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你以为你自己就是你自己吗——跟随心理学家轻松读懂精神分析

你以为你自己就是你自己吗——跟随心理学家轻松读懂精神分析

1星价 ¥16.0 (3.8折)
2星价¥15.5 定价¥4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231374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64页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68231374 ; 978-7-5682-3137-4

本书特色

要想真正认识自己,怎能不读点心理学? 要读心理学,怎能不读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不在象牙塔里,就在你的每个念头背后。 一本书带你读懂精神分析理论的精髓。 跟随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大师的脚步,走进精神分析的秘境,走进我们心灵的未知荒原。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唐砚写的一部心理学类作品。在这部作品中, 作者依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简要地叙述了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霍妮、安娜、克莱因、温尼科特等心理学大师波澜起伏的一生, 并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这些心理学大师的观点。

目录

01?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王国的开创者

其实我们一点都不了解自己——潜意识理论?002

经常在我们脑子里打架的小人儿——人格结构理论?011

为人一世,我们是主人还是傀儡?——本能理论?015

大师小传?019

大师语录?035

02?

荣格

——弃位的王储,创建分析心理学

我们是怎么适应世界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040

人和人,天生就不一样——人格类型理论?051

一个人*终会成为他自己——自性化、梦和积极想象?055

大师小传?060

大师语录?074

03?

阿德勒

——从仰慕者到反对者,创建个体心理学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自卑的小孩——自卑和补偿?078

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活法——生活风格?083

大师小传?089

大师语录?099

04?

霍妮

——叛逆的弗氏门人,扯起文化派大旗

是什么让我们的心灵备受煎熬?——基本焦虑理论?102

直面“真我”,活成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冲突和人格理论?107

两个人的旅程,一个人慢慢走——自我分析理论?112

大师小传?115

大师语录?122

05?

安娜和弟子

——创立儿童精神分析,构建自我心理学

谁说心灵之花不能自由绽放?——“自我”理论?126

生命是一个个的台阶——发展阶段理论?132

大师小传?139

大师语录?146

06?

克莱因

——儿童精神分析的又一领军人物,“客体关系之母”

我们的生活中镌刻着父母的影子——内部客体理论?150

真正重要的感情都是爱恨交织——嫉羡与感恩理论?155

在游戏中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儿童游戏理论?159

大师小传?163

大师语录?172

07?

温尼科特

——在安娜和克莱因之外的“独立学派”

如何养育一个快乐又懂事的小孩?——攻击性和“客体使用”?176

孩子的游戏和他们心爱的玩具——过渡客体和过渡空间?182

足够好的妈妈才能养育出健康的孩子——成熟过程和促进性环境?186

大师小传?190

大师语录?200

08?

科胡特

——创建自体心理学,为精神分析提供了时代新视角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自体和自体客体?206

母亲眼中的光彩——镜映?211

不含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理想化的父母?214

我要成为一个像他那样的人——孪生需求?217

大师小传?220

大师语录?226

09?

拉康

——对弗洛伊德思想的结构主义解读

每个人都通过他人抵达自己——镜像理论?230

我说,故他者在——主体理论?234

我们所生存的地方扑朔迷离——三界理论?237

大师小传?241

大师语录?248


10?

