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的空间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068695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8页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506869584 ; 978-7-5068-6958-4
本书特色
晓华著的《分割的空间(精)/紫金文库》的作者是国内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分割的空间》是她的**本散文随笔集,是她在批评之余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作者从书籍的字里行间入手,从日常生活的人事物语出发,仔细地品味生活、描摩世事,传达出作者的阅读趣味和思想光芒,以及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度思考。本书文笔明朗晓畅,随性自然,阅读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的那一颗清澈透明的赤子之心。
内容简介
《分割的空间》的作者是国内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分割的空间》是她的*本散文随笔集,是她在批评之余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作者从书籍的字里行间入手,从日常生活的人事物语出发,仔细地品味生活、描摩世事,传达出作者的阅读趣味和思想光芒,以及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度思考。本书文笔明朗晓畅,随性自然,阅读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的那一颗清澈透明的赤子之心。
目录
节选
书眉杂抄之二《塔芒戈》梅里美作为法国浪漫主义小说家曾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为著名的大概要算《卡门》吧?其实,从小说艺术的角度讲,梅里美的作品是有很明显的缺憾的,*主要的是比较粗糙,他作为一名浪漫作家,没有让我感受到应有的想象力的愉悦,而且,情节的结撰在那个时代的小说家中也较为逊色。但梅里美还是“著名”,跟现在的许多中国青年作家的出名一样,恐怕,戏剧家、音乐家对他作品的改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前些时着法国电影《塔芒戈》,就是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如果不是为看这部“名片”,恐怕不会再去读梅里美的这部中篇的。已经记不清电影的编剧与导演了,反正看了一半就大吃一惊,与原著相差太大,这正说明了梅里美作品的特色,故事性、戏剧性不够,如按梅里美的原著拍,是很难为编导的,但我接着要指出的就不是对梅里美的不满了,编导显然比梅里美晚出,更具有现代民主与人权思想,所以,编导的重点放在了以白人船长勒杜与黑人头领塔芒戈的斗争上,而剧中的女主角爱谢也被重新处理,主题的揭示是爱的呼喊 :“我自由了,我是一个自由人 !”而且,*后让爱谢明白这种自由可能是廉价的,于是,她宁可放弃这种“自由”,而与塔芒戈等同归于尽。这样处理,戏剧性是强了,主题的现代意义也鲜明了,但我以为反不如梅里美朴素的原著更历史主义,也更深刻。在梅里美的原著中,白人与黑人的斗争过程很快,而且是以白人的全部灭亡告一段落的,严格地讲,影片只截取了小说的前一部分,并对这一部分的阶段性戏剧冲突做了相反的处理,以点明种族斗争的酷烈,而梅里美在写完了黑人的胜利后似乎才开始了他的主体部分,黑人杀死了白人,但黑人却无法驾驭在大西洋上颠簸的轮船,他们不明白现代航海技术,小说的结局是一艘英国轮船发现了那艘在海上不知漂泊了多少天的破船,而船上只剩下两个人,一个是死去的爱谢,另一个则是奄奄一息的塔芒戈。因而,梅里美的深刻在于 :表面的胜利是不足道的,*后的胜利应有待于文明的获得,如果一个民族,国家或人种,若处于人类文明的低级阶段,他们是不会有真正的胜利的。《法国文学评论史》这本书得来很偶然,是朋友从上海给我邮购的,拿到手,我很惊讶,精装本,印刷得相当漂亮,可定价才九元八角,心中真有捡了便宜的快意,不过,这种快意随着阅读而丧失殆尽。我不是说这本写得不好,不是,它写得很详尽,很具系统,条理清楚,视野开阔,尤其是对各派批评的思想背景交代得清清楚楚。我之所以沮丧,是因为我近来的一些心境以及我对中国学界的一些困惑,其实,作为一名业余的写作者,所谓困惑与否本是无所谓的,但因为经常的阅读与写作,所以总是难以抹去心中的阴影。不记得是谁说过的,在近现代思想史上有这么一种有趣的现象,说欧洲人只顾在“实验室”里试验思想,哪知才是些半成品,美国人就“批发”、“走私”出去搞得像模像样,反而令欧洲人吃了一惊。这种嘲笑未尝不可作正剧来看,来看我们的学界,目前的状态恰恰只有拿来主义,而无送去主义,因为乏善可陈,不管怎么讲,只要稍稍接触接触中国思想界,对它的积贫积弱都应有切肤之痛,以我所见,主要问题恐怕就在于中国学界创造力的丧失,人之激情的丧失,思想勇气的丧失,拿来主义的结果只能是如计算机式的“复制”“拷贝”,而真正的工具则应编写出属于自己的程序软件。百年以来,是中国现代意义文学批评学科诞生的历史,不可谓没有成果,但谨严的读者不妨将这本《法国文学批评史》与许道明、温儒明两位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对读,看看究竟有什么结果,我以为,除因为批评家个人的气质的差异而自然产生的审美感知以外,其理性工具都是依傍域外,因而,归终的话依然是 :哲学的贫困,至于其原因,则非这篇札记所能展开的了。