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反贫困视域下社会救助依赖问题的解构及其治理

反贫困视域下社会救助依赖问题的解构及其治理

1星价 ¥59.3 (7.5折)
2星价¥59.3 定价¥7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5701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42页
  • 出版时间:2018-10-01
  • 条形码:9787030570130 ; 978-7-03-057013-0

本书特色

《反贫困视域下社会救助依赖问题的解构及其治理》是一本社会政策类书籍。《反贫困视域下社会救助依赖问题的解构及其治理》基于中国贫困形势的新变化和经济社会的急剧转型,以实证数据为支撑,对社会救助依赖的表现形态、概念内涵、防范与治理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反贫困视域下社会救助依赖问题的解构及其治理》的学习,可以了解反贫困视域下的社会救助依赖问题的特殊内涵、本质特征、产生机理与解决路径,为研究者掌握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运行特点及反贫困等提供参考。

内容简介

面对贫困形势的新变化,经济社会的急剧转型,基于社会救助的实施、执行情况,分析脱贫攻坚背景下社会救助发展的新要求、新目标、新趋势,以实证数据作为支撑,对“是否存在救助依赖问题”的争议进行回应,分析调查地区社会救助及其救助依赖的表现形态,以此进一步探讨“救助依赖”的概念内涵、分类及其认定方式,基于贫困治理的视角探讨社会救助依赖问题的发生根源及其治理、防范机制。前瞻性思考当前社会救助制度设计或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对“社会救助依赖”的概念内涵、认定标准、产生机理等领域的研究,力争为形成中国话语体系下的社会救助理论奠定基础,为及时修正和解决社会救助制度运作中产生的救助依赖问题、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效能、提高反贫困效率,推动社会救助制度走向更加公平、高效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目录