精神分析终于走进整合和融合的时代

科恩伯格:我们的人格水平在哪个台阶上?254

史托罗楼:重要的是心灵间相互影响构成的体验?257

依恋理论:安全和幸福来自于早年的亲密依恋?261


展开全部

节选

阿德勒 ——从仰慕者到反对者,创建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是个朴实无华的人,他不像弗洛伊德那般深刻锐利,也不像荣格那般让人遐思神往,可是他温和、乐观,牢牢扎根在现世生活里,一步步搭建起自己的学说体系,鼓励了无数人在自卑中实现超越。他更是孩子们的挚友,对儿童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自卑的小孩 ——自卑和补偿 自卑感是阿德勒研究的起点,也是个体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什么是自卑感?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孩子,看到在绿茵场上奔跑的同学会萌生自卑感;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看到衣冠楚楚的绅士名流会萌生自卑感;一个口吃的人听到人们在快乐地讲笑话会萌生自卑感…… 为何每个人都会自卑呢? 自卑是很苦的,它一旦出现,就如同毒液一样立刻注满我们全身,让我们脸红耳赤,瑟缩不前,不敢争取心仪的机会,不敢向心爱的人表白,让我们变得无力又无助,对自己深深失望。 自卑感来自于比较。大家都很差的时候,内心反而比较平和。有了高下,就有了自卑感。他比我聪明,她比我漂亮,他比我有钱,她比我有趣……我很差劲的感觉就此油然而生。更让人难过的是,比较是没有止境的。有个姑娘终于熬成白富美后,花3万5买了一条裙子,洗一次就褪色了。姑娘生气地质问品牌店,对方彬彬有礼地回复:我们的顾客买衣服都只穿一次,所以我们没想过洗的问题。姑娘立刻自卑了,原来我这么穷!所以阿德勒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自卑感还来自幼年经验。人生之旅,始于自卑。那段躺在婴儿床上的日子,多么灰暗啊!想喝奶,想玩玩具,自己通通搞不定,只能依靠大人。大人看上去似乎无所不能,让我们反复体验自卑和无能。长大后,我们的意识忘记了这些,但潜意识没有。自卑感仍然深埋心底,时不时就会冒出来,让我们秒回无助的婴儿时刻。 苦涩的自卑情结 自卑感产生的时候,我们*自然的反应就是退缩,像鸵鸟一样把自己的头埋起来。我离得你们远远的好吗?龅牙的我,不想再和那个有一口雪白整齐牙齿的小伙伴玩。肥胖的我,发现那个身材曼妙的姑娘是个坏蛋。成绩差的我,*喜欢的是关门打游戏。 还有一种反应也很自然,是愤怒。我恨你们,我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小时候,你爸爸带你出国旅行,我爸爸让我上山砍柴。长大后,你住在窗明几净的房子里,和漂亮的妻子享用牛排红酒。我挤在气味难闻的群租房里,含泪看着女友用洗衣粉洗头。为什么世道这么不公平?我可能会哭泣,可能会愤世嫉俗,也可能会暴戾。自卑变成我生命中弥漫的底色,我在心底深处承认:我无能为力,永远无能为力了。这就成了自卑情结。 对付自卑的小妙招:补偿 世界真的不公平,自卑情有可原。但阿德勒告诉我们,自卑情结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可以通过补偿来应对自卑感。 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可以用其他的长处去补偿。想想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做的。他们身体不够强壮,老虎狮子一吼叫就发抖。不会飞,不能像鸟儿那样到天空去躲避危险。但他们发明了武器,学会了合作,于是把老虎狮子关进了动物园。他们发明了飞机和火箭,于是到了鸟儿想也不敢想的高空。在这个意义上,阿德勒断言:自卑感是人类文化的基础。具体到个人,也是一样。我不漂亮,但我会读书。我数学不好,但我喜欢历史。我学习不好,但我有好人缘。我赚钱少,但有个幸福的家庭。我很倒霉,但我很坚强。如果我一切都没有,起码我还活着,活着就意味着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只要我们愿意正视自己的自卑,并在生活中不断努力,我们就会找到摆脱自卑感的方法。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我们还可以用死磕去补偿。《阿甘正传》里,不够聪明的阿甘只会一件事,就是不停地做。跑步就不停地跑,打乒乓球就不停地打,捕虾就不停地捕,结果他做得*好。现实中也一样,李阳英语太烂了,他只好疯狂练习,*后成了英语高手,还因为英语赚得盆满钵满。我们不去评价这个人,只说这种补偿方法是惊人的。很多运动员都说,因为小时候身体病弱,只好努力锻炼,锻炼来锻炼去,*后成了世界冠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就是补偿。 补偿是好事,但过度补偿就悲催了。拿破仑个子很矮,他有深深的自卑感。他立志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人,那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绝对是他的肺腑之言。他成功了,横扫法兰西,威震欧洲,成了人民的英雄。但他仍然不满足,入侵俄国,征讨英国,四处树敌。他和约瑟芬离婚,再娶年轻的奥国公主。他渴望得到一切,*后的结局却让人唏嘘。 如罗曼·罗兰所言,“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非常适合我们来理解自卑和补偿——接受自卑感的存在,勇敢地用合适的方式去补偿。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追求优越 优越感和自卑感,是一对心灵的孪生儿。为了摆脱自卑,我们需要优越。在阿德勒看来,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由生活目标决定的,而所有人的生活目标,都是追求优越。 但什么是优越?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理解,因为生活的意义本来就是自己想出来的,大家感受都不一样。中世纪的骑士,一言不合就拔剑出来决斗,把别人杀死或者自己被杀,称为捍卫荣誉。荣誉是他们*大的优越感来源。如今的社会,依靠打架决斗来捍卫荣誉早已过时。 当然,社会越文明、越多元,优越感来源越丰富。有人追求财富,有人追求知识,有人觉得家庭*重要,有人觉得美德是根本。赚到很多钱之后,有的人去做慈善,为非洲小孩提供医疗,有的人做土豪,炫富囤房买皮草。这都是彰显优越感,只不过一个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个是自己乐,把别人踩成泥。理论上,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对优越的答卷可以随时重写。 追求优越同样是无止境的。我认识一个贫穷的女孩,她努力工作,又省吃俭用。她常说“如果有一天我去超市买东西,可以不用看价格就好了!”后来她月入过万了,“如果有一天我去商场买东西,也不用看价格就好了!”再后来她年薪几十万了,“如果在北京有套自己的房子就好了。”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她从一个青涩的小丫头,变成了一个靓丽能干的职场精英。 追求优越让我们不断进步,但我们仍要注意过犹不及。就像那首打油诗里描绘的: 终身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为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室低。 盖了高楼与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忽虑门前没马骑。 买得高头金鞍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招了家人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时来运转作知县,抱怨官小职位低。 做过尚书升阁老,朝思暮想要登基。 一朝面南做天子,东征西讨打蛮夷。 四海万国都降服,想和神仙下象棋。 洞宾陪他把棋下,吩咐快做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好,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升到天上还嫌低。 玉皇大帝让他做,定嫌天宫不华丽。 很多人在一生中,从来没有体会过“拥有”的感觉,一直在匆匆忙忙地“追逐”,一个目标实现了,马上换下一个,抽打自己比抽打骡马还要严苛。他们不能内心宁静地享受自己的生活,哪怕是一刻。阿德勒说,这样的人陷入了 “优越情结”,其实是夸张的自卑感在作祟。因为太自卑了,所以才无限地渴望个人的优越,就像追求一个无底洞。 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娴熟于为生活作准备,却并不擅长生活。是时候钻出自己挖的这个无底洞了,努力追求优越,也要好好享受生活。 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活法 ——生活风格

作者简介

唐砚,本名唐艳艳,北京大学硕士,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专栏作者,儿童绘本创作人,精神分析的爱好者和普及者。一个爱思想、爱写作、爱孩子的畅销书作家,著有《教孩子和时间做朋友》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