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806320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9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108063205 ; 978-7-108-06320-5
本书特色
作者刘梦溪开篇便提出,力图“让马先生自己说话”,选取了几个侧面来介绍马一浮,既有学术性,又兼顾故事性,文字又不乏活泼,是一部兼具学术研究与知识普及价值的读物。
内容简介
马一浮是20世纪的学术大家,涉猎广泛,在经学、史学、哲学、佛学等领域均有建树,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对马一浮的研究与介绍:一、马一浮的成长成才之路。家庭背景、婚姻生活、留学经历、朋友结交对马一浮选择终身以学术为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重视儒家典籍的研习和释家载籍的精修,从而形成其儒佛会通的思想,亦与其经历息息相关。二、马一浮的学术精神。马一浮始终强调并坚持知识分子应有自由研究之空间,学术研究应有自主性,独立不倚,志不可夺。他主张读书应渐次与穷理尽性、蓄德进德、体验证悟、涵养功夫、变化气质联系起来,即其所谓读书之五个阶段。三、马一浮的主要学术观点。他强调“六艺论”,认为六艺统摄中西一切学术,国学即六艺之学;又强调“义理明相论”,是马一浮针对六艺而建构的融通儒佛又辅以因明之学的新义理学说。四、马一浮的学术实践。马一浮在浙大,尤其是建立和管理复性书院的过程中,他的学术旨趣、人才培养理念等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正文后,作者又将代表马一浮学术追求与为人秉性的言语辑录出来,更有利于读者了解马一浮其人。此次增订,主要是增加了《马一浮国学论的施教义旨》一文,对马一浮国学论的阐释进行了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与论述。
作者开篇便提出,力图“让马先生自己说话”,选取了几个侧面来介绍马一浮,既有学术性,又兼顾故事性,文字又不乏活泼,是一部兼具学术研究与知识普及价值的读物。
目录
**章 马一浮的文化典范意义
第二章 马一浮青少年时期的学问储备
第三章 马一浮的学术精神和学问态度
第四章 马一浮和“六艺论”
第五章 马一浮的“义理名相论”
第六章 马一浮与复性书院
第七章 马一浮的儒佛会通思想
第八章 马一浮的佛禅境界和方外诸友
第九章 马一浮与国学
第十章 马一浮国学论的施教义旨
跋语
增订版跋
节选
如果我们认同马一浮重新给国学下的定义,即认为国学是“六艺之学”,具体包括经学和小学的内容,那么国学在今天的具体发用,特别是其施教内涵的展开,就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了。
首先,它是一种学问根柢,是为学的大本,人文学者、文史学者,都需要有此根柢。所谓为学要知本末,“六经”就是学问的“本”,其余都是末。所谓做学问要明源流,“六经”就是源,其余都是流。所谓知终始,六经就是始。马一浮说的“六艺可以统摄一切学术”,就是这个意思。而且也可以知道,定义国学为“六艺之学”并不是要把国学儒学化,而是把国学复原为*高的经典之学。因为,诸家之学都可以从“六经”中找到渊源。实际上,谈中国人文,谈中国的文史之学,谈中国的学问,如果不懂得“六经”,不懂得“四书”,应该难以置喙。晚清大儒沈曾植就曾说过,後生没有念过“四书”,不具备他与之交谈的理由和条件。
其次,六经不仅是中国学问的源头,也是中国人德范德传的渊薮,是中国人立身修德之基,同时也是中华立国的精神支撑。我们华夏民族,如无“六艺”为精神依据,便人不知何以为人,国亦不知何以为国矣。葛洪说过:“五经为道德之渊海”,既是“治世存正之所由”,又是“立身举动之准绳”,“其用远而业贵,其事大而辞美,有国有家不易之制”。斯又如一位古学先生所言:“吾常昧爽栉梳,坐于客堂,朝则诵义文之《易》 ,虞夏之《书》,历周公之典《礼》,览仲尼之《春秋》。夕则逍遥内阶,咏《诗》南轩,洋洋乎其盈目也,焕烂兮其溢目也,纷纷欣然兮其独乐也。当此之时,不知天之为盖,地之为舆,不知世之有人,己之有躯也。”是为读经之乐,虽是古人的感受,亦不妨略资想象。
第三,以六艺之学为国学,则国学可以入于国民教育。2008年,我继《论国学》之后,又写了《国学辨义》长篇论文,对国学入于国民教育的问题进而有所探讨。我主张小学、中学,大学的一二年级,作为通识教育的课程,都开设国学课。内容就是六经,而以《论语》和《孟子》作为入径。本来开始我提出的是在小学开设国学课,香港中文大学的金耀基先生,他是有名的文化社会学家,曾担任中文大学的校长。他看到我的《论国学》一书,写信说,你提出了重要的问题,这一主张等于在现在通行的知识教育之外,补充上价值教育。但金先生说,何必只在小学呢?他说中学和大学也许更重要。我觉得他讲得非常正确,所以在《国学辨义》长文中采纳金耀基先生的高见,论述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国学课的具体设想。当然六经的文字比较难读,但《论语》和《孟子》可以成为六经的入门阶梯。因为孔孟所讲的义理,就是六经的义理,这一点宋代的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他们讲得*清楚。二程子甚至说:“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他们还做了一件思想史和教育史上的大事情,即把《论语》、《孟子》和《礼记》的《大学》、《中庸》两篇,编订在一起,名为《四子书》,简称《四书》。明清以后《四书》广泛流行于社会,成为普通中国人进学的教科书。
