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韬奋著译文丛经历患难余生记
读者评分
5分

韬奋著译文丛经历患难余生记

1星价 ¥33.6 (6.0折)
2星价¥33.6 定价¥56.0
商品评论(3条)
You***(三星用户)

精装,品相一般,但不影响阅读,胜在价格合适,全套已在中图收齐。

2023-06-08 15:42:28
0 0
ztw***(三星用户)

推荐一本好书

很满意的一次购书,值得珍藏!

2022-11-16 20:15:0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768212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92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807682127 ; 978-7-80768-212-7

本书特色

★《经历》和《患难余生记》合编构成了较完整的韬奋先生自传:这里既有从勤奋刻苦的苦学生到新闻出版界文化名人的成长历程,接手《生活》周刊后艰难创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职业经验和事业历程,也有从个人奋斗到成为民主志士,献身国家民族进步文化事业的心路历程。韬奋先生的一生,是患难的一生,也是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正义,昂扬奋斗的一生。尤其是韬奋先生写于狱中的文字,即使在今天读来仍使我们感动、振奋。★韬奋先生作为新闻记者,将“真实性”和“文学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既有客观真实的叙述,也不乏对人物、事件形象性的描绘刻画,感情真挚,语言生动、风趣。★《经历》中记述救国会七君子从被捕到羁押的狱中生活,存录下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事件”的**手史料。书中还涉及近现代教育的情况、二十世纪上半叶报刊出版情况、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制度等多方面内容,且叙述详尽,具有珍贵的史料和文献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由《经历》《患难余生记》两部分合编而成,是邹韬奋先生的个人回忆录。全书向我们展现出韬奋先生从一名穷学生,到很好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爱国民主战士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堪称现代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缩影。1936年11月,邹韬奋先生因参与领导救国会而被捕入狱。韬奋在狱中回顾撰写了自己二十年来的生活中就学就业的经历片段,以供青年朋友们参考。同时,还把一起被羁押的沈钧儒、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等六位狱友的可贵经历生动地记录下来,为他人作小传。《经历》包括《二十年来的经历》《在香港的经历》和《附录》,共61篇文章。1944年,韬奋先生于病中着手写作《患难余生记》。这既是作者回顾数次流亡的颠沛生涯的自传,也是抗议当局文化统治举措的历史文献。第三章还没有完稿,韬奋先生即因病逝世,此书成为未完成的很后遗作。