目录
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缘起 1
1.1.1 问题的提出 1
1.1.2 研究的意义 4
1.2 文献综述 5
1.2.1 关于“是否存在救助依赖问题”的争论 5
1.2.2 关于“救助依赖”的认定方式研究 7
1.2.3 关于“救助依赖”的归因研究 9
1.2.4 关于社会救助反贫困功能及政策改革的研究 11
1.2.5 关于防范和解决社会救助依赖的对策研究 13
1.2.6 对以往研究的简要评述 15
1.3 核心概念界定 17
1.3.1 西方语义下的“福利依赖”概念 17
1.3.2 “救助依赖”概念的中国诠释 18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9
1.4.1 贫困问题的理论发展:从传统走向发展的新诠释 19
1.4.2 反贫困下的福利干预理论:从“消极福利”走向“积极福利” 24
1.5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30
1.5.1 研究思路 30
1.5.2 研究方法 31
1.5.3 创新之处 32
第2章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救助制度发展历程及反贫困新要求 33
2.1 跨越40 年: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历程(1978—2018 年) 33
2.1.1 改革开放初期的传统型社会救济阶段 34
2.1.2 试点建立城市低保制度的探索阶段 35
2.1.3 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建立阶段 36
2.1.4 尝试构建现代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阶段 37
2.2 贫困形势转变对社会救助反贫困提出新要求 38
2.2.1 要求更加注重解决相对贫困问题 38
2.2.2 要求更加注重及时干预暂时性贫困问题 39
2.2.3 要求更加注重解决多维贫困问题 40
2.2.4 要求更加精细化解复杂化的致贫因素 41
第3章 社会救助依赖的主要表现——基于多个地区的实证探索 43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43
3.1.1 数据来源 43
3.1.2 样本描述 44
3.2 受助者主要特征及其接受救助的基本情况 46
3.2.1 受助者劳动能力与持续受助时间分布特点 46
3.2.2 低保实际补差水平分布特点 47
3.2.3 受助者就业情况与救助收入替代比分布特点 48
3.2.4 失业受助者的再就业意愿与再就业行动 51
3.2.5 受助者对低保救助的主观态度 53
3.3 社会救助依赖现象的主要表现形态 54
3.3.1 持续受助时间长,尚未形成有效退出机制 54
3.3.2 低保补差水平低,但救助收入替代比高 55
3.3.3 受助者失业风险高,失业者再就业积极性不强 56
3.3.4 隐瞒收入现象突出,通过收入隐瞒获取救助资格 57
3.3.5 受助者救助依赖性强,但不能忽视能力贫困 59
第4章 社会救助依赖的认定及其回归模型检验 61
4.1 社会救助依赖的认定方式 61
4.1.1 救助时长 61
4.1.2 救助收入替代比 62
4.1.3 失业时长 63
4.1.4 “救助—就业”关系的检验 63
4.1.5 “救助— 再就业积极性”关系的检验 64
4.2 基于“救助—就业”关系的“救助依赖”模型检验 65
4.2.1 模型框架设计 65
4.2.2 变量设置与研究假设 66
4.2.3 模型构建与运行结果分析 68
4.2.4 结果与讨论 71
4.3 基于“救助— 再就业积极性”关系的“救助依赖”模型检验 72
4.3.1 模型设计、变量设置与研究假设 72
4.3.2 失业者再就业意愿的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74
4.3.3 失业者再就业行动的计量检验与数据分析 76
4.3.4 结果与讨论 77
第5章 反救助依赖政策执行效果的模型检验 79
5.1 框架设计、变量描述与研究假设 79
5.1.1 框架与研究设想 79
5.1.2 变量选取及操作化 80
5.1.3 研究假设 81
5.2 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83
5.2.1 “反救助依赖政策”对受助者就业的影响分析 83
5.2.2 “反救助依赖政策”对失业者再就业意愿的影响分析 86
5.2.3 “反救助依赖政策”对失业者再就业行动的影响分析 88
5.2.4 结果与讨论 90
第6章 社会救助依赖的分类及其产生机理 92
6.1 社会救助依赖现象的分类 92
6.1.1 主动型依赖与被动型依赖 93
6.1.2 能力有限型依赖与完全能力型依赖 94
6.2 社会救助依赖问题的产生过程分析 95
6.2.1 “申请—审核”程序冗繁,救助准入难 96
6.2.2 资格认定存在缺陷,技术甄别难 96
6.2.3 救助过程管理欠缺,动态追踪难 97
6.2.4 “有进无退”现象突出,退出执行难 97
6.3 社会救助依赖的产生原因分析 98
6.3.1 收入豁免和就业激励力度不足,差额补助强化劳动负激励 98
6.3.2 专项救助瞄准偏差与待遇简单叠加,强化救助的“悬崖效应” 99
6.3.3 就业扶助与能力提升政策缺失,受助者自我脱贫能力弱 101
6.3.4 社会文化氛围深度影响,受助者救助依赖心理强 102
6.3.5 反救助依赖政策“治标不治本”,执行效果欠佳 103
6.4 社会救助依赖问题的产生根源 105
6.4.1 救助理念呈现消极救助取向 105
6.4.2 贫困对象可行能力被剥夺 106
6.4.3 受助者的贫困化解路径欠缺 107
第7章 反贫困视域下社会救助依赖问题的治理路径 109
7.1 新时代反贫困视域下社会救助依赖问题的治理理念 109
7.1.1 反救助依赖与“精准施策”相结合 110
7.1.2 反救助依赖与“制度完善”相结合 110
7.1.3 反救助依赖与“贫困治理”相结合 111
7.1.4 反救助依赖与“自立文化建设”相结合 112
7.2 新时代反贫困视域下社会救助依赖的治理路径 113
7.2.1 完善准入与退出机制,强化分类管理与动态管理 113
7.2.2 避免制度简单捆绑,充分发挥各项救助制度功能 115
7.2.3 强化就业激励,推进“工作福利制”与救助渐退制 117
7.2.4 加强能力援助,提升受助对象自我脱贫能力 118
7.2.5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有效实现“精准救助” 121
第8章 结论探讨与研究反思 123
8.1 主要结论 123
8.1.1 调查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救助依赖问题 123
8.1.2 国内“救助依赖”概念区别于西方语义下的“福利依赖” 126
8.1.3 救助依赖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制度缺陷”与“能力贫困” 128
8.1.4 制度完善与贫困治理协同破解救助依赖问题 130
8.2 研究反思与展望 132
8.2.1 研究反思 132
8.2.2 研究展望 134
参考文献 136
后记 141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