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伯虎画传:他在繁华中独自前行

唐伯虎画传:他在繁华中独自前行

1星价 ¥29.2 (4.3折)
2星价¥28.6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554106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4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45541069 ; 978-7-5455-4106-9

本书特色

他是文章巨擘,也是风流魁首,是才情横溢的诗文大家,造诣全面的书画家,放言谠论的清谈家,足迹遍布江南的旅行家,同时又是放荡不羁的浪荡子,牡丹花下死的风流鬼。风流韵事,漫传海内,惹得四百年来,议论蜂起。民间捧他为情圣,正史对他却保持着矜持。
本文从勾栏瓦舍的传奇弹唱、闾巷乐道的故事传说中钩稽一个活脱脱的风流才子唐伯虎。
用他画、他的文、他的传说、他即使身遭困苦坎坷,却依旧绽放的真正艺术家的微笑,展现给我们一个五百年前一个有趣的灵魂。
本书图文并茂,文采飞扬,学术价值与文学修养兼备,历史考据与个人心得并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时代格局与艺术天才人生的一次雅致的探索,更是对人应该怎样走过自己的一生的精彩诠释。

内容简介

本书从勾栏瓦舍的传奇弹唱、闾巷乐道的故事传说中钩稽一个活脱脱的风流才子唐伯虎。用他画、他的文、他的传说、他即使身遭困苦坎坷, 却依旧绽放的真正艺术家的微笑, 展现给我们一个五百年前一个有趣的灵魂。