“六经”虽难,《四书》却读来方便。当然《大学》、《中庸》读懂也不容易,比较起来《语》、《孟》更好读一些。所以我主张在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一二年级开设国学课,不妨从《语》、《孟》入手,轻松一点,每周一节课,五十分钟,也不必看注释,主要是白文选读。小学就是《论语》和《孟子》,一二三年级也可以只读《论语》,四五年级再读《孟子》。开始选读,有了基础,再阅读全本。中学就可以读包括《大学》、《中庸》在内的全本《四书》了。高中再加上“六经”经文的选读。过去的教育,中国传统的教育,私塾的教育,书院的教育,基本的教材,都是《四书》、《五经》这些东西。这样在百年之后,几百年之后,这些中华文化的*基本的经典就可以成为中华儿女的文化识别符号。它不会影响青少年对现代科技的吸收,不影响你将来选择的专业方向。我认为这是现代教育亟待需要解决的非常重大的问题,
第四,如果认可六艺之学为国学,现代教育系统所缺失的传道的问题,就有着落了。自从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这是中国教育转型的一个分界线),其中衍生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为人们习而不察,这就是教育和传道的问题。晚清开始我们采取的西方的教育体制,主要是知识教育。当然这是不得不然的选择。因为我们必须往现代的方向走,不可能不采取现代教育体制,重视知识教育,否则我们的科学技术便不会发展。但现代以知识教育为重心的教育体制,丢失了一个东西,就是“道”。我们的传统教育,历来把传道放在**位。所以韩愈的《师说》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就是讲授专门知识,解惑是回答弟子的问题,但“传道”是放在**位的,这是中国历来的教育传统。那么道者为何?传什么道?既不是老庄之道,也不是佛教之道,更不是基督教或天主教的道,而是中华文化*高经典里面的道。这个道在哪里?在《论语》,在《孟子》,但主要是在六经。六经的基本义理就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天下大道。可惜现代教育制度建立以后这个道不传了,这是一个无可估量的损失。也许有人会讲,现代教育体制来自西方,不也是知识教育吗?人家不是也不传道吗?这个说法不对。西方也传道,只不过它有单独的系统,它的传道是通过教会。
第五,以六艺之学为国学,大中小学开设国学课,其中应当有文言文的写作练习一项。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自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也是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必然之势。但彻底放弃文言、废弃文言,则不是明智之举。就像现代知识教育丢弃了传道一样,文言写作的基本废弃也是文化传承的一个损失。文言有什么好处呢?文言的重要好处是它可以保持文本书写的庄严。文言表达婉曲典雅,可以不失身份的曲尽其情。其实国家的重要文诰,重要的文件,包括庆典的告白,以及外交文献,适当使用一点文言,会显得更加典雅庄重。诚如马一浮先生在抗战时期对国家文制所期许的:“飞书走檄用枚皋,高文典册用相如,中土如有复兴之日,必不安于鄙倍。但将来制诰之文,必须原本经术,方可润色鸿业,此尤须深于诗书始得。”我所说的文本的庄严,就是这个意思,马先生已经专门示明了。
所以,如果定义国学为六艺之学,国学就可以入于国民教育。反之,如果定义国学为国故学,由于繁多而不知从何说起。即使定义为我国固有学术,那也不是很多人都需要涉猎的领域。那是研究中国学术史的人所研治的范围,不可能也不需要大家都“热”在其中。惟有六艺之学,关于六经义理价值的学问,那是与每一个人都相关的学问,应该成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内容。如果一定要使用“国学博士”的称谓,那么其所作的学位论文,亦应该不出经学和小学的范围,而且获得此一博士学位的人应该少之又少。其他博士需要三年,这个以经学和小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应该需要五年或者六年的时间。此外,国学教育也应该同时成为国学研究的对象。以此大学的国学院,应该有三部的设置:**,经学部;第二,小学部;第三,国学教育部。
按此思路,如此设置,百年来的国学与现代学术分科的纠结,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作者简介
刘梦溪 当代文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主要著作有《学术思想与人物》(2004)、《红楼梦与百年中国》(2005)、《论国学》(2008)、《中国现代学术要略》(2008)、《国学与红学》(2011)、《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2012)、《陈宝箴和湖南新政》(2012)、《陈寅恪的学说》(2014)等。亦曾编纂《中国现代学术经典》(35卷、2000万字,1997)。
-
东京梦华录
¥17.0¥46.0 -
杜牧诗文选译
¥4.9¥14.0 -
上古神怪物语(山海经图谱)
¥26.5¥69.8 -
庄子选译
¥5.9¥18.0 -
诗经-先民的歌唱
¥18.3¥39.8 -
宋代传奇选译
¥6.6¥22.0 -
知道几句三字经
¥21.1¥49.0 -
世说新语
¥12.0¥46.0 -
彩色图解山海经
¥14.9¥55.0 -
随园食单(图文本)
¥10.2¥30.0 -
浮生六记
¥7.9¥15.0 -
柳宗元诗文选译
¥4.9¥18.0 -
素书
¥10.0¥39.8 -
荀子选译
¥6.2¥19.0 -
陶渊明诗文选译
¥5.1¥16.0 -
欧阳修诗文选译
¥7.4¥20.0 -
论语注译(修订版)
¥11.2¥34.0 -
王维诗选译
¥6.0¥20.0 -
楚辞选译
¥7.9¥15.0 -
清代文言小说选译
¥6.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