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03354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4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520335492 ; 978-7-5203-3549-2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机制与传播动力阐释》是对世纪之交中国大陆流行文化的一种现象学描述与归因研究。它以当代流行文化为研究对象,以流行文化(特别是媒体文化、流行文学)在当代中国的现实存在为核心研究内容,以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的生成机制、传播动力分析为研究重点。其主旨是要解读与阐释影响(推动)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和发展的要素构成、要素的作用机理与动力方式。 流行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中一个相对晚出又个性鲜明的文化形态。我们今天所关注的当代中国流行文化,是指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生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契合并受市场规律支配,以城市大众为主体和主要消费对象,以流行和时尚为突出特征,以娱乐为基本功能,以现代生产方式生产经营,并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的新型文化形态。 站在“大众传播动力学”新视角观照流行文化动力源,就是把大众传媒视为一个可以相对独立地发挥作用的社会动力系统,这一动力系统能量巨大,对流行文化的生成、繁盛与抑制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
目录
**节 论题主旨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三节 核心内容与基本观点
第二章 流行文化与时尚潮流的传播动力
**节 流行文化理论辨析
第二节 时尚潮流的当代特征与扩散机制
第三节 流行文化的传播动力
第三章 传播技术与文学文本的话语转换
**节 传播技术演进的文学/文化意蕴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媒介化生存
第三节 中国当代流行文学的传媒转向
第四章 消费社会与媒体文化的欲望诉求
**节 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张扬
第二节 媒体文化的市场动力与媒介文学事件
第三节 广告的欲望书写逻辑
第五章 城市精神与流行文化的群体动力
**节 城市精神与休闲文化
第二节 中间阶层及其文化格调
第三节 后现代思潮与城市青年亚文化
结语 流行文化视阈中大众传播动力学的构建
——兼谈媒体文化低俗化与媒介素养教育
附录一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我与导师孟昭毅先生二三事
附录二 我与传播学大师面对面
——纪念威尔伯·施拉姆访华35周年
附录三 孙瑞祥旅游通讯作品选
——刊载于《天津日报》(1989-1992)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生成机制与传播动力阐释》: 一 “发展传播学”的历史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西方“发展研究”和现代化理论而兴起的“发展传播学”,对于传播学与传播社会学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对今天的流行文化研究同样具有现实作用。一般认为,在“发展传播学”理论构建中有三部著作*具代表性。一是丹尼尔·勒纳1958年出版的《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现代化》;二是埃弗里特.M.罗杰斯1962年出版的《创新的扩散》;三是威尔伯·施拉姆1964年出版的《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罗杰斯创新扩散的观点前面已有介绍,这里主要介绍勒纳和施拉姆的观点。我们知道,虽然传播与发展都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但在20世纪中叶之前,在关于发展的理论视域中,传播因素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1958年,美国马萨诸塞技术学院社会学教授丹尼尔·勒纳(Daniel Lerner)出版了《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现代化》一书,首次尝试构建传播与现代化理论,因明确指出了传播在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而成为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勒纳理论的核心,是以城镇化、教育普及、大众传播发展和人的社会参与四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勒纳认为,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是城镇化,这需要大量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要求人们具有以流动性心理状态为特征的新型现代个性。他认为,人们必须有愿意“搭上车”的社会心理才有实现现代化的可能,现代化社会需要具备现代化个性的人。他用“移情性格”这一概念来解释个性现代化的含义,即指个人能够摆脱传统社会的压抑封闭的惰性心理,善于接受新事物和思想,关心超出个人经验范围的事件,勇于尝试自己未曾经历过的新地位和新角色,有信心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个人的理想等。 勒纳谈道,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社会普遍存在着大规模的地理流动和社会流动,这些流动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接触到大量新事物,产生了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地适应变革并培育出流动个性。今天,现代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开阔眼界的强大工具,价格低廉、功能强大的大众传媒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接触到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信息、知识和观念,通过文字、声音和图像获得有关新事物、新模式、新生活方式的形象化经验,通过传播信息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人们会产生追求某种目标的愿望而投入现代化的浪潮。因此,大众传播的应用得当,会在人的个性心理的现代化方面起着促进的作用。勒纳把转变人的想象力的角色归于大众传媒,并将大众传媒比作社会变革的推进器。勒纳曾考察了许多处于黎巴嫩农村地区的遥远村庄,他注意到许多农村地区的居民发展出一种自己拥有无线电的热情,它使得他们有机会接近世界其他地区的事件和信息。他证实,当这种与外部的联系增多了之后,那些村庄中的族长的权威就下降了——换句话说,在权力的关系上发生了重大的转移。当电视到达这些地区后,妇女们能够看到西方的妇女在扮演着诸如孝顺的女儿、谦恭互让的姐妹以及富于献身精神的母亲等角色之外的角色,于是妇女中披戴面纱的人数下降了,并且还存在其他的展示妇女在其生活方式方面具有更多个人自由的信息。 勒纳的《传播体系与社会体系》一文,集中地体现了他在《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现代化》一书中的主要观点,该文发表于美国《行为科学》杂志1957年10月号,后作为发展传播学的经典之作被频繁引用。该文的中心论点为,世界上的大多数社会都经历着从口头传播系统向大众传媒系统演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与社会的其他变化(主要为城市化、读写能力和政治民主)相互关联。换言之,传播体系的变动,既是整个社会体系变动的结果,又是其变动的原因。作者立足于传播角度,划分出三种社会类型:以口头传播系统为主的传统型社会、传媒与口头传播系统并立的过渡型社会、以大众传媒为主要传播系统的现代型社会。作者指出:“传播方面的深刻变化,总是伴随着其他方面一定的有规律的变化。”“由此可得出结论:传播系统是整个社会系统发生变化的晴雨表和推进器。”显然,我们要感知和把握一个时期的社会时尚潮流,传播系统能给我们提供*直接的现实答案。 ……
作者简介
孙瑞祥,1958年11月出生,三级教授,文学博士。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舆情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精品课程(广告策划创意学)主持人、天津市品牌专业(广告学)负责人。 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舆论学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告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公共关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宣讲“教授团”成员。 出版论著教材《语言的魔力》《公共关系学》《广告策划与创意原理》《广告法规与管理》《新闻传播与当代社会——一种传播社会学理论视阈》《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广告策划创意学》七部,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与教改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奖励。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5.4¥32.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字海探源
¥25.0¥78.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乡土中国
¥14.6¥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6.4¥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理解生命
¥10.5¥32.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9.9¥39.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3.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14.6¥28.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1.9¥39.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40.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