目录

序 法眼文心百世通 李湘树 / 1
**章 唐解元 / 1
第二章 少年意气 / 15
第三章 乡 试 / 45
第四章 科场冤狱 / 81
第五章 桃花坞 / 103
第六章 三笑传说 / 149
第七章 宁王府 / 167
第八章 六如居士 / 181
附录 唐伯虎诗文选 / 203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唐解元
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我本不认你,你却要认我。噫!我少不得你,你却少得我;你我百年后,有你没了我。
——《伯虎自赞》
林语堂先生在他的杰作《苏东坡传》中曾精辟地说过:“认不认识一个人不在于和他同一年代,这是共鸣了解的问题。毕竟我们只认识自己真正了解的人,而且只对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才能充分了解。”(林语堂《苏东坡传》**章)我以为,这段话完全适合我对唐伯虎的认识。我总觉得,较之周围那些用虚伪和谎言层层包裹的人,五百多年前的唐伯虎还容易了解得多。当然,这是在我通读了他的六卷诗文集,并尽可能多地欣赏了他的绘画、书法及印章之后达成的认识。当然,这种认识有感性成分、理性成分;此外,还有一些很微妙的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其实,类似的认识古人早已说过。稍晚于唐伯虎的晚明文坛领袖袁中郎就说:
吴人有唐子畏者,才子也;以文名,亦不专以文名。余为吴令,虽不同时,是亦当写治生帖子者矣。余昔未治其人,而今治其文。大都子畏诗文,不足以尽子畏,而可以见子畏。
(袁宏道《唐伯虎全集序》)
“治生”是流传于晚明的下属对上司的自称,帖子即现今的名片。当时担任吴县县令的袁中郎向往着携带治生帖子去拜访唐伯虎,当然觉得伯虎是一个真切的活生生的存在。他承认这种感觉从伯虎的诗文来,语句中流露出但恨生不同时的遗憾。明末还有一位雷起剑,他在暮春时节与朋友泛舟横塘,在野水杂树间发现了唐伯虎的葬地,牛羊践踏,满目荒凉。雷起剑不禁凄然而叹:
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见《苏州府志》)
于是他与几个朋友集资修建了唐伯虎墓、祠,并且“勒石以遗千古之有心者”。好一个“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事实上,搜寻杰出的古人的诗文去读的人,当然希冀与古之贤哲英豪为友;而一旦读了其诗其文,更觉得其人可亲可敬,可歌可泣,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了。这就叫作“神交古人”。我曾为自己的书斋“听涛馆”自撰过一副联语:镇日观书,历万里关河,千秋人物;片时倚枕,对一窗残月,四壁虫声。也是在做神交古人的梦呓。
我觉得唐伯虎独特的人格比任何一位明代文人都突出,在整个中国封建文人长长的队列中,也是给人印象*深刻,*能引起写作冲动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他才气过人,风流倜傥,放浪形骸,诗酒自娱,自称“江南**风流才子”。他的诗名风采,丹青墨色,照耀江南,人人仰慕。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量传说,更无异于给这位才子笼罩了瑰丽的光环。诸如评话有《唐解元一笑姻缘》,弹词有《笑中缘》、吴信天《三笑》、曹春江《九美图》,小说有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六《唐解元一笑姻缘》,杂剧有孟称舜《花前一笑》、卓人月《花舫缘》、史槃《苏台奇遘》等等,更有电影《三笑》,曾一度风靡海峡两岸。幼年的我就是首先在这些通俗作品中接触到这位江南才子的。在这些作品中,同样是追求幸福的爱情,唐伯虎不像以前《西厢记》中的张生那样,借住西厢,赠诗酬简,望梅止渴,遮遮掩掩,而是“色胆包天”,主动出击,积极追求,即使采取反常背俗的手段也在所不辞,甚至以为越反常背俗,越能显示才子特殊的本色。尽管这些通俗作品失之无据,甚至荒诞不经,但是,较之文人的之乎者也,它们反而是符合唐伯虎的精神风貌的。有一次,他在一幅陶穀画像上题诗云:
信宿因缘逆旅中,短词聊尔识泥鸿。
当时我做陶承旨,何必樽前面发红①[1]。
陶承旨即陶穀,字秀实,五代周、北宋时曾任翰林学士、尚书等职。他仕北周时,曾使南唐,态度威严。中书侍郎韩熙载使歌妓秦弱兰诱之,共枕席时陶作《好春光》词赠秦:
好姻缘,恶姻缘,奈何天。才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  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见《玉壶清语》)
这就是伯虎诗所谓的“短词”。次日,南唐设宴,筵上歌唱此词,陶穀大为惭愧。伯虎诗即写其事。末两句是说:当时换成我是陶穀,在筵席上听到密赠秦弱兰的词被唱出来,我才不会因为羞惭而脸红哩。十足的明代才子的情趣!十足的明代才子的胆量!具有以往的封建文人所没有的一种特殊的个性魅力和艺术风情。
其二,是在唐伯虎身上,传说与实际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伯虎虽然诗画全才,风流跌宕,但一生坎坷,令人同情。他有过三娶。先是原配夫人徐氏,徐亡故后继娶,后会试时牵涉科场舞弊案被革,续弦弃他而去,再娶沈氏。他对早亡的徐氏感情很深,作《伤内》诗:“抚景念畴昔,肝裂魂魄扬。”而对沈氏伉俪甚笃,《感怀》诗云:“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这说明伯虎并不是只会在女人身上用功夫的风流才子,更没有在拥有“八美”之后再娶秋香那样的“无边艳福”。*无根据的是“三笑”故事中的卖身为奴。伯虎卒于嘉靖二年,而华鸿山(华太师)系嘉靖五年进士,伯虎怎么可能死后几十年再进华府作书僮呢?至于秋香,原型是成化间南京名妓林奴儿,年龄比伯虎还大十几岁,很难想象两人之间可能会产生风流韵事了。事实上,伯虎后半生的生活很困难,他曾作诗纪实:“十朝风雨苦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风雨浃旬,厨烟不继,涤砚吮笔,萧条若僧,因题绝句八首,奉寄孙思和》)他筑室苏州金阊门外的桃花坞中,以卖画为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去世。伯虎晚年颓然自放之际,曾经说过一句很凄伤而深刻的话:

[1]① 本书所引唐寅诗,据光绪十一年唐仲冕刻本《六如居士全集》,见于影印《四库全书》。后不一一注明。

作者简介

陈书良,湖南长沙人,1947年出生于湖湘书香世家,曾任湖南省社科院学术委员、文学所所长,现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学术委员、馆员。醉心六朝文化,特立独行,著作甚丰,人称“六朝人物”。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