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粮食主产区资源节约农作制研究

粮食主产区资源节约农作制研究

1星价 ¥61.5 (4.1折)
2星价¥60.0 定价¥15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6338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6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511633804 ; 978-7-5116-3380-4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中国实际国情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对我国主要粮食产区(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西南中高原区)农业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适合当地发展的资源节约和生态安全的农作制度来解决农业资源匮乏、资源浪费以及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全书分为七章:靠前章、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作制的必要性;第二章、资源节约型农作制理论基础;第三章、东北地区培肥节水型农作制;第四章、黄淮海平原节水节肥型农作制;第五章、长江中下游地区节地节肥型农作制;第六章、四川盆地节地培肥型农作制;第七章、西南中高原区节水节地培肥型农作制。

目录

**章 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作制的必要性 **节 国际上资源节约型农作制的经验做法 一、美国低耗持续型模式 二、以色列节水高效型模式 三、荷兰集约高效型模式 四、我国台湾地区生态低碳型模式 第二节 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农作制的必要性 一、农业资源约束与利用形势日益严峻 二、农产品需求的刚性增长需要资源节约技术新突破 三、制度性技术是实现我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节约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我国农作区资源节约农作压力空间分布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二、资源节约农作制压力指数评价指标与方法的建立 三、节水农作重点区 四、节地农作重点区 五、节肥农作重点区 六、资源节约型农作制重点区 七、讨论和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资源节约型农作制理论基础 **节 资源节约型农作制的内涵与特征 一、资源节约型农作制概念 二、资源节约型农作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资源节约型农作制的理论基础 一、能量加速散逸原理 二、物质非闭合流动与循环原理 三、生态位与生物互补原理 四、系统工程与整体效应原理 五、农业区位及地域分异原理 六、农业可持续发展原理 第三节 我国资源节约型农作制构建框架与重点领域 一、资源节约型农作制构建框架 二、资源节约型农作制构建的重点领域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东北地区培肥节 水型农作制 **节 东北地区农业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一、东北地区农业资源利用现状 二、东北地区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现状与潜力 一、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现状 二、东北粮食生产未来需求 三、东北地区粮食增产潜力 第三节 东北地区培肥节水型农作制途径 一、东北地区地力培育型农作制途径 二、东北地区节水型农作制途径 第四节 东北地区培肥节 型农作主导模式及潜力 一、东北地区地力培育型农作主导模式及潜力 二、东北地区节水型农作主导模式及潜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黄淮海平原节 水节 肥型农作制 **节 黄淮海平原农业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一、黄淮海平原农业资源利用现状 二、黄淮海平原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现状与潜力 一、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现状 二、黄淮海平原粮食未来需求 三、黄淮海平原粮食增产潜力 第三节 黄淮海平原节水节肥型农作制途径 一、黄淮海平原节水型农作制途径 二、黄淮海平原节肥型农作制途径 第四节 黄淮海平原节水节肥型农作主导模式及潜力 一、抗旱品种+优化灌溉组合节 水模式 二、节 水种植模式 三、冬小麦一夏玉米水肥高效利用模式 四、冬小麦一夏玉米节肥模式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长江中下游地区节地节肥型农作制 **节 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资源利用现状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生产现状与潜力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生产现状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未来需求 三、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增产潜力 第三节 长江中下游地区节 地节 肥型农作制途径 一、节 地型农作制途径 二、节 肥型农作制途径 第四节 长江中下游节地节肥型农作主导模式及潜力 一、节 地农作主导模式及潜力 二、节 肥农作主导模式及潜力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四川盆地节地培肥型农作制 **节 四川盆地农业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一、四川盆地农业资源利用现状 二、四川盆地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四川盆地粮食生产现状与潜力 一、四川盆地粮食生产现状 二、四川盆地粮食未来需求 三、四川盆地粮食增产潜力 第三节 四川盆地节地培肥型农作制途径 一、四川盆地节地型农作制途径 二、四川盆地节肥型农作制途径 第四节 四川盆地节地培肥型主导模式及潜力 一、四川盆地节地农作主导模式及潜力 二、四川盆地节肥农作主导模式及潜力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西南中高原区节水节地培肥型农作制 **节 西南中高原区农业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一、西南中高原区农业资源利用现状 二、西南中高原区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西南中高原区粮食生产现状与潜力 一、西南中高原区粮食生产现状与未来需求 二、西南中高原区粮食增产潜力 第三节 西南中高原节水节地培肥型农作制途径 一、西南中高原区节水型农作制途径 二、西南中高原区节地型农作制途径 三、西南中高原区培肥型农作制途径 第四节 西南中高原节水节地培肥型主导模式及潜力 一、西南中高原区节水农作主导模式及潜力 二、西南中高原区节地农作主导模式及潜力 三、西南中高原区培肥农作主导模式及潜力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逄焕成,男,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节水灌溉与施肥学科杰出人才,中国土壤学会盐渍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土壤学会理事,《土壤学报》编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