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1星价 ¥31.0 (7.2折)
2星价¥31.0 定价¥4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35418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91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811354188 ; 978-7-81135-418-8

内容简介

本书在系统介绍与广告相关的消费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广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近期新研究成果。系统闸释了广告的消费心理学基础,深入挖掘了广告运作过程中的消费心理学规律,具体内容包括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概论、广告策划心理、广告创意心理、广告诉求心理、广告媒体心理、广告表现心理、广告文化心理、广告品牌心理等。

目录


1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概论
1.1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概述
1.2 广告的心理效应
1.3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4 消费者个性与自我概念
1.5 消费者的决策及对广告的影响
[案例分析]为什么消费者不领情?

2 广告策划心理
2.1 广告策划理论及心理分析
2.2 广告策划的程序及心理策略
2.3 广告创意的方法
[案例分析]三禾策划观

3 广告创意心理
3.1 广告的吸引力与注意策略
3.2 广告注意策略的误区
3.3 广告的知觉与理解
3.4 提高广告记忆效果的方法
3.5 广告创意中的想象与联想
[案例分析]绝对伏特加

4 广告诉求心理
4.1 广告诉求的心理基础
4.2 广告的理性诉求
4.3 广告的情感诉求
4.4 广告的潜意识诉求
[案例分析]真的“他好,我也好”吗?

5 广告媒体心理
5.1 广告媒体的心理效应及创意策略
5.2 广告媒体的选择
5.3 广告媒体策划和运用
[案例分析]创意媒体

6 广告表现心理
6.1 广告要素的心理效应及创作原则
6.2 广告制作的表现技巧
6.3 包装广告及其心理分析
[案例分析]让我们做得更好

7 广告文化心理
7.1 广告与文化
7.2 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7.3 中国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7.4 广告的文化策略
[案例分析]可口可乐在中国

8 广告品牌心理
8.1 品牌与品牌个性
8.2 品牌塑造与管理
8.3 品牌设计
8.4 品牌建设的心理机制及广告策略
[案例分析]苏州市相城区机关服务品牌塑造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3.问卷法  问卷法又称调查法,即消费者在一定施测条件下,按照指导语完成一套问卷,收集后按计分规则整理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以得出相应结论的研究方法。它是广告与消费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适于了解消费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消费观念等。  问卷法的优点有:问卷内容客观统一,处理分析方便,特别适于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数据分析;除了访问问卷外,问卷法大多是间接进行的,避免了主试、被试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且匿名性强,保证了回答的真实性;问卷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的数据资料,节省了人力、时间和经费。  4.投射法  人的有些心理活动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甚至潜意识中的,不能直接了解,他们不愿将之告诉别人,甚至他们自己也意识不到,所以有时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很难了解到消费者真正的态度和动机。在这种情况下,投射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所谓投射法,就是根据无意识的动机作用分析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即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外部刺激物,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随意表达他的需要、动机、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在因素。这些内在因素是经过上述刺激物而投射-出来的反应,并且是不受限制的反应。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中投射法常用的有词汇联想法、造句法、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示意图法和角色扮演法。下面是投射法的一个经典案例:  一个威士忌厂的老板想了解酗酒人的性格,于是请来广告心理学家斯容帝设计了一个实验,挑选几位嗜酒如命的酗酒者作为被试,让他们回答以下问题:假如你坐火车,你更愿意与谁结伴同行?让他们从一大堆照片里选择一张。事实上,照片里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如虐待狂、歇斯底里者、偏执狂等,但事先并未告知被试。测验分两次进行,**次是让这些酗酒者在未喝酒的情况下进行选择,第二次是让他们在喝过三大杯后进行选择。结果两次实验的结果差异很大。人们都愿意找与自己性格相近的人结伴同行,这个实验说明喝酒前后人的性格会发生很大变化。  5.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控制一些变量,设定一定的情景,以探讨消费者消费规律的研究方法,即控制一个或几个自变量如价格、包装,观测因变量的变化如销量、好评度,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终目的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广告与消费心理学常用的实验法有以下四种:  (1)回忆法。  回忆法的典型程序是呈现给被试广告信息一段时间以后,要求被试尽可能快地回忆这些信息,并对广告作出评价,*后进行回忆与评价之间的相关分析。这种方法由于可提供量化的信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十分盛行。  ……

作者简介

  江波,男,1973年生,江西九江人,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科研工作。全国心理技术应用论坛理事。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著有《广告心理新论》、《广告效果测评》、《公关心理与实务》、《谈判心理战》等多部学术著作,在《心理科学》、《中国广告》等全国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了汇仁集团、仁和集团、江铃汽车、苏州乐园、中新股份、苏州电信、神华电力、捷美电子、法泰电器、庐山三叠泉风景区、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市相城区、苏州市木渎镇、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苏州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等上百家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广告营销及品牌策划项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