革命为公平/ 062
本章小结/ 069
文化的魔力/ 070
31文化与教化社会性知识/ 073
32文化三层次含义各不同/ 076
33探思想文化建分析框架/ 081
34文化的意义包含时空观/ 113
本章小结/ 129
主义的动力/ 130
41信仰价值观理想乃主义/ 134
42整体性思维儒释道合一/ 139
43资本逐利润平等为回报/ 148
44革命的信仰公平和正义/ 156
45中国的特色伟大的理想/ 161
本章小结/ 163
现实的压力/ 164
51自然之条件地理之状况/ 166
52传统之文化民族性基因/ 170
53儒释道文化稳定与秩序/ 176
54西学之东渐社会之变迁/ 183
55曲折之道路艰难之探索/ 190
本章小结/ 198
理性的张力/ 199
61理性的本质过程与结果/ 202
62实用的理性和合的逻辑/ 208
63功利的理性资本的逻辑/ 216
64革命的理性活性的逻辑/ 223
65理性的本质不同的范式/ 230
66科学的理性认识方法论/ 236
本章小结/ 241
理想的魅力/ 242
71理想与信念人类的灵魂/ 244
72传统的理想社会之大同/ 255
73资本的理想效率与增长/ 259
74革命的理想消灭不公正/ 262
75复兴的理想现代化社会/ 266
本章小结/ 270
变革的阻力/ 271
81化变革阻力仗人心之势/ 273
82二元对立论认识简单化/ 276
83理想主义者心高又气傲/ 278
84现实主义者麻木或盲动/ 280
85理性主义者单纯而自负/ 282
本章小结/ 288
复兴的定力/ 289
91三源趋合流融合聚定力/ 292
92察动态平衡行中庸之道/ 308
93理想与现实理性促平衡/ 315
94市场与政府道德为共生/ 320
95法治与德治政治为引导/ 328
本章小结/ 346
后记/ 347


展开全部

节选

读者朋友或许会对我们之前提出的社会理想产生一些疑问:这些理想太大了,能不能实现?现在这个社会是讲现实的,讲理想有用吗?而且,现实中变革的阻力往往很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能实现吗?我们提出中华民族追求的是融合不同思想的价值,包括社会主义的本质——“公平”、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和谐”,以及市场经济的优点——“效率”。人们不禁要问,融合不同思想可能吗?我们以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对理想的解读来说明其意义,然后具体说明上述社会理想的可行性。康德曾经说过: “人是为了实现更高的理想而生存,理想所固有的使命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而不是幸福。这个理想作为*高条件,当然在个人意图之上。”从这句话我们理解到,人与社会的生存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和获得个人的幸福与满足,更是为了某种所谓的“使命”而奋斗。这里面隐含着这样的假设:人不可能单单为了生存而存在,人除了有物质生活的需求,更有精神生活的追求。在社会层面,全体发展(或者俗话说“大家都活得好”)是一个社会持续稳健发展颠扑不破的道理。理想与现实必然有矛盾,理想必定高于现实,因为好的理想不仅仅是指路明灯,更是精神家园。 郑板桥在上述诗句中描写的竹子,之所以有如此的定力,乃是其根深深地立于岩石上、咬定青山不放松使然。我们每一个人就像飘摇航行的一只船,红尘如海,世事沉浮,惊涛拍岸,骇浪滔天。有的人保持足够的定力,心无旁骛,坚定信念,抵达理想彼岸;有的人被过眼云烟所迷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改变航向,到头来期望缥缈无期,信仰被风吹雨打去,精神世界的风帆内空空无几。定力犹如指挥船只的指南针,决定一个人能航行多远,境界能有多高,思想有多精彩,成就能有多大。定力把握人生航向,不让航向偏离理想彼岸;定力守住信仰,不让精神家园的水土流失;定力控制欲望,不让欲望肆虐生命绿洲;定力决定意志,不让迷茫的航程偏离航向。定力使我们超然淡定,耐得住寂寞,守得起孤独,经得起磨难。 一个社会与民族的发展,比个体的成长更为复杂。中华民族,历史弥久,分分合合,生生不息。三教九流,各领风采,诸子百家,各执其端,儒释道文化,融合为主流。华夏文明惠邻里,中庸道德传万古。数千年农耕社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长江黄河,抚养了炎黄子孙。三甲子近代风云,中西碰撞,体用之争,家国情怀,延绵了民族精神。百年奋斗谋独立,一心建设为复兴。然环顾天下,依见风雨如晦,尚多雄关险道。全球地缘政治风云变幻,各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丑化虚无,时常制造麻烦;封建余孽,偶尔沉渣泛起。各地自然条件,极不平衡;各人天性相近,习性不同。中国已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更广大地区、大部分人如何共同富裕?中国社会的发展下一步该怎么走?我们的立国之本是什么?指导我们治理社会的思想基础又应该是什么?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种种实践和政策举措,无不受到之前讨论的三种意识形态和思潮的影响。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被许多国人看作是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绊脚石,欲彻底打倒砸烂而后快;但是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而兴起的新一轮的“国学热”显示出传统文化很强的生命力,国人也开始重拾民族自信心。发端于西方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资本主义思想和实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洪水猛兽。然而,面对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物质文明及西方强势文化,我们在打开国门的时候不得不以“与经济发达国家接轨”的口号来规避意识形态的尴尬和思想文化的困窘。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遇到的是意识形态上的障碍,*根本的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不争论”,并且说“不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邓小平的“不争论”有它的现实意义,纠缠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争论,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延误改革良机,成为误国误民的空谈。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蓬勃发展了四十年,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极大提高,社会制度逐步完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当然中国社会还面临种种挑战,其中*深层次的挑战是缺乏严谨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意识形态观点的基本思想大相径庭,常常令理论工作者为此争论不休,缺乏思想引领的实践工作者及高层次领导者往往又为贫乏的理论和杂乱无章的现实所困惑苦恼。本书虽然不能全面系统地解答中国社会变革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但试图构建一个分析思考的理论框架,并以兼收并蓄的融合视角探讨新时代三源合流的可能性及逻辑基础。我们坚信中国未来发展需要这样的定力——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思想的精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

作者简介

杨百寅博士,江苏省常熟市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创力讲席教授、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荣获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学会的“杰出学者¬¬¬¬¬奖”,他的知识整体理论、中国式领导和高管团队有效性的研究论文和其他多篇学术论文曾分别获得国际学术期刊和研讨会的论文奖。曾任SSCI刊源英文学术杂志《人力资源开发季刊》主编和其他多家学术期刊的编委。曾任教于美国的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爱达荷大学(University of Idaho)和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 单许昌博士,安徽省阜阳市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获得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学位、并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的称号。论文曾获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类一等奖,并被评选为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研究方向为经济伦理学、空间经济学、社会治理、组织管理。他在《哲学研究》《财经研究》《战略与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