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息资源利用通识读本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1100872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9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110087275 ; 978-7-110-08727-5
内容简介
《大学生信息资源利用通识读本》立足于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学术信息资源体系以及互联网丰富的免费信息资源,普及信息和信息资源的基础知识、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介绍馆藏信息资源、服务资源和公共信息资源的获取,以及如何在科技创新活动、学位论文撰写、考研、留学和求职过程中灵活运用信息检索方法和技术,甄别信息、组织信息和合理使用信息资源。
目录
一、信息资源及其利用的重要意义
二、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前提——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大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行为规范
第二章 信息与信息资源的基本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
二、信息的特征
三、信息的类型
四、信息资源的概念
五、信息与信息资源的区别
六、信息资源的特点
七、信息资源的类型
八、信息资源的功能
九、文献型信息资源概述
十、文献型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
十一、信息资源检索的基础知识
第三章 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
一、电子图书
二、电子期刊
三、学位论文
四、专利文献
五、标准文献
六、科技报告
七、会议文献
八、事实和数值型数据库
九、参考型数字资源数据库
十、多媒体数字资源数据库
第四章 大学图书馆的服务资源
一、大学图书馆的传统服务
二、大学图书馆的增值服务
第五章 各类型图书情报系统信息源的获取
一、**图书馆
二、其他公共图书馆
三、高校图书馆
四、科技情报系统图书馆
五、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第六章 互联网免费信息资源的检索与甄别
一、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特征
二、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类型
三、互联网信息资源获取的工具
四、互联网开放存取资源
五、网络资源学科导航
六、互联网信息的甄别
第七章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信息资源利用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介绍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
三、写作前的准备
四、撰写数学建模论文的步骤
五、应遵循的学术规范
第八章 大学生学位论文撰写与信息资源利用
节选
《大学生信息资源利用通识读本》: 二、信息的特征 1.普遍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普遍存在的,物质世界处于运动之中。凡有物质及其运动的存在,就有信息的产生。信息既存在于有生命的有机界(生物界、生物体内、人类社会),也存在于无生命的无机界(自然界、机器、建筑物等)。它可以是物质的特征和物质运动状态的反映,也可以是人类大脑思维的结果;可以是现场直播的电视信号,也可以是千年古墓中的随葬品。总之,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信息的普遍性,是由信息的客观性所决定的。一方面,自然界任何系统都离不开信息,信息反映了系统运动状态的特征。这就意味着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脱离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那种把信息与人联系起来,认为信息和工具同时产生,有了人才有信息的看法是不能成立的。这是造成信息与知识概念混淆的主要原因。信息是普遍存在的,在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前就存在大量的信息,具体表现为自然物的各种属性,如大小、颜色、硬度等等。这些自然物的属性不管人类是否提取,是否认识,都是信息。在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仍有大量事物的属性没有被人类所认识。另一方面,信息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对于人类确实是可以被感知、被处理、被利用的,它对于自然界确实是可以被信息接收体所接收、并对接收体产生作用的,所以信息是客观存在的。 2.依附性 因为信息本身是无体积、无重量、看不见、摸不着、稍纵即逝的,它只在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时才能存在,不可能没有物质承担者(即载体,或称之为媒介)而存在和交流。因此,也有学者将信息的这一特性称为载体不可分性。对于信息,人类认识主体首先接触的是载体,然后才是感知载体所承载的信息内容。信息*重要的载体是人脑。信息所依附的载体有语言、文字、符号、形体、表情等表意型载体,有声波、电磁波(光波)、网络等无形的承载物质载体,还有纸张、磁带、光盘等有形的承载物质载体。正是由于信息的依附性,使得信息可以用载体存储起来,累积下去,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传递载体来传播信息。我们有时又将信息的这个特征说成“信息的累积性”“信息的存储性”“信息的可传递性”。 3.可塑性 信息的可塑性指的是信息可以被接受,可以被加工,可以对其进行各种载体的转换。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信息,进而去识别信息的内容,并接受它。感知后的信息,可以由认识主体进行加工处理成自己所需的形式。信息的转换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同种意义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的形态、方式来表达,并可相互转换,如文字、语言、代码、电磁波可以用来表达同一内容的信息。比如将一篇中文论文翻译成英文,将一组数据制成一个表格或坐标图,将一首歌曲的现场演唱录入磁带等,其内容并没有改变。二是同一内容的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物质载体,如纸张、胶片、磁带、光盘等等,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信息的这种特征又被称作“信息的可处理性”“信息的可转换性”。信息的可塑性,一方面使我们能更有效地控制、处理和利用信息,另一方面也使得信息在传播和处理的过程中容易“变形”而失真,这已经成为信息的传播与获取极为便利的信息社会的一大问题。‘ 4.共享性 一般的物质、能量资源为所有者拥有,在交换(使用)过程中实现所有(使用)权的转移时,转让方失去,受让方获得,这种交换和转移遵循一定的原则(如等价交换)。但信息可以在不同的载体间转换和传播,并且在转换和传播的过程中不会失去和消失,同一种信息可以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户获得、使用。信息从一方传递给另一方后,受让方获得了信息,而转让方并没有失去信息。所以,也就有了萧伯纳的“苹果与思想”的著名论述: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双方各自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彼此就有了两种思想。正是由于信息的共享性,使全世界数十亿人能同时观看世界杯足球赛,能同时通过各种信息载体了解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危机,等等。也正是信息的这种特性,使我们所处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信息的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能量的重要特征。 5.可识别性 信息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于各种仪器设备)来感知它、接收它,进而识别它。人类就是通过感知、识别事物的信息的来认识事物。所以,信息的可识别性,是人类能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类感知(即使借助仪器设备)、识别信息的能力总是有限的,这就是所谓的信息的不完全性,这使得人类在每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有限的、不完全的。由于种种原因,人类在感知、接收、识别事物信息的过程中会产生错误。客观信息的错误识别导致人们对于客观事物认识的错误,判断和决策的错误。此外,由于信息接收者的原因导致对源信息的感知、接收和使用产生错误,使信息接收者拥有的信息内容已经不是源信息所具有的那些内容了,这就是信息的可伪性。 信息的不完全性、可伪性,派生于信息的可识别性。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感知、接收、识别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信息的不完全性、可伪性将不断减少,但不可能完全消除。 6.时效性 由于物质及其运动的存在,信息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例如,股票市场上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新的信息不断取代过时的信息。对于回顾性研究来说,过时的信息并非没有价值。从过时的股票信息中可以了解其发展规律,从而有助于判断股票买卖的*佳时机;从过时的气象资料中可以研究气候变化的规律。对于研究历史的人来说,甚至越古老的信息越有价值。对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科技和工程人员来说,他们不但需要与所从事的研究项目相关的*新信息,而且还需要掌握从古到今的所有相关信息。 ……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9.8¥3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5.3¥1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7¥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5.0¥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2.2¥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7.2¥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33.6¥59.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5¥32.8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19.2¥52.0 -
理解生命
¥10.5¥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6.3¥38.0 -
中国人的精神
¥14.8¥29.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23.9¥39.8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那时的大学
¥12.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