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敬梓的情怀与哲思/中国历代文化名家

吴敬梓的情怀与哲思/中国历代文化名家

1星价 ¥21.0 (6.0折)
2星价¥21.0 定价¥3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96628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6
  • 出版时间:2017-03-01
  • 条形码:9787539662817 ; 978-7-5396-6281-7

本书特色

  武汉大学文学院陈文新教授从清朝社会世情的独特角度为你解读清朝著名文学家、《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传奇一生。   精美插图,带你领略百年前文学大师的风采及其代表作品的不尽魅力。   鲁迅先生曾说:“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佳作,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倾其一生,以生命铸就了这部不朽的作品。   吴敬梓终身不第,大部分时间可谓沉郁潦倒,正是在这样的境遇中,他体味到了在科举制度发展到一定时期的清朝下层读书人的真实处境与被扭曲的心态,于是怀悲凉之心,执辛辣讽刺之笔,将一切读书人的情态与心思尽入纸间。武汉大学文学院陈文新教授的这本文化随笔不仅描摹了吴敬梓的一生,更将清朝儒林掰开揉碎呈现在读者面前,是一部忠于历史的静心之作,读来引人感慨与深思。

内容简介

本书是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对清代有名文学家吴敬梓的研究性作品。全书共分为七章,分别从吴敬梓的生平、小说、文论、交游、儒生情怀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展现了吴敬梓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贯穿他一生的儒生情怀,阐明了他小说作品的独特风格对后世文人及社会的深刻影响,能为后人了解、研究吴敬梓提供有益的参考。

目录

引论

一、吴敬梓的生平002

二、《儒林外史》侧重表现科举制度的负面013

三、《儒林外史》是吴敬梓的“有激之言”021

**章 《儒林外史》视野下的科举功名

一、举人的身价026

二、高翰林论“揣摩”034

三、功名与人品039

四、功名与学问049

五、功名与机缘056

六、功名与世情065

七、功名与风水070

第二章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一、“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076

二、“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079

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084

四、“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上一层为中流砥柱”090

第三章 贤人风范与儒生情怀

一、传统社会中“道”与“势”的博弈097

二、虞博士以“养家活口”为人生**要务103

三、庄绍光“高尚”而又平凡109

四、虞、庄是哲人,也是诗人114

五、贤人风范与名士风流124

第四章 “名士习气”