目录

经历


开头的话/ 003


二十年来的经历


一 永不能忘的先生/ 009


二 工程师的幻想/ 013


三 大声疾呼的国文课/ 017


四 课外阅读/ 021


五 写作的尝试/ 025


六 新闻记者的作品/ 029


七 英文的学习/ 033


八 修身科的试卷/ 037


九 幻想的消失/ 042


一〇 青年“老学究”/ 046


一一 踏进了约翰/ 050


一二 深挚的友谊/ 054


一三 苦学时代的教书生涯/ 058


一四 初出茅庐/ 062


一五 三星期的练习/ 067


一六 新饭碗问题/ 071


一七 编译的教训/ 075


一八 英文教员/ 079


一九 外国文和外国教师/ 083


二〇 一个基本原则/ 087


二一 进一步的研究/ 091


二二 写作中的“积蓄”/ 095


二三 一种有趣味的工作/ 099


二四 现实的教训/ 103


二五 一幕悲喜剧/ 107


二六 一年的练习/ 111


二七 聚精会神的工作/ 115


二八 一个小小的过街楼/ 119


二九 转变/ 123


三〇 几个原则/ 127


三一 社会的信用/ 131


三二 立场和主张/ 135


三三 深夜被捕/ 139


三四 到捕房/ 143


三五 铁格子后面/ 147


三六 高三分院/ 152


三七 再被羁押/ 157


三八 同情和厚意/ 161


三九 地方法院/ 166


四〇 押在公安局/ 170


四一 高等法院/ 175


四二 看守所/ 179


四三 临时的组织/ 183


四四 我们的“家长”/ 187


四五 “难兄难弟”的一个/ 194


四六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198


四七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202


四八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205


四九 一个“难妹”/ 208


五〇 “六个人是一个人”/ 212


五一 前途/ 216




在香港的经历




五二 波动/ 223


五三 贫民窟里的报馆/ 227


五四 惨淡经营之后/ 232


五五 一个难关/ 237


五六 新闻检查/ 241


五七 一个有利的特点/ 245


五八 种种尴尬/ 249


五九 一只大笨牛/ 253


六〇 一封诚恳慰问的信/ 257


附录 六一 我的母亲/ 262




患难余生记




**章 流亡/ 272


第二章 离渝前的政治形势/ 320


第三章 进步文化的遭难/ 363



展开全部

节选

三五 铁格子后面
我的眼镜脱去了之后,史律师先被带出,我再等了好些时候,大概在当夜五点钟左右,我也被带了出来,往监狱方面走去。我举起脚来走的时候,皮鞋总在脚跟升降着,好像什么升降机似的,怪累赘,才又恍然觉到皮鞋上已没有了皮鞋带。这倒也是生平**次的经验,因为自从知道穿皮鞋以来,从来没有不用皮鞋带的。这样一来,皮鞋倒像了拖鞋,所不同的是拖鞋轻便而皮鞋式的拖鞋却怪沉重。下面拖着一双皮鞋式的拖鞋,上面的两只眼睛又缺少了一副眼镜,拖步出了房门,好像走进了“迷园”,四周都成了朦胧糊涂的世界。往监狱去是要走下楼梯的,更是在糊涂中瞎摸着。幸而挟持我手臂而行的那位中国巡捕倒还殷勤,转弯或下梯的时候,总是小心打着招呼帮我的忙。将到监狱门口的时候,不但重遇着史律师,并且看见章乃器先生也来了,看看他的身上,西装领上的扣子也没有了,皮鞋上的带子也没有了,他身上也罩着一件呢大衣,脚上也拖着一双皮鞋式的拖鞋!我们遇见时都不许谈话,只能点头微笑打个静默的招呼而已。我们会齐了再向前走。走到监狱里的时候,押解我们的人正和守监的人接洽,我乘隙偷问章先生:“沈先生怎样?”他回答说:“大概也被捕了!”我听了默然微叹,那样冷的深夜,我实在替他老先生担心。我一面心里这样想着,一面囚室的门已开了,便被关了进去,铁格子门下了锁。
我们三个人分住在三个囚室。我进了囚室之后,虽然已觉得疲乏,却睁开我的好像半瞎了的眼睛,四面仔细瞭望一下,看见这个囚室倒不算小,约有十来尺阔,八九尺深,一大半的地位都被一个大床铺占去了,床是用木板搭成的,好像小戏台似的,显然是预备六七个人睡的,虽则这次只是我一个人在里面。囚室里有了这样大的一个床铺,余下来的只是一条狭长的走路的地位。在房的一角,地上有个圆钵头,那大概是预备小便用的。除有一个铁格子的门,墙的高处还有一个小小的铁格窗。天花板的中央有着一盏电灯,射出暗淡的光线。床上有一条蓝布的被窝。我就把这被窝铺在床沿,把被窝的一头卷着一部分当枕头用,便和衣躺在那被窝上面。那段床沿离铁格子门很近,躺在床上看得见门外的暗淡灯光中有安南巡捕来往梭巡着。在孤寂冷静中刚刚睡着,不一会见有人来开铁格子门,把我叫醒,我一跳而起,莫名其妙,巡捕叫我跟着他走,我只得搓搓睡眼跟着走。走出了囚室的铁门,看见章先生和史律师也一同出去,经过了一个天井,转了两个弯,到了另一个监狱,形式和前一个差不多,不过在两排囚室中间的那个甬道里装有火炉。那个便装的法国人说着简单的英语,说这里可以比较温暖些。我猜想这也许是出于他们的好意,叫我们迁住在一个比较温暖的地方。但是我经这样一迁移,躺在床上却一夜睡不着。自问心境坦白,并没有什么忧虑,但不知道为什么就睡不着。后来直到小窗上透进鱼肚白,才朦胧地睡了几分钟,忽然又醒了,醒后虽仍躺在床上,从此就睡不着。等一会儿,有个安南巡捕送进两片面包,一个铅碗盛着的热茶。我看那铅碗的里边似乎积满了茶垢,没有喝的勇气;那两片面包倒是新鲜的,我便咬了两口,但因为并不想吃,所以就放在床边。
身上没有了表,什么时候也不知道,不过觉得天亮了好久,八点钟何以还不肯来!(因为听说八点钟送法院。)后来他们又把我这个“半瞎子”送到政治部的办公室里,再经一次和前一夜大同小异的问话。等待问的时候,章先生也在那里,我们想说一两句话,立刻被翻译阻止,只得默然相对。问话的时候,各人是被隔离开的。后来我被带着转了不少上上下下的楼梯、天井和走廊,到一个地方去打手印。这是我生平**次打手印,*初一念是不胜愤怒,但转念亡国奴的惨状更甚于现在的遭遇,为着参加救国而打手印,算什么!手印打后,又被带着转了不少上上下下的楼梯、天井和走廊,押回监狱里去。等一会儿又被带出来,又转了不少上上下下的楼梯、天井和走廊,到一个地方去拍照,正面拍了一张,侧面又拍一张。又重新转了不少上上下下的楼梯、天井和走廊,仍被押回监狱里去。等一会儿又被带出来,又转了不少上上下下的楼梯、天井和走廊,到一个地方去量身体、面部、手臂等等。又重新转了不少上上下下的楼梯、天井和走廊,再被押回监狱里去。等一会儿又被带出来,又转了不少上上下下的楼梯、天井和走廊,再干一番打手印的把戏,据说是再须打一套送到英租界去的。我们是在这一天(廿三日)的下午三点钟左右被解往法院的。在这时以前,我这个“半瞎子”就拖着没有带子的皮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被押来押去。我觉得很有些像做猴戏,我自己被当作一只猴子玩!我继续不断地被押进押出的时候,章先生和史律师也在一起,我们的态度都很从容。

作者简介

邹韬奋(1895—1944),中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翻译家。
原名邹恩润,祖籍江西余江。1921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七年间周刊成为行销超过15万份的极有影响刊物。1932年7月,创立生活书店,由《生活》周刊“书报代办处”,发展到遍布全国五十余家分店。后又创办《大众生活》、《全民抗战》和《生活日报》等刊物。邹韬奋一生六次流亡,一次入狱,1936年因参与救国会与沈均儒、章乃器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是为“七君子”之一。著作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 患难余生记》等,他的新闻性散文堪称典范之作。翻译作品有《韬奋译述爱情小说三种》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