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273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520327350 ; 978-7-5203-2735-0

内容简介

  心理学不但具有科学精神,也应有文化性格。心理学的科学精神表达的是对理性张扬,对实验设计的追求的极点,对实证方法的推崇,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可重复性的信心;心理学文化性格表明心理学无论是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理论,还是本身就充满了民族性、常识性以及贯穿心理学历史中的隐喻等,表明心理学本身拥有文化性格。通过文化的视野,对当下的认知神经科学的演进和文化神经科学的审视,其文化上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对自卑的探讨如果置于文化层面,会发现自卑与补偿之间总是充满了更多的逻辑的可能。反观我国,到底是否拥有心理学思想的争论始终存在。其实,中国文化传统之中有心理学,需要文化反思和文化的重新诠释,这既有对当下科学心理学的科学精神的取舍和心理学文化性格的回归,这是中国心理学走向现代化的前提。

目录

绪论

**章 文化视域下心理学全面解读
**节 心理学自然科学品性
第二节 心理学文化品性

第二章 文化视域下心理学观
**节 发展哲学视角下的心理学观
第二节 多元文化心理观: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理性选择
第三节 鲁利亚心理学观的文化阐释
第四节 科学划界观视野下心理学观再思考

第三章 心理学另类性格考察
**节 心理学人文精神
第二节 心理学生态品性
第三节 心理学常识性

第四章 心理学文化转向与应答
**节 当代心理学文化转向方法论困境与求解
第二节 20年中国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梳理与反思
第三节 文化转向中的道德情绪研究十年
第四节 文化视野中形态共鸣与集体潜意识的新维度

第五章 当代心理科学范式与检讨
**节 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哲学进路与文化沉思
第二节 文化神经科学:范式主张与文化自觉

第六章 心理学理论创新——方法论扩展性探索
**节 心理学方法论扩展性探索
第二节 社区心理学方法论扩展性探索

第七章 从生物到文化:阿德勒自卑观探新
**节 自卑的他人补偿
第二节 自卑补偿的自我观
第三节 对自卑的他人补偿的再反思
第四节 自卑补偿的跨文化观

第八章 从心理逻辑到神话原型:心理学价值
**节 发生认识论视野下心理逻辑的先天机能
第二节 神话的原型生态意义

第九章 诉求与应答:中国心理学文化选择与愿景
**节 中国心理学思想的文化守望
第二节 从本土到世界:中国心理学科学化文化前瞻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心理学文化探索》:  一 鲁利亚文化心理学观概论  (一)文化心理学观解读:从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视角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鲁利亚早期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与维果茨基和列昂捷夫一道组成的“三人小组”共同研究并提出“文化历史发展论”,即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理论。该理论也成为彰显鲁利亚心理学观的根本和重要表现方面,即以文化来作为解读和阐释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媒介。作为维列鲁学派的核心理论之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即心理学要在实践本身中进行研究。这一理论反对当时那种把意识排除在心理学研究之外的思想,主张心理学必须研究意识,研究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如言语思维、逻辑记忆、随意注意等)是随着人类文化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从人类种系发生史来看,人的心理是在物质世界的长期进化中,从现实世界的物质活动中相对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活动形式。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从其个体发生史来看,人的心理则是在个体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中,在人创造社会文化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生成和建构起来的一种功能性的关系存在,它只能在它的对象世界,即人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中才是现实的,可以得到规定和理解。布鲁纳曾指出,心理概念只是一个隐喻,它所代表的是“具有情绪和能力的整个的人与环境之间进行反思性和社会性相互作用的能力”。这就是说,心理的本质源于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过程。  关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起源,该理论主张,人的一切高级心理机能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获得的。大脑虽是高级心理机能的物质本体,但并不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源泉只能到客观环境中去找。儿童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的,而任何文化究其根源都是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产物。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中,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由外及内发生发展着。从*初的外部人际交往,通过中介发展为内部的心理机能。这个中介就是心理工具,即各种符号、记号、语词、语言等。在具体社会中,儿童利用心理工具进行心理活动和精神生产。心理工具越复杂,心理机能和精神生产也越复杂。借助于心理工具,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得以产生和发展,这标志着鲁利亚的文化心理学观的逐步形成。  为进一步解说人的高级心理起源,该理论阐释了两个重要的思想。一个是关于“中介”的思想。认为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一个特点,它与人在劳动过程中使用工具这一特点相适应,人在生产劳动中使用物质的工具,增强、扩大并改变了人的生产活动,改变了人类器官的自然功能;人在高级心理过程中也使用“工具”,即通过使用语言这种“精神工具”来实现,其结果是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改造了所有的心理活动,使低级的心理活动向高级的心理活动发展。另一个是关于“内化”的思想。语言这种符号的发生和发展是一种由外部转向内部的过程,因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手段,先是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然后变成个人的心理手段、工具,因此,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也必须先通过外部的阶段,然后再转化为内部的东西,并认为这是人类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辩证规律。它们是高级心理机能产生与发展极为重要的机制。可见,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决定个体心理含有下列图式:集体(社会)活动一文化一符号一个体活动。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能,就像人的实践活动以劳动工具为中介一样,是以社会文化的产物——符号为中介。人正是借助于符号,特别是语词系统的中介,从根本上改变着一切心理活动。鲁利亚主张,人的心理特点是由于人们的生活与活动条件所造成的,而不是预先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不是某个“落后”民族所固有的东西。生活改变、教育普及文化水平提高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发展该民族的心理机能。  ……

作者简介

  孟维杰,黑龙江省龙江县人。现任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哲学博士(心理学方向)。主要从事文化心理学、问题青少年、德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等方向研究。至今已在《心理科学》《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通讯》《社会科学战线》等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10余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规划教材《社会心理学》1部。主持和完成教育部、省社科规划等各类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各类奖项30余项,获得黑龙江省“六个一批”青年理论人才和黑龙江省高校系统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黑龙江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等。近些年来,在心理学文化品性、心理学科学观、心理学方法论、社区心理学、德育心理学及问题青少年等研究领域,正在进行积极和有益的探索,开辟了心理学研究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