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易地扶贫搬迁与包容性发展:三山井村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易地扶贫搬迁与包容性发展:三山井村卷

1星价 ¥35.4 (6.0折)
2星价¥35.4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356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173页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20135603 ; 978-7-5201-3560-3

本书特色

为更好地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作用,加强对重大问题开展国情调研,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情调研工作的意见》规定,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简称“扶贫百村调研”)国情调研特大项目。对全国范围内兼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00个贫困村开展村庄国情调研,包括一定比例的2010年以来已经脱贫的村庄。 刘同山,汪武静著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三山井村卷易地扶贫搬迁与包容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村庄基本状况、贫困状况及其演变、贫困的成因、减贫历程和成效、脱贫和发展思路和建议等,以及在调研过程中结合村庄特点的专题性研究。三山井村是农发所调研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的村庄。

内容简介

  三山井村地处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宁夏西海同连片贫困区,是国家贫困县同心县的省级贫困村。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三山井村卷》在介绍当地生态移民和扶贫攻坚政策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剖析了三山井村村民的生活生产状况、生态移民搬迁的影响、产业扶贫项目的成与败、村庄精准扶贫面临的挑战。同时,从政策设计、产业扶贫和村庄落实三个方面,对扶贫搬迁进行了系统思考,并提出改进移民搬迁及扶贫攻坚工作的一些建议,具体包括:提高易地扶贫搬迁的包容性、协调性和综合性;合理选择产业扶贫项目,创新政府扶持模式;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改善村庄扶贫工作。

目录

**章 生态移民与扶贫攻坚政策及实践
**节 所在县乡基本情况
第二节 生态移民安排及进展
第三节 扶贫攻坚举措及成效
第四节 扶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

第二章 村民的生产生活
**节 生活现状
第二节 生活满意度
第三节 生产经营现状

第三章 易地扶贫搬迁对村民的影响
**节 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
第二节 村民的生产生活

第四章 产业扶贫项目的成与败
**节 成功的产业扶贫项目:黑毛驴养殖
第二节 失败的产业扶贫项目:从种植、养殖到光伏

第五章 村庄精准扶贫面临的挑战
**节 村民对扶贫脱贫的更多更高要求
第二节 村庄扶贫脱贫工作的问题

第六章 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及扶贫攻坚的思考与建议
**节 易地扶贫搬迁及扶贫攻坚的思考
第二节 易地扶贫搬迁及扶贫攻坚工作的建议

附录
村级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以宁夏三山井村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三山井村卷》:  在课题组随机抽取的65户农户中,50户新移民户均土地5.18亩,15户原村民户均耕地38.27亩。50户新移民目前还在种地的仅有4户(占比8010),而其他46户新移民都已经将土地撂荒或者出租。无论是新移民,还是原村民,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新移民分到的土地质量太差,无法耕种,就算勉强耕种也基本没有收益。一些新移民向课题组表明,村里分配给他们的土地质量太差,石头太多太大,且产量太低,实际上很多新移民已经将分配给他们的土地撂荒,个别较好的地块也以每亩每年200元的价格统一出租给企业种植油用牡丹。总之,新移民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且质量很差,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被迫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  虽然原村民人均耕地面积较多,质量也较好,大部分仍在种地,但他们的农业经营收益也很少。课题组抽样调查的15户原村民中,11户(73.33%)村民耕种土地。原村民的土地是常年耕种的熟地,比较平整,近两年采用机械化作业耕种(俗称“车犁车种”),一户人家花4-5个工,就可以轻松完成土地耕种工作,大部分时间进行打工或者等待非农工作。根据课题组深入访谈时村民给出的农业经营数据:每亩平均收小麦150斤,销售价格为每斤1.3元,每亩地毛收入195元,扣除每亩地每年投入约93元(犁地20元、播种13元、收割15元、化肥投入15元、种子20元、运输10元),不计人工投入和土地折租的机会成本,每亩地每年收入在100元上下。普通农户按照每户有耕地40亩计算,一年到头全家的农业收入只有4000元,低于绝大部分三山井村民的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可见,单纯依靠土地无法满足三山井村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尽管同心县出台了《关于生态移民迁出区移民承包土地、草原和宅基地收归国有的若干政策规定》,但县内的生态移民仍然普遍认为老家的承包地和宅基地是自己家的。在移民安置点没能获得足量的、可耕种的土地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想法。实际上,由于安置点的土地无法耕种,家庭收入又低,一些不舍得花钱买粮买面又很闲的新移民,就想办法将老家闲置的耕地重新利用起来。有生态移民受访者表示刚搬迁过来时,有人骑摩托车回到30多公里以外的马高庄乡老家,继续耕种土地,然后将收获的小麦和油料籽拉到三山井村作为口粮。但后来由于经常有人出车祸,再加上政府三令五申生态移民老家的土地收归国有,明令禁止移民回乡耕种,并设置了一些障碍,生态移民才逐渐放弃了回乡种地。但他们依旧认为老家的土地是自己的,个别生态移民户甚至自行将老家的耕地出租出去。比如生态移民蔺义冲将自己老家(马高庄乡冯家湾村)的80亩耕地租给了某位老板种植苜蓿,每年收取1200元租金;谢武河也将老家45亩地以每亩每年15元的价格租给了这位老板。  ……

作者简介

  刘同山,管理学博士,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主体,代表作有《农地流转不畅对粮食产量有何影响?》《关于农村土地退出的调查与建议》。    汪武静,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