一、故为矫激之行以调侃流俗132

二、“不颠不狂,其名不彰”:杜慎卿的成名之道136

三、“借幽雅以博荣名”141

四、权勿用的怪诞145

五、“斗方名士”之“酸”149

六、“呆名士”之“呆”153

第五章 侠客梦的破灭

一、娄家两公子养士梦的破灭159

二、凤四老爹:仗义行侠的意义何在164

三、沈琼枝:一味负气斗狠为哪般168

第六章 八股贤媛与青楼才女

一、八股贤媛与“少年名士”相遇176

二、青楼佳人聘娘的素养与白日梦180

三、天真的“名士”被销金窟的名妓涮了一把185

第七章 山水、田园与南京风物

一、山水风景190

二、田园风光196

三、南京的名胜与风物201

第八章 《诗经》解读的叙事功能和文化意义

一、关于《女曰鸡鸣》的解读208

二、关于《溱洧》的解读213

第九章 《儒林外史》的六种笔法

一、用正笔、直笔写“书中**人”220

二、用直接心理描写揭示“礼贤下士”的表演意味225

三、戏拟“三顾茅庐”231

四、“横看成岭侧成峰”235

五、局内人相互讽刺造成一箭双雕的讽刺效果240

六、拆谎的技巧245

第十章 胡适何以扬《儒林外史》而抑《红楼梦》

一、婚姻与恋爱254

二、责任与感情260

三、儒家与道家265

四、胡适是一个现代儒生268

余论

小说史上的《儒林外史》275

主要参考文献280

附录一 《儒林外史学术档案》关于陈文新的评介 甘宏伟312

附录二 陈文新《儒林外史》研究作品目录 325

后记328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章 《儒林外史》视野下的科举功名 面对科举功名,早年的吴敬梓是一个痛苦的失意者,而后期的吴敬梓则是一个冷静的考察者和思索者。他的《儒林外史》,以冷峻而幽默的风格,从举人的身价、揣摩乃举业金针、功名与人品、功名与学问、功名与机缘、功名与世情、功名与风水等不同角度,展现了科举时代的功名以及围绕功名而展开的社会生活。《儒林外史》的描写,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科举制度的利弊,也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科举时代的民间社会。 一、举人的身价 明清时代,中国民间社会对举人怀有强烈的迷信心理。在他们眼里,举人是“天上文曲星”,与普通的人是不一样的。 读者想必记得范进的一场遭遇。他想去考举人,因没有盘费,去同岳父商议,结果被胡屠户骂了个狗血淋头: 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在胡屠户眼里,“尖嘴猴腮”的范进怎么会是“天上文曲星”呢?然而,出乎他的意料,范进居然中了!中了,这就证实了范进确是“天上文曲星”,确是地上老爷,区区胡屠户与“天上文曲星”相比,自觉卑微至极,再也摆不出丈人的架子来。因此,当范进突然发疯,要胡屠户打他一个嘴巴时,胡屠户为难地说: 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听得斋公们说: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我却是不敢做这样的事! 胡屠户好不容易壮着胆子打了范进一下,便不觉那只手隐隐地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得很了。 上述情节经常被用来说明胡屠户的势利性格。胡屠户固然势利,但以上描写却旨在揭示市井小民对举人的迷信心理,他们天真地相信举人是上天降下的星君,绝不能当作寻常人看待。他们打心眼里崇拜举人,绝不只是出于利害算计,如严贡生之讨好范进。当“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时,当胡屠户高叫“老爷回府了”时,胡屠户对范举人的迷信心理无疑居于主导地位,巴结的意味倒是其次。 明清社会对于举人的迷信心理源于明清科举制度。明清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级是院试;第二级是乡试;第三级包括会试、复试和殿试。 院试由学道或学政主持,在府城或直隶州的治所举行。院试之前,有两场预备考试。**场为州县试,由知县或知州主持,考中的称童生;第二场为府试,由知府或直隶州知州主持。这两场考试没有名额限制,知县或知府一般总是让考生通过,以便他们能参加院试。 院试是决定童生能否成为生员的关键考试,录取的比例极小,100名考生中通常只有1至2名。院试过关,考生便取得了生员的资格,俗称秀才。做了秀才,即正式成为下层绅士的一员。虽然秀才不能直接做官,但一方面,他们从此在经济上免于赋税和徭役,国家还给予一定的例银或其他津贴,在社会地位上高出平民百姓一等,见知县时不必下跪;另一方面,他们可参加举人等更高级别的考试,有希望跻身上层绅士的行列。所以《儒林外史》第二回说: 原来明朝士大夫称儒学生员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比如童生进了学,不怕十几岁,也称“老友”;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就如女儿嫁人的:嫁时称为“新娘”,后来称呼“奶奶”“太太”,就不叫“新娘”了;若是嫁与人家做妾,就到头发白了,还要唤做“新娘”。 生员与童生的差别之所以被比为妻与妾的区别,就是因为童生还是平民,而秀才却已沾到绅士阶层的边。 乡试比院试高一级,每三年考一次,地点是北京、南京及各省省城。乡试前的预试称科考,由学政主持,主要目的是确定哪些生员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的主持官员称主考,有正有副,由皇帝选派。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 乡试中被正式录取的称为举人。考举人的竞争之激烈至少与考生员相当,每百名生员中,幸运者仅一两名。举人的功名则比生员重要得多。因为,举人不但可参加会试投考进士,即使考不中进士,也能参加“大挑”,或做知县,或做学官,从此步入仕途;再退一步,哪怕不做官,在地方上以其绅士的身份,也实际上参与大量地方事务的管理,拥有相当大的权力。考上举人是读书人成为上层绅士的标志。它在读书人的人生经历中是极为关键的一环。科举制度为读书人参与国家管理提供了一条通道,民间社会对成了举人的读书人的崇拜,就是在这条通道运行良好时产生的一个事实。

作者简介

  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国学学院副院长。已出版著作《中国社会思想史》《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从李贽到戴震》《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等,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