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1018268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86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010182681 ; 978-7-01-018268-1
本书特色
幸福是什么,对于个人来说如何获得?从社会文化的现实背景出发去理解幸福的含义及其实现,具有特别的生活和实践意义。对于幸福是什么和怎样获得幸福的思考伴随着在转型期这一特殊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解读,《走向和谐:转型期幸福论》选取了大学生这一群体,围绕着转型期的幸福提升与人格培养申请了教育学国家社科一般项目,通过比较的方法试图去理解幸福的社会文化性和幸福获得与社会文化的关联这一主题。
内容简介
如同追问自我追寻意义,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如同爱情与死亡,幸福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国转型期背景下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具有独特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并呈现从关系到自我的倾向。本书从现实的生活,即什么是幸福、怎样获得幸福问题入手,反思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影响个体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实践性命题,探索了转型期人们对生活的基本态度,从人的本质的社会性角度,阐释了幸福的三大要义:价值与意义、实践、德性。本书在思维范式与论述方法上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综合社会学、哲学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探讨了幸福是什么及如何实现这一问题。实证性研究成果的支撑使本书对“幸福是什么”这一抽象诘问的回答变得合理有力。
目录
**章 诠释:幸福的本质
**节 什么是幸福
第二节 幸福的特性与构成
一、幸福的特性
二、幸福的构成
第三节 溯源幸福
第四节 幸福的测量与感知
一、源于国外的幸福测量表
二、国内研发的幸福测量表
第二章 幸福与自我的社会文化构成性
**节 诠释:文化与自我
第二节 一致性与差异:文化的自我观
第三节 一个重要方法:比较的视角
第四节 幸福的社会文化构成性
一、幸福与人的社会性
二、幸福的社会性差异
第三章 转型期的社会文化与幸福
**节 转型期的概念与范畴
第二节 转型期我国社会文化规范模型解析
第三节 走向和谐:转型期中国人幸福观的差异与整合
第四节 一项基于调查的思考:差异或是变化
一、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讨论
五、进一步研究与讨论
第四章 社会文化比较中的自我与幸福
**节 国外社会的自我与幸福
一、西方人的自我与幸福
二、日本人的自我与幸福
第二节 转型期中国人的自我与幸福
一、新旧冲突:矛盾的自我
二、多元困惑:包容的自我
三、对话调整:成长的自我
第五章 自我提升:实现个人幸福的路径
**节 心理冲突中自我和谐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生活实践:体验与提升的诸多方法
一、身体与心理
二、接纳与生成
三、实践与和谐
第六章 社会理想:实现多数人的幸福
**节 为什么要追求大多数人的幸福
第二节 基于大多数人幸福的社会发展理念
第三节 社会文化建构中的契约
第四节 幸福的社会理想及实现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节选
《走向和谐:转型期幸福论》: 为了突出幸福的价值和能力这一扇面构成,亚里士多德用灵魂及德性的实现活动来界说幸福。他认为,幸福是灵魂的一种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显然,幸福不是自然萌生或“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它也不会完全由天生和遗传决定。幸福与美德相联系,是美德的实践及结果。个体自我实践的过程即自尊实现过程才是获得幸福体验的必要途径,在实践中,通过自我的努力与成长,获得自我价值的逐步实现,并在社会价值体认的过程中,完成自我与社会和谐互动的过程。正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幸福“是学得的而不是靠运气获得的。一个人不依靠自己的努力,就不可能获得幸福。因为幸福在于整个灵魂,尤其是灵魂的欲望部分的合德性的活动”;“而且,幸福不在于一时一事的合乎德性,而在于一生中的合德性的活动”①。虽然在经验的现实生活中,价值经常与成就相连,因为我们所具有的社会性,我们经常直接地看重我们是否获得某种社会认可,比如,与社会地位相关的我们的成就或成功。然而,对于社会而言,只有实现具有价值性的自我内在的品质,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美德,即“人们对于人的出色的实现活动的称赞”,是“使得一个事物状态好并使得其实现活动完成得好的品质”②才更具有真实性和永恒性。因为,它不仅仅会使我们获得成功,更会支撑我们超越失败和挫折,让我们获得持续的成功和持久的幸福。在美德支撑下的个体的成功,才真正会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社会持续的发展,因而是被普遍和永久认可的。所以,我们才更珍惜我们的善良、正直,更看重通过我们自己踏实的努力、真实的积累去实现成长和进步,我们才不会仅仅为了一时的成功去弄虚作假和投机钻营。当然,弄虚作假和投机钻营会获得一时的成功,为一时的成功或成就也不乏不借助自我成长的能力,然而作为真实和持久的幸福,价值与能力也一定保有多个含义和多种层级,正如价值本身是多元的一样,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幸福也有不同的境界。“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有两种快乐是合理的:一种是在满足需要与实现人之能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快乐;另一种则是在获得人之能力的体验中所产生的快乐。这后一种是更高尚的快乐。”①不仅如此,能力与价值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尤其重要。“这其中的道理是简单的。幸福意味着人体各种机能都得到满足的状态。一种机能的满足是通过对它的运用产生的。要使人愉快,这种运用必须与机能的力量相称;使用不足就产生不满,使用过度就产生疲劳。因此,要获得完全的幸福,就要把所有机能按其各自发展的比例加以使用。”②如果说价值是个体根源性内在的心灵欲求,是对人心*有力量的和*能引起我们欲望的主观判断,能力则是一种客观实践性和生产性,在一定意义上,幸福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与能力的实践过程,个体的自我价值通过生产性的能力现实化,在能力的现实化过程中个体体验到自我的价值。 ……
作者简介
丛晓波,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十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现教育学部)心理学博十、日本广岛大学社会心理学人类行为研究博士。研究领域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著有《自尊的本质》(2012)等著作,在《新华文摘》、《教育研究》、《兰州学刊》、《社会科学战线》、《人间科学研究》(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9.8¥3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5.3¥1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7¥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5.0¥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2.2¥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7.2¥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33.6¥59.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5¥32.8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19.2¥52.0 -
理解生命
¥10.5¥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6.3¥38.0 -
中国人的精神
¥14.8¥29.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23.9¥39.8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那时的大学
¥12.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