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机制研究

新时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机制研究

1星价 ¥32.6 (4.8折)
2星价¥32.6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273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6
  • 出版时间:2018-09-01
  • 条形码:9787520327336 ; 978-7-5203-2733-6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展开,共包括三编十章。以社会学视角进行切入,主要从宏观层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背景与动力)、中观层面(农村的阶层分化、土地流转等现实)、微观层面(农民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行为)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作者认为,国家力量、城乡资本与新乡建派是合作社发展的三重动力,而未来我国合作社发展可能有多种方向。小农户之间的联合、政府扶持与内生合作以及家庭农场加合作社都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目录

自序

**编 背景与现实
**章 农民合作社发展的背景分析
**节 转型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宏观背景
一 转型发展的社会动因
二 发展方向的转变与乡村社会的机遇
三 转型对于合作社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取消农业税之后的乡村之变
一 乡村形态之转变
二 乡村关系之改变
第三节 农业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一 改造传统农业的要求
二 粮食安全保障的要求
三 农民普遍富裕的要求
第二章 国内外合作社研究的文献综述
**节 国内学术界关于合作社的相关研究
一 国内学术界关于西方合作思想的研究综述
二 国内学者关于西方合作社发展阶段的研究
三 国内学者关于国外合作社发展经验的研究
第二节 不同学科视角下有关合作社的研究分类与研究综述
一 经济学视角下有关合作社的研究概述
二 社会学视角下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不同主题下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综述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和本质规定性的研究
二 关于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困境研究
三 关于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出路研究
四 有关合作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合作后果的研究
五 有关合作社治理机制的研究
六 有关精准扶贫背景下合作社的研究
第四节 核心概念、研究视角及研究思路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及区分
二 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研究框架
第三章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区域经验及面临困境
**节 合作思想的由来及各国合作社的经验借鉴
一 合作社的起点及核心思想
二 发达国家合作社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第二节 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一 理想与革命:合作社在探索中前行
二 改革与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的复归
第三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区域经验及困境
一 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总体概况
二 区域经验:河南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三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特点
四 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
……

第二编 条件与机制
第三编 未来与发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新时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机制研究》:  二 乡村关系之改变  这里所指的乡村关系,包括乡村外部的农民与国家、政府、市场的关系,以及乡村内部的农民与村庄、家庭、农民的关系。这些主体之间的关系都在发生剧烈变化,外部关系对立化与内部关系的离散化并存,冲击着乡村的基本秩序,并挑战整个社会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1.乡村与外部力量的对立化  传统中国皇权虽然至高无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是皇权不下县,“国家”的概念在乡村中的影响不大,皇权在基层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农民的家庭与家族感则更为强烈,费孝通认为农民“为自己可以牺牲家,为家可以牺牲族……这是一个事实上的公式”①。传统情况下个人依附于家庭、家族,距离皇权、“国家”非常遥远,国家利益与自己基本不相关。中国步人现代国家建设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以土改为核心的革命把农民拉入了现代体制中,从祖荫下得到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翁,赋予更多的个体权利,开始直接与国家对接。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自治、税费改革等都是农民权利彰显的体现。然而农民权利的不断释放,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规范和机制的引导,出现农民认同国家的变革,却又不断地挑战国家的权威的现象。国家改革的实质是希望通过消解侵蚀农民利益的问题,给予农民更大的发展空间,农民实质认同国家的变革,却相反没有国家感,因为他们仍然是远离国家的,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中的“民族一国家”观仍未塑造完成,农民有家而无国的意识仍然存在,因为眼前利益仍然超出遥远的预想,实体的乡村与虚拟的国家是当下的现实。  在农村社会国家往往以某一层级的政权机构出场,例如政府、法院、局委等等,或者以强制性的政策来展示,例如文件、规划、意见等等,因此农民心目中政府的形象更为深刻,也有层级划分,中央、省市、基层等三级,传统社会的中央政府在农民心中是正义的代表,是遥远的青天,遥不可及,却值得信赖。省市政府是中央政策的传达者,基层政府是执行者。基层政府与农民走的*近,也是政策的直接执行和贯彻者,因为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为紧密,也*容易与农民产生利益纠纷。取消农业税后,乡村干部没有资源治理村庄,也失去了应有的责任感,村庄事务基本事不关己,村民与村干部成为陌生人。而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因为拆迁、征地、补偿等问题带来的矛盾增多,原有的家庭与村庄内部纠纷转为村庄、农民与基层政府间的公共性矛盾,农民不断地越级上访,寻求解决之道。缺乏义务和责任的“钉子户”涌现,尤其是村庄中的贫弱阶层、大社员成为不稳定因素,大量的上访事件涌现在乡村社会中。但是大量的上访却又被要求在所在地解决。农民的斗争屡次被压制,在丧失信心的同时,也对省市乃至中央政府的信任感降低,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在直接对接的同时,却与政府的关系渐行渐远。  政府作为政策的执行者要承担起化解“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发展与农民富裕的责任。而政府本身的能量非常有限,需要借助市场的巨大力量,引导市场资源来支持乡村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市场向乡村社会的渗透能力逐渐增强。分田到户后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生产要素和财产的主体,他们直接与市场对接,以个体身份参与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粮食、蔬菜、家禽等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前提下,都会拿到市场上交易。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也到城市务工,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迅速增加,甚至成为一些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与此同时,市场也主动进入到乡村社会中,通过建立企业、开发地产、发展旅游业、成立合作社等方式,推动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挤占农村的资源,对于去组织化的农民来说,根本无力与强大的资本竞争,以至于大量资源和效益被带走,弱势、分散的农民心中充满不满、抱怨,却很难在市场竞争中有话语权,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和纠葛,但无论如何农民已经开始融入到市场体系中,不断与市场博弈、抗争与妥协,力图借助市场的力量来改变自身的命运,然而个体的力量终究是那么薄弱,螳臂当车。可以说农民命运又处在一个新的分界点上。  ……

作者简介

  范会芳,女,河南宜阳人,1976年生,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城市社区治理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