其实,有些话,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悲切者或会扼腕,而超然者大概只会莞尔一笑。《万历十五年》在报上看到杂文新秀潘多拉的一篇文章《书非读不买》,钻钻牛角尖想一想,个人买书有时竟也有如图书馆,碰到一个类似馆藏与流通的矛盾,只不过在个人,原因既单纯又复杂罢了。如从阅读的角度讲,只要称得上藏书家的,恐怕没有一位能将所购的书看遍的。我以为,在印刷、出版业兴盛、公益图书馆林立、信息高速公路纵横的现代社会,个人的购书乃至藏书都已不具有很大的意义了,但问题在于书与人的关系在一开始就不完全是这种工具性质和功利性质的,对一个在性情气质上算得上“文人”的人来说,书对于他可能比什么都重要,他与书有时以至于能构成不可分离的亲情关系,或者某一种书对于他,有一种思想上、情感上的震动,虽然读了,从功利与工具的角度讲,它已不再具价值,但他仍然想拥有它,甚至,会永远珍藏它。这就是我为什么在今天购进新版《万历十五年》的道理。*次读《万历十五年》是在一九八三年,我为撰写毕业论文《悲剧哲学的新探索》而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当时,悲剧类的经典著作几乎翻遍,由于受普列汉诺夫、黑格尔等人观点的影响,想从史学上打开思路,于是在偶然中碰到的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当时就被吸引住了。因为作为一种历史个案的分析,黄仁宇反复渲染了这样的事实与道理,作为君主,万历在一开始不可谓不勤政努力,至于崇祯,则几乎到了事必躬亲的地步,更重要的是,有明一代,它还拥有似乎不亚于汉唐任何盛世的名相 ( 如张居正 ) 名臣 ( 如海瑞 ) 武将 ( 如袁崇焕、戚继光 ),另外,明代的一些君主的许多措施如对历史上一直头疼的外戚内宦的处置也不可谓不得力,但明代怎么看上去都那么奇怪、堕落和腐败,依然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这对我当时所接受的正统历史观震动很大,我*次意识到此岸与彼岸的差别,意识到命运的不可抗逆,在这样的意义上,历史等于命运。崇祯作为亡国之君是来不及思考这样的问题了,当然,以他的家族遗传、教育和身份、地位,他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思想角度,否则,他早禅让了去当另一个李贽了。历史的本质是什么,是命运。其实,历史曾经是现实的 ( 比如对活着的万历和崇祯而言 ),同时,历史又曾经是未来的。哲学即开始于对抽去了时间的此岸 ( 历史、现实、未来 ) 的追问,而追求的目的又无非是此岸何以可能,其终极答案当然是命运,哲学的进一步思考魅力由此展开而产生,这就是我当时的感觉,也是我那篇毕业论文的主题。老师给我的分数不太理想,但我的世界观却由此发生了转变,以至于个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力度”也受到了影响——后来,我看到了李泽厚先生的哲学提纲,他居然也说到哲学的中心就是命运,我不禁又一阵感叹。因了这样的原因,我每到图书馆,总要摸一摸那朴素的黄底子褐色条纹的《万历十五年》,一直为了不能自己拥有这样一本书而遗憾。*近,黄仁宇在大陆又红了起来,出了好几种书,我看了,都似乎不及 ( 万历十五年》,作为黄仁宇在大陆系列书种之一,重版的《万历十五年》是*后推出的,书价自然已翻了十五倍之多,装帧也改成了清一色的蓝色,我总有一种新人不及旧人好的感觉,但还是把它买下来。我将它放在书架上醒目的位置,我对朋友讲这段“人与书”的故事,然后说道 :“我什么时候再去读它,那就不知道了。”……
作者简介
晓华,女,1963年3月生,江苏省如东县人。1982年毕业于南通师专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教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2001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工作,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创作室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江苏省当代文学学会理事。
-
十三邀2:偶像是生意,是符号,是忍辱负重(八品)
¥26.4¥60.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9.3¥55.0 -
孤独海子:海子经典诗选
¥18.9¥45.0 -
理想青年:朱光潜谈修养
¥18.1¥49.0 -
我是一只骆驼
¥19.2¥32.0 -
诗经演
¥10.5¥39.0 -
藏族民间故事-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
¥22.1¥63.0 -
汉字里的中国
¥12.2¥4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8.4¥49.8 -
我与地坛
¥15.4¥2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8.4¥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3.3¥68.0 -
茶馆
¥10.8¥36.0 -
熊镇.2
¥17.4¥49.8 -
美好的生活:失败与想象力不可或缺(中英文对照)
¥14.8¥39.9 -
一曲难忘
¥15.1¥35.0 -
活出生命的本真
¥16.7¥45.0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8.5¥45.0 -
有苦有甜过生活
¥15.8¥45.0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