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文艺的尺度

包邮人民:文艺的尺度

¥46.5 (7.2折) ?
1星价 ¥46.5
2星价¥46.5 定价¥6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0373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90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19037321 ; 978-7-5190-3732-1

本书特色

  《人民:文艺的尺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共分十一章,内容包括:人民文艺的审美特质;人民文艺的主要理论文献;关于人民性与人性、阶级性、党性之关系的理论探讨;西化思潮中文艺的民族性与人民性;新世纪文艺人民性研究的几种倾向;虚无人民与小文学史书写的兴起;贺敬之新时期人民文艺思想述要等。

内容简介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文艺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人民:文艺的尺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主要探讨人民文艺的哲学和伦理基础、人民文艺的理论文献、人民文艺的意识形态功能、人民文艺的美学原则和叙事特征、人民文艺的实现路径,以及新世纪文艺人民性研究的一些倾向等理论问题。通过这些探讨,以期使人们对人民文艺的基本理论问题有大致的了解和把握,为人民文艺的当代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提高并增强文艺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自觉和自信。

目录

前言
**章 站在人民史观的立场上
一、人民史观的内涵及其确立
二、从人民尺度视角把握历史
三、虚无历史就是虚无人民
四、“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第二章 人民文艺的审美特质
一、人民文艺的真实之美
二、人民文艺的正义之美
三、人民文艺的集体之美
四、人民文艺的劳作之美

第三章 走向人民的文艺大众化
一、文艺大众化的根本出发点
二、文艺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三、文艺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四、文艺大众化的一般规律
五、文艺大众化的核心标准

第四章 人民文艺的主要理论文献(一)
一、重访马克思、恩格斯的三封信
二、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再思

第五章 人民文艺的主要理论文献(二)
一、人民性:党的文艺思想的灵魂
二、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三、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四、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第六章 关于人民性与人性、阶级性、党性之关系的理论探讨
一、关于人民性与人性之关系的理论探讨
二、关于人民性与阶级性之关系的理论探讨
三、关于人民性与党性之关系的理论探讨

第七章 西化思潮中文艺的民族性与人民性
一、西化思潮对文艺民族性的影响
二、文艺的人民性与民族性
三、人民性:西化思潮中民族文艺的必然选择
四、一些文艺作品对人民性的抽离与扭曲

第八章 新世纪文艺人民性研究的几种倾向
一、人民性被窄化的倾向
二、人民性被泛化的倾向
三、人民性被虚化的倾向

第九章 虚无人民与小文学史书写的兴起
一、小文学史书写对私我性主体的钩沉
二、人民文艺在一些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境遇
三、文艺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手法
四、《与史同在》:一个对小文学史反拨的样本

第十章 贺敬之新时期人民文艺思想述要
一、革命是我们生命中*美的东西
二、方法论:彻底的唯物主义
三、抒人民之情,叙人民之事
四、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
五、正确反对错误倾向

第十一章 幻灭与记忆:《二手时间》里的人民影像
一、人民理想的幻灭
二、人民身份的焦虑
三、人民“自由”的虚妄
四、人民记忆的褪色
结语
附录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特征
附录二 普列汉诺夫“社会心理”理论的阐释学启示
附录三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人民:文艺的尺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本节以下简称《祝词》)中*精粹的文艺思想,就体现在“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这一重要论断上。邓小平指出:“由谁来教育文艺工作者,给他们以营养呢?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只能是: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①这里从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根本道路的高度来肯定人民对于文艺的根本意义,正显示了社会主义文艺与人民文艺的高度一致性。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首先要求文艺工作者要为人民放歌,以高品质的文艺创作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求。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我们的人民勤劳勇敢,坚韧不拔,有智慧,有理想,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顾大局,守纪律。几千年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来,他们满怀信心,艰苦奋斗,排除一切阻力,一次又一次地写下了我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没有把他们压倒。任何严重的困难都没有把他们挡住。文艺创作必须充分表现我们人民的优秀品质,赞美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在同各种敌人和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②可以说,这个为人民放歌的过程,也就是文艺工作者发现人民的力量和品质的过程,是他们向人民汲取营养的过程。  应该说,孩子本身的存在对于母亲而言就是一种满足。在孩子身上,寓寄着母亲的基因,寓寄着母亲的血脉,寓寄着母亲的希望,母亲在孩子身上看到另一个自己,因此,孩子本身可以给母亲以满足,特别是精神上的满足。文艺工作者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也是如此,要在作品中植下人民的基因,传递人民的血脉,寄托人民的希望,让人民在作品中看到自己的积极的影像。当然,这个满足是一种引领性满足,而非迎合性满足。这就需要文艺家要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①。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通过自己的创作,在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生活需要的同时,提高人民境界,启发人民觉悟,鼓舞人民前进。  可以说,以进步的精神力量感召人民、鼓舞人民,是人民文艺的一个基本功能和特征。面对灾难和挫折,人们需要坚强和勇气,需要振作和信心,而优秀文艺作品鼓舞和激励人民的效果是无与伦比的。《红岩》《红旗谱》《创业史》等红色文学经典,鼓舞了亿万人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激情,创造了很高的社会效益。早期的苏联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乡村女教师》等也给当时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很多人就是看了苏联电影毅然奔赴战场、乡村、戈壁、边疆的,而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是新中国几代有志青年的枕边书。透过优秀文学作品,长征精神、红岩精神、延安精神等我国传统革命精神也得以发扬光大,成为人民艰苦奋斗、建国创业伟大实践的巨大支撑力和推动力。  其次,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要求文艺工作者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的发展和长远利益去考虑。这就“应当在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文艺工作者要通过塑造“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创业者,表现他们那种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的崭新面貌。要通过这些新人的形象,来激发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他们从事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创造活动”②。  ……

作者简介

  马建辉,河北平乡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曾任教育部社科中心文化美育处处长,现供职于求是杂志社宏碁文稿杂志